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千橡互动CEO陈一舟:我看过的泡沫太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 11:55 新浪科技 | |||||||||
![]() 图中左为千橡互动首席战略官刘健,右为首席执行官陈一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新浪现场专访 受访者:千橡互动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陈一舟,首席战略官、高级运营副总裁刘健 新浪: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请到了千橡互动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陈一舟,首席战略长官、高级运营副总裁刘健先生,这两位先生与我们昨天邀请的嘉宾有些不一样,他们在第
陈一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内在原因,一个是外在原因。内在原因是准备的时间比较长,在审计方面的工作也非常艰巨。外在的因素是上市的时机,也跟当时的情况有关系,现在也不能说是具体什么时候。但至于融资规模,也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决定,可以变化很大,随着当时的市场的情况也会有变化,比如市场接受程度好,可以考虑当时希望融到的钱多一些,如果不好的话,可能会少一些,所以也不能说死。 新浪:这是陈先生第二次创业,第一次创业Chinaren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为什么要从投资人转化为创业人的角色? 陈一舟:有两方面的不一样,内部的差别在于,这一次创业应该是比较保守,不会冒一些太大的风险,会求稳,从做的事情上来说,应该比第一次创业会想得更加清楚一些,它的前前后后,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到底大的趋势是怎样发展,我们应该在这个趋势中担任什么样的角色,应该说比第一次创业的经验多一些。外在的原因,我觉得这次创业的时机比上一次好,1999年、2000年的时候是很火,但是公司所生存的环境比现在要差很多,现在中国互联网用户比以前多很多,赢利的方式也多很多,所以应该说外在的环境比当时要好。总的来说,这次创业对我来说感觉比第一次要更加稳健一些。 新浪:刘健先生聊聊自己角色的转变,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 刘健:在6年之前,陈一舟当时做了Chinaren公司,那时陈一舟从斯坦福商学院毕业,我还有一年要念完,属于当时我和他是同一个班级,那年也毕业,我也肯定跟他一起做。所以当时Chinaren肯定会有我。不过,我这个人还是希望把学习学好,还有一年毕业,所以没有办法了,到最后我加入其实是一个小小的投资人的角色,放了一点钱进去。其实当时也完全是看中陈一舟这个人和整个团队,主要是因为我和陈一舟最熟。 这次也蛮有意思,因为不是说我已经在猫扑做了,当中有一些起起浮浮,在两年前我从美国回到中国创业,当时作的是社交圈的概念,做了一个公司叫UUME,当时投资人第一个打电话给陈一舟,他在15分钟之内就变成了我们的投资人。两年不到的时间过去我们走过了很多的路,但我们始终很紧密,在最近几个月我们刚刚宣布两家公司合并,所以这样又走到一起,因为我一直对陈一舟非常仰慕、非常希望能在一起作一些事情,现在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非常高兴。 新浪:在收购UUME的消息公布以后,当时有人说是左手收右手,当时是怎么想的? 陈一舟:如果看业界的一些并购,成功很大的因素是双方的了解都比较多,因为我本人和刘健比较熟,而且在他们的董事会中,对他们的发展态势很清楚,对管理层也比较熟。所以应该说,发生这样的事情也不奇怪。我们的并购不一定非要做,但是我们觉得,这么好的团队,和我们做得又比较近,比较了解,所以就并在一起,现在也可以看到,切实是并购完成以后,我们公司发展的态势确实上了一个台阶。所以说,实际上只有熟的人才可能做交易,不熟的人,连交易都做不了。 新浪:陈一舟决定UUME和猫扑并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决策花了多长? 陈一舟:从时间角度讲,其实我们很早就有聊过这件事情,但真正比较严肃地考虑,因为这个决定也并不是我一个人做的,也有我们的董事会、其他的投资人一起做这个决定,真正做决定这件事情花的时间不多,因为我们的投资人也对陈一舟非常了解,我本人对他、对他的公司也都非常了解,但真正并购要完成,有很多事情,有很多法律、财务上的事情,这是比较花时间的,但是这个决定的时间不长。我们在作决定的时候也看了很多其他的公司,最后还是决定和猫扑合并在一起。 陈一舟:并购全部完成了,人员整合也已经完成了。在宣布的那天都已经结束了。 新浪:陈先生在聊创业的时候,我们感兴趣的是你在另外一个合作伙伴周云帆,在作自己的SP,当时您为什么选择猫扑这样一个类似于社区的环境,而不去做大的SP呢? 陈一舟:首先我们公司成立得晚一点,当时我在2001年的时候离开搜狐到美国去创业,到时候在美国做了一些和光通讯有关的基础设施的东西,那时候和中国互联网暂时脱节了一年半的时间。我们成立千橡的时候,实际上已经错过了SP发展最好的时机了。当然,我们开始还是做了SP,到现在,SP业务也算相当大的。但是,我们毕竟不是在最适合去冲头作SP的时间做,所以那时候我们考虑到,要作一个比较独特的事情,还是回到Chinaren,做最了解的东西。因为做Chinaren的时候,积累了很多社区的经验,而且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互联网产品就是社区。所以说,可能在中国所有的CEO里面,我是在社区里泡的时间最长的,因为你喜欢的东西就愿意去钻研,对它的一些规律把握得细一些,所以当时我们很自然地去想到,要么自己做,要么收购,收购就比较快,所以在去年3月的时候我们把自己最好的想法、大量的资金都投入到这里。过去一年多成长也很快,现在在全世界排45名,在中国也应该是10名以内的网站。 这个网站花了8年多的时间,从0冲到第45位,去年我们开始做的时候是排名2000多位,所以说,过去一年的发展比较快。但是问题是,也是有它比较好的基础,因为在一年多以前已经打下比较大的用户基础,放到一个比较好的产品平台、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中,加速了它的成长。我们公司有一定独特的理解,我们不会作自己不太懂的东西。 新浪:您经历过低波的创业,许多文章会说,盈利模式、收入模式,这个问题到现在来问也依然不会过时,猫扑也好、WEB2.0也好,或者大家正在做的工作,它的收入模式,怎么能产生现金流让自己发展? 陈一舟:实际上互联网的生意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广告,一个是社区收费,社区这种产品模式在所有的窄量互联网中是最容易收费的,当然我们现在也没有大规模收费,只有在小规模收费。比如猫扑里有猫毛,要缴费以后才能用。当然,社区中的群比较独特,基本以青年人为主,这些人是传统媒体比较难达到的,比如电视台,现在的小孩子基本不看电视,都在网络里混,而且他上社区的时候,他的心态是属于比较容易被打动的状态,所以进行深度的营销效果非常好。 陈一舟:我先讲一个广告的例子,很有意思,在美国,现在出现了一个网站,这个网站上面收的广告费要可能比一些大的门户性网站的广告费还要高。在同样的大小、同样的位置,这是一个社区网站。刚才谈到,社区有一定的独特性,它用户的黏粘度非常高,又有特定的用户群,所以广告收入可以是相当大的一块。在谈到用户直接收费,其实刚才也谈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服务,在美国,比如你要搞交友要收费,在中国有网游,要收费。我们的猫扑是一个娱乐互动门户,而在娱乐当中,互联网用户的确是非常习惯付费了,QQ上付费也好,都是习惯于付费。包括音乐、电影、电视、赛事的直播、MBA、中超的直播,大家都非常愿意看,我们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会在未来的一年当中,逐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 新浪:陈一舟今年多大?您感觉在社区中玩儿的时候感觉如何? 陈一舟:我30多岁,在猫扑中玩儿的时候没有任何障碍。 新浪:您自己会在猫扑中发帖子吗? 陈一舟:我主要以看为主,我的帖子会发到我的朋友圈中,你必须成为我的朋友才能看到我的帖子。 新浪:在千橡互动集团下,有哪些新的业务在结合新的互联网热点在进行试探? 陈一舟:我们提出的口号就是WEB 8.0,有两点,如果你把互联网看成一个文件,互联网上无非就是很多不同的文件,你点了一个链接以后,看到的是不同的页面,文件本身可能是文字,也可能是声音、图像、视频,有一点我们看到,声音、视频,包括BELOG这种连续性的流媒体网络版权公约多,像每个人的手机都能照相、能摄影的时候,很容易就创作了很多内容,所以说,这内容在迅速增加,这种趋势我们叫做负媒体趋势。第二个趋势反映在文字之间的链接方式上,在WEB1.0的时候主要以编辑为主进行人工链接,现在WEB2.0时代,互联网上的东西都是由用户创作的,用户来进行链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是在这两个方面进行创新。 新浪:陈总,你Chinaren从创业到完成并购的过程总共花了多长时间? 陈一舟:一年半,不到两年。 新浪:您自己创业的过程中要么被收购,要么是上市,都是成功了,在您的计划中,猫扑有什么计算和打算吗? 陈一舟:其实你刚刚提到的上市也好、被并购也好,都是他们特别是从投资人、从公司创办人的角度讲,他们有一个的概念,他手里持有的原来不能流通的股票,突然间可以流通化,得到价值的承认,从你很难估计到它的价值,变成可以实实在在套现的概念。对所有人来讲,这点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投入人来讲,他放了一块钱进去到这个公司,真正最后把一块钱变成十块钱拿出来,必须要有并购这样一个事件。但是对真正怀有一个创业的抱负,真正想做一些事情的人来说,像我和陈一舟,并购也好、上市也好,只不过是公司非常漫长的道路中的一个小小的里程碑,而且是刚刚开始,我们在一起的时候经常谈一个东西,中国解放了以后,相对来讲时间比较短,我们看美国的百年老店,那些可口可乐、沃玛特、宝洁,这样的公司长期存在了100年?为什么?这个公司很早就上市了,也可能很早就被收购,那么上市以后,为什么未来80年、70年有这么多公司下去了,而这些公司会存在?我们关心的是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怎样能走向世界?成为一个百年老店?这是我们关心的事情,所以大家可能关注上市,我们关注这个公司更长久。 陈一舟:起的名字也是这样,橡树生命比较强,扩展的力量比较强。 新浪:两位都在互联网圈子中摸爬滚打很多年,您身边也有很多朋友去离职、创业,不知道是不是第二波互联网热潮重新来临了? 陈一舟:能感受到一些热潮,刚才我在大会上也讲,希望像我们这样的会能够每年开下去,每年都不要太火,但是每年开。优秀的人才、优秀的资金每年往里面投,但不要投太狠,也就是说,发展要持续平稳发展,就像我们国家的GDP,每年涨8%,不要一年涨18%,第二年不涨。这是我个人的声音,我也是中国人数不多的经历过中国的互联网泡沫,又经历过美国光通信泡沫的,我看的泡沫太多了,不希望有泡沫。 新浪:如果这算是第二波,那么和第一波相比有什么自己不一样的地方? 陈一舟:这一波理性比较强,做公司理性比较强,投资人理性也比较强。第二点,我觉得创新的度比以前大,以前的创业基本是照搬国外商业模式来搞,而现在的创业很多是要走中国独特的国情,国外好的东西不一定中国能适用,所以说,创新的难度加大。 第三,给这些新的创新的小企业,它们面临着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市场迅速扩大,这是他们的机会。另外一方面,已经成功的公司是很强劲的竞争对手,就说新浪,实际上在WEB2.0中有很多机会,你们的视频也做得非常好,你们也可以抓住这些机会,不是只有新公司才能抓住这些机会,新公司如果不断创新的话,汪总也说,新浪也会不断创新,都有机会。对小公司来说,一方面它的机会好,一方面面对这些“庞然大物”们,也不是好惹的。 新浪:现在我们面临的新技术、新热点确实比上一波比较好一些,陈总也是一位创业型的人才,这么多新的机会、新的热点摆在你们面前,你们看到这么大量的新机会,还会有冲动去投资作新的东西吗? 陈一舟:我们自己肯定不做了,所以我现在也不投资了。 刘健:我也不投资了。 陈一舟:我们专门把现在的事情做大,而且做任何事情要集中活力,不能摊得太薄,而且竞争对手也相当强大。 | |||||||||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