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互联网三巨头相互疯狂复制进入僵持阶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 10:59 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丰

  Google再次发力,8月24日,“GoogleTalk”网络即时通讯系统面世,这位搜索引擎巨无霸的业务又向门户网站们的传统领地延伸了一步。

  微软MSN和雅虎也没闲着。虽然与Google比,他们的动作幅度没有那么大,因为他们
已经有了较多的服务内容基础。实际上,他们也无时无刻不在算计着“复制”并进而超越对方的业务强项。

  于是现在你很难再严格区划出,哪是Google的地盘,哪又是雅虎或MSN的地盘,三个互联网业界的巨头,已经越来越相似。而这,似乎成为这个时代一种无可避免的趋势,“不出意外的话,交替模仿和创新,网站内容的日益全面,将伴随着互联网今后很长的一个时代。”互联网资深分析人士吕伟纲说。

  越来越像的面孔

  2004年3月,Googel冷不丁推出了Gmail邮箱服务,开始向MSN和雅虎的传统领地发起攻击。在Google的邮箱里,你是不能进行内容下载的,邮件往来的资料描述精确程度愈加地高,广告指向度也随之更是明确。Google的目的,显然就是要获取对手手中一大批忠实的老用户。

  雅虎显然不能坐视,雅虎公司管理人士当即宣布免费雅虎邮箱的容量将扩大到100兆比较之前的4兆,容量一下提高了25倍,随后又进一步调整到2000兆容量,是Gmail邮箱容量的2倍。同时雅虎还承诺用户的邮件页面上不会再出现图片广告,还将提高电子邮件的搜索功能。到了2004年7月,有强大的即时通讯系统支撑着的MSN邮箱系统也扛不住了,Hotmail也悄悄地扩容到了2000兆。

  除了被动跟进之外,反点对方死穴、直插对手命门也是巨头们应对的招数。雅虎CEO塞梅尔表示,2004年将把一度冷落了的搜索服务重新作为雅虎经营的核心部分,搜索服务成为该年雅虎主要发展的三大优先业务之一。据ComScore媒体测评公司统计数字称,2005年7月份,Google继续是美国搜索市场上的领头羊,占所有搜索量的36.5%。而雅虎的表现也愈加强劲,它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30.5%,与Google仅差6个百分点。而在搜索工具条中,雅虎则已占据超过50%的份额。“我们及时地清醒过来了,搜索服务将遍及整个网络。我们认为有很大的机会成为搜索市场上的另一大巨头。”

  2004年底,微软MSN的搜索引擎也研发完毕,并很快占据了市场的一席之地,虽然截止到2005年7月还只有总额的15.5%,但与其自身相比,所执行的搜索量已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0%,增长幅度在各大搜索厂商中名列前茅。

  此番,Google锐意挺进即时通讯系统,也是再次吹响进攻对手腹地的号角。但是在此之前,2004年7月15日,雅虎旗下著名的即时通讯工具“雅虎通”已经与微软MSN和美国在线AIM联手,首次实现不同提供商在企业即时通讯领域的互联互通。这一招可说是精妙异常,已经拥有巨大用户群体的几个系统之间再互相联通,犹如对等获得双倍的能量,建立起铜墙铁壁般的障碍,在这一领域可以说是完全白手起家的Google要想杀将进去,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再打开这三家的网页,你则会看到,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内容都已经包罗万象,难分伯仲,早已不再有门户内外的区别。

  新消费市场下的必然

  促使三巨头所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各自间疯狂“复制”的,似乎不仅仅是表面之间互相的简单斗争。

  “实际上,三巨头频频互相克隆模仿的后面,是现实网络用户整体需求压力的体现。”吕伟纲说,与几年前相比,随着这几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站数量暴涨,“就好像电视频道,过去只有一两个台,现在却有几十个。”这样一来,份额的下滑成为各大网站的必然趋势,现在互联网企业能做的其实只是如何止住这种必然的下滑趋势。

  在吕伟纲看来,互联网企业发展最关键的说到底就是能不能抓住用户眼球,招徕用户并且留住用户,增加用户黏度,“这是互联网企业扼住未来命运的咽喉”。

  而随着互联网用户群和服务群的增多,互联网信息大爆炸,互联网消费市场也走向成熟,因此用户群的需求也水涨船高,消费需求可谓是各种各样,“互联网企业要维持强大地位就必须想方设法从一个用户打开电脑的那一刻起满足他的各种需要,这样才能让用户满意和喜欢。”吕伟纲表示,由于目前现有的互联网服务工具是相对单调的,三大巨头之间如此模仿正是基于这样的因素。而这种局面和模式,将会伴随着互联网一个很长的发展阶段,保持三两年一个热点主题的频率,直到颠覆性的互联网革命和大量革命性服务工具的出现。

  在这个过程中,显然最大的收益者将是互联网用户,用户们将会更简单更方便地享受到各类想要的服务。

  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模仿复制,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是否会消除互联网企业各自的特征,最终招致用户的厌倦从而损害这个市场。对此,吕伟纲表示了他的乐观:“很明显,这种模仿学习,实际是交替进行的,谁都没有绝对的压倒性把握,因为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它的发展时间还很短,其现有的制约瓶颈位看起来还远没有出现,产品发展和发挥、探索的空间是非常充足的,功能接近但是各自的倾向性和风格就可以很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