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网络经济不能靠想像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 13:26 深圳商报 | |||||||||||
网络神化卷土重来,在最近两个月里一次次扎疼公众的眼睛。眼花缭乱的现象背后,人们对财富的观念正遭到冲击,对经济行为的认识正受到挑战。 8月11日,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一宗并购案发生了。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获得雅虎10亿美元投资。雅虎在阿里巴巴的经济利益是40%,拥有35%的投票权。简单算一下,雅虎相当于掏出25亿美元买了一个在2004年总收入才6亿元人民币的公司。
8月5日,百度以122美元收盘价开始资本市场之旅。按照百度第一天的股价,其市盈率最高达到2450倍,而百度的年收入只有1400万美元。说通俗一点,按照百度目前的盈利能力,买入其股票的投资者需要等待2450年才能保本。 两个月前的6月7日,是值得载入历史的一天。这一天,一年前登陆股市的GOOGLE的市值达到800亿美元,一举超越时代华纳,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传媒公司。被GOOGLE超越的时代华纳年销售收入达4200亿美元,而GOOGLE同期销售收入才32亿美元。 在这些买家的眼睛里,一个收入相差一千倍,只单一经营搜索引擎的互联网公司,要比传媒巨人时代华纳更有价值。投资者拿着真金白银购买百度的股票,完全不理会传统经济学理论下显而易见的风险。相对于人们创造的“注意力经济”、“创造力经济”,百度们的炫目登场或许只能用“想像力经济”来描述。 支撑人们对互联网公司想像力的,是经济常识中一些并不耀眼的数据。2004年,中国网络营销收入约为1.3亿美元;目前,中国互联网网民约9400万人,列全球第二,但普及率只有8%,几乎只有美国的1/10。这些数据,给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也是依靠这些数据,互联网业内以及主要来自于美国的风险投资资金,推波助澜,抢滩夺路,几乎把网络经济的盈利空间置于了比拼想像力的状态下。 6年前网络泡沫在美国破灭时,曾使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网络今天的绚丽夺目,无疑让很多人想起那次泡沫破裂,发出“.COM泡沫是否重来”的疑问。其实,无论是互联网“老人”张朝阳,还是百度“新贵”李彦宏,都不否认泡沫存在的现实。但在他们看来,问题似乎并不在于是否存在泡沫。他们乐观的是,今天的网企普遍都有明确的收入模式,都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不像当年的互联网公司只能创造“眼球经济”。更乐观的人还认为,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庞大,可以为这些企业的成长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对于今天的互联网经济,我们想说的是,经历过上一次“冬天”的互联网业界以及投资者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清醒。 欢迎通过手机浏览中国概念互联网新闻,地址:wapnews.sina.com.cn/cnsn.w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