不支持Flash
|
|
|
数字新媒体 重塑音乐产业生态链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 15:52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本报记者 温越岭报道 一股突如其来的无线音乐热潮正随着数字新媒体的日新月异席卷而来。《老鼠爱大米》、《丁香花》、《两只蝴蝶》等网络歌曲以无线音乐的形式大红大紫后,传统唱片业界又看到了一座等待他们挖掘的金矿。 “2005年无线音乐在全球市场的收入将增长29%,达50亿美元,在中国市场的收入也将超过20亿元人民币。”9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数字新媒体高层论坛上,中国音像协会会长刘国雄表示,基于数字新媒体的无线音乐将使因盗版问题萎靡不振的唱片业迎来春天。 “革命”从彩铃开始 数字新媒体对音乐工业的革命性影响,是从本不起眼的彩铃开始的。据了解,彩铃自从被引入中国市场,很快成为无线增值服务的香饽饽。截至去年底,中国移动彩铃用户总数已超过2721万,按每户月均5元计费,中国移动每年可以从中获利超过13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经营无线音乐下载的网站无疑是一条生财之道。TOM在线的总裁王雷雷介绍说,仅上一季度,TOM在线就有1亿多元的收入来自于音乐下载、彩铃提供等无线音乐服务,占据了TOM在线无线收入的四成。 不仅如此,今年7月,TOM在线还与手机厂商TCL移动结成战略同盟,相约在其手机中内置TOM在线的各种无线增值服务,其中就包括无线音乐下载。这样一来,手机用户可以直接获取无线音乐服务。 同时,音乐提供商也从中收益颇丰。中国十大无线增值服务品牌之一的A8音乐总裁刘晓松介绍说,今年2月份中国移动的彩铃单曲《老鼠爱大米》的下载量,给唱片公司带来的收益相当于出售160万张唱片所获得的收益。 颠覆传统音乐工业 “签一个歌手发行一张CD的时代过去了。”环球音乐移动总部亚太区总经理梁康妮评价说,数字新媒体将从此改变音乐界的“世界观”。 专家指出,无线音乐将是对传统音乐工业的一次颠覆,它将彻底改变人们消费音乐产品的方式,实现完全自主化的、随时随地的定制、购买。另外,音乐产品的制造权也从传统的大唱片公司向个人平台分散,网络原创歌手的走红以及彩铃原创力量的出现就是例证。 “虽然无线音乐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商业模式,但却能实现更有效的传播。”易观国际电信和新媒体高级分析师孙立林表示,音乐传播需要更强的实时性、分众效益和原创性,无线音乐可以为整合用户需求提供更多服务。 据刘国雄透露,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目前已经制定完毕,将于明年正式出台。该办法将重点解决网络侵权事件发生时,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ISP)所承担的责任。有关人士评价指出,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将为无线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运营商也摩拳擦掌 百代(EMI)音乐版权亚洲总裁吴加爱认为,“无线音乐之所以发展迅速,是因为它一开始就是收费、正版”。由于网络音乐盗版问题现在还未得到解决,传统唱片公司对无线音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态度。 此外,无线音乐的迅速发展也与移动运营商的大力推动密切相关。据吴加爱介绍,移动运营商是无线音乐最强势的淘金者。早在今年4月,中国移动与维亚康姆公司旗下的MTV全球音乐电视台就签署阶段性合作协议,携手开拓国内无线音乐市场。他们还试图通过定制手机来统一国内音乐手机标准,从而取得这一领域的控制权。 据悉,根据中国移动对音乐手机的定制规范,入围中国移动集中采购的音乐机型的厂商,其手机外壳上要显示中移动规定的“music”标志,手机还必须实现专用音乐播放键功能,可一键链接中移动的无线音乐门户网站,并进行音乐下载和在线播放等业务。 “在与MTV的合作中,中国移动的角色显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由原来的网络平台提供者转型成SP(服务提供商),并直接和MTV这类CP(内容提供商)合作,这显然是受到无线音乐巨大商机的诱惑,希望直接赚取更大的利益。”有业内人士分析说。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