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CEO谢文:阿里巴巴留下的问号比答案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 18:42 新浪科技 | |||||||||
![]() 图为和讯网CEO谢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新浪科技讯 8月12日16时30分-17时30分,和讯网CEO谢文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就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话题与广大网友交流。 以下为聊天实录。 嘉宾简介: 谢文,现任和讯网CEO,83年赴美就读哥伦比亚大学,92年开始从事投资咨询工作。9 精彩观点: 世界顶尖排名第一的知名公司把中国业务一股脑卖给它,还加10亿的陪嫁。从融资规模来讲比其他公司上市融资还要多。从发布会上讲的话来看,肯定是问号比答案要多。 我个人判断这应该是一个跨越相当时间跨度的若干步交易中的其中一步,而不是孤立的单一交易。 也看到了马云一个人把所有公司职务几乎都兼掉了,他自己说暂时,我也希望是暂时。因为我不相信一个人有这样的精力、经验、时间去掌握这么多业务。 现在最大问题是以什么为核心整合。我猜测如果马云接着长期兼下去,他不找业内更有经验的人,我猜他会以电子商务方向进行整合。 有一种说法,就是在使用雅虎的品牌的时候,每年阿里巴巴要付费的,这是不在交易之内的。交易里只是说可以使用,成本另说。 今后当说到雅虎的时候会自动想起阿里巴巴,我觉得对雅虎是不可接受的。 这里面是不是还有一个上市时间表或者是整合时间表或者是收购时间表,这一类的业内传过来的前面10亿收购,后面5亿。是不是某一个条件发生促成另外的协议,这类事情可能都有规定。 阿里巴巴带来了两个新的收入模式,这个收入模式成长规模和利润到了被资本界承认的程度,一个是电子商务的手续费、服务费这一类的收入得到了承认,并且一举就到了最高估值,多了一个收入线。 主持人 :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是现任和讯网CEO谢文老师,他曾是中公网的2位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公网董事,常务副总,CEO并曾兼联众游戏CEO,谢文在行业里面有一个口碑,就是他的预言都实现了,大家对他非常信服。今天请谢老师聊聊阿里巴巴与雅虎的并购案。先请谢文老师和大家打一个招呼。 谢文 : 大家好。 主持人 : 很多业内人士看到这起收购案内情披露以后觉得是很奇怪的合作,您怎么看呢? 谢文 :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比较独特的,叫奇怪也可以。为什么这么说?我从业这么多年,阿里巴巴是我始终看不透的公司,它的业务方向也是比较独特的。马云说话也是很独特的。一边说他规模很大,业绩很好,但是也没见他上市,没有上市的同时做了大规模的C2C。然后以一种业内所不能想象的,不惜血本的扩张方式在扩张,当然给易趣很大的压力。到今天发生了一个世界顶尖排名第一的知名公司把中国业务一股脑卖给它,还加10亿的陪嫁。从融资规模来讲比其他公司上市融资还要多。从发布会上讲的话来看,肯定是问号比答案要多。 包括这次交易规模,交易的方式、董事会的方式,谁是大股东、股权结构、业务方向都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 和讯网CEO谢文 主持人 : 谢老师你刚才谈了看不透的地方还有许多问号,就你自己的角度来看,这起收购当中有哪些问号呢? 谢文 : 一个是这笔交易的性质。我个人判断这应该是一个跨越相当时间跨度的若干步交易中的其中一步,而不是孤立的单一交易。这之前实际上阿里巴巴已经有几个惊人之举,突然说一分钟谈定八千万美元的投资,从零创了一个C2C,然后以非常勇猛的态势在扩张。是不是当时就有一个考虑B2B毕竟是另一个层次的互联网服务。要想融入主流,要想被主流公司收购或者兼并是不是做一个性感一点儿的C2C。因为当时出现了易趣和eBay。然后还有一些因素比如周鸿一前不久辞职,联想到雅虎过去五年也是认真花了不少力气,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份量。现在周鸿一离开以后使得一个庞大的团队失去了比较有个性,比较有勇气的领头人。 包括中间盛大和新浪的投资案,因为当时我们都议论过,雅虎当时在里面隐隐约约扮演着竞争者的角色,这一切是不是前奏。甚至可以想象比如上周百度的上市,是不是促进了这个协议以这种方式在这个时间完成。现在的重大问题,基本性问题是这个生意是什么性质的。是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是雅虎分步收购阿里巴巴,这次收购完成后谁是大股东,是绝对大股东还是相对大股东。今天听了他们说现在是没有绝对大股东,任何两家,孙正义、软银加雅虎就控股,软银加阿里巴巴就控股,从董事会的状态看也像二比二,他们声明投票权不是按人头,杨致远一个人有35%的投票权,那么孙正义有多少?马云和他的团队有多少。 后面很多小问题都可以从中展开,但是这次发布会没有展开,我们期待雅虎向美国SEC递交文件,因为它是上市公司必须交这个文件,我们等一周、十天大概可以看到。那时候这就是解决了,如果解决了以后,剩下的更大问题是一个B2B加C2C,加支付、门户、搜索、及时通信这中间的直接关系看不到,需要很长的努力才可以连起来的,这样一个庞杂的公司结构和业务形态。我们也看到了马云一个人把所有公司职务几乎都兼掉了,他自己说暂时,我也希望是暂时。因为我不相信一个人有这样的精力、经验、时间去掌握这么多业务。 所以昨天的发言也很有意思,马云强调的是电子商务是这个交易的关键词,他对门户只字不提。雅虎CEO强调的完整、庞大的业务形态。雅虎在全球做的就是门户、搜索、电子商务。这就比较有意思了,究竟怎么整合,哪个为核心方向进行整合。我相信业内的CEO都会掂量掂量怎么做。现在还有杭州和北京两地,一搜网是雅虎两年前在美国买的一个搜索引擎,实际上它的总部在亚洲。雅虎中国两年前买了3721,这么多原来完全独立的公司,不同的业务,在一个屋檐下由一个人做整合,然后业务上进行融合是多么庞大的一个系统工程。 我自己过去也收购过公司,也整顿过公司,也融合过业务,做的很小,已经累的我够呛,所以我很佩服马云,我为他多少有点担心。 主持人 : 从谢老师刚才聊天中衍生了三个问题。刚才讲到周鸿一的离开和这起收购案是有关系的,你谈到百度的上市可能促使这起收购案的加快进行。但是百度上市应该促进整个搜索品牌的价值,为什么不采取完全收购阿里巴巴的形式,把中国业务打包给阿里巴巴呢?第三个问题是这么多业务,这么庞大的业务怎么样能够实现业务之间的互补呢?我们先说第一个问题。 谢文 : 应该说互为因果,我这里纯属猜测,或者是雅虎已经有了这个布局,估计周鸿一不会接受就离开了。或者是还没有下最后决心这个交易,但是周鸿一自己决定离开了。雅虎一想这个团队谁来带,这个业务谁来做,有谁比周鸿一更高明呢?中国化、本土化受到了一定的麻烦,所以促进了这个交易的完成。两种可能都不排除,这个只有当事人说,我相信周鸿一的离开应该是这个交易一个显著的因素。 主持人 : 刚才提的第二个问题,雅虎搜索在中国的定价应该更高一些,不应该这么快就打包给阿里巴巴? 谢文 : 这涉及到百度股价为什么那么高的问题。几个因素促成了百度的奇迹,一个是Google前面的影子照着,Google的成长性、Google的发展显示了搜索引擎的巨大价值。第二百度是中国排名第一的中文搜索引擎,中国经济增长都了市场很大的预期。再一个是Google的相对领先,它毕竟是搜索上市的。一搜就不一样了,中国化了,但是它的中国化低于百度。再它毕竟是第二、第三,这和第一差很多。其次不能想象在看得见的未来,雅虎会把它的搜索分拆上市。所以这一切都会使得一搜网的估值不太受百度的影响,而且应该可以想象到,一搜网目前的业绩和百度应该是差一个零的业绩,应该是很小的业绩,如果要比是非常麻烦的。 主持人 : 收购后,许多的业务分属于不同的平行线,通过什么样的运作方式、联系实现互补的效益呢? 谢文 : 如果走雅虎发展的老路,雅虎以门户带动了及时通讯、邮箱、搜狐、电子商务,门户是核心,因为雅虎历史的先发之机,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它种什么庄稼这块地长什么庄稼。拿这个看阿里巴巴和雅虎合并以后,这个逻辑不见得适用。为什么呢?是阿里巴巴先有了一个强大的B2B的商业模式,它不是C2C,B2B是真金白银有收入的。和一个正在成长收入不明显的C2C。雅虎中国的门户也罢、搜索也罢、即时通讯工具也罢,在中国和同类型产品相比都不处于领先地位。 现在最大问题是以什么为核心整合。我猜测如果马云接着长期兼下去,他不找业内更有经验的人,我猜他会以电子商务方向进行整合。比如一搜网向电子商务专业走,比如门户带有更强的电子商务参与者信息服务的特色。这种整合思路,我个人感觉难度比较小,比较顺理成章。 业内又有人说,如果这实质上就是雅虎收购阿里巴巴,那雅虎的全球战略就要起作用,允许不允许雅虎变成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的操作,而不是一个全方位的。最坏的当然是多中心。电子商务也要做、B2B也做、C2C也做、搜索也做,门户也做,每个都希望在这个领域拿第一,这是不可能的战争。它的门户和新浪、搜狐竞争,C2C和易趣竞争,搜索和Google竞争,这是不可能的,几箭齐发是不可能的。我猜测一定是有所舍取。 马云在会上也说了是电子商务的整合,以这个为主轴。如果这样做比如像新浪什么就会松口气,它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商业模式上的重要人物。 主持人 : 在昨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阿里巴巴也是公开宣布雅虎中国可以无限期的使用雅虎中国的品牌,这个品牌也是阿里巴巴的吗? 谢文 : 不是。无限期使用不是无偿使用。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在使用雅虎的品牌的时候,每年阿里巴巴要付费的,这是不在交易之内的。交易里只是说可以使用,成本另说。姑且说是无限期无偿使用,但是没有一个品牌可以被另外一个公司在某一个国家无偿使用。你要对雅虎品牌负全责,举一个例子可口可乐在中国做了很多,麦当劳很多中国人加盟做这个店铺,你只是所谓的租用,授权使用他的品牌,你实际上每年要交牌照费的。雅虎全球是一个整体,正是基于所以网站有很多猜测说雅虎实质上是分几步收购阿里巴巴。 我们拿日本雅虎来类比也有点勉强。因为软银除了做宽带更多是投资,是控股公司,而阿里巴巴是一个独有品牌,后面还有淘宝的品牌,还有支付的品牌,这一堆品牌是要打架的,打架的时候肯定有利益冲突,利益冲突下怎么算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这个局面不可持久的,这是一个暂时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格局。今后当说到雅虎的时候会自动想起阿里巴巴,我觉得对雅虎是不可接受的。 主持人 : 雅虎在海外有一个业务就是雅虎shopping,阿里巴巴现有的B2B和C2C都可能纳入雅虎shopping的品牌之下。我们这里有一个疑问,雅虎全球、雅虎中国和阿里巴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 和讯网CEO谢文 谢文 : 目前是一个不稳定的同居关系,你带个桌子,我带个床搭伙,下一步或者是什么或者是什么?有一个全面的垄断控制,但是怎么也不能想象雅虎会把自己的品牌在中国替代掉或者矮化,这不符合他们的中国战略,但是阿里巴巴的品牌难道就会被代替和矮化吗?这是当事人他们考虑的。我相信内部整合,几大股东的关系会在一段短暂的蜜月之后,在日常运行当中时不时从这儿从那儿蹦出来,提醒大家这不是长久之计。但是什么情况下阿里巴巴就摘牌了就换成雅虎shopping了,也不会。因为淘宝、阿里巴巴这在业界是知名的品牌,所以最后可能是业务的融合,但不做品牌的处理。 主持人 : 我们注意到发布会上马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希望在中国诞生一个真正的eBay或者MSN样的企业”。这样的情况下阿里巴巴还有走出国门的机会吗? 谢文 : 第一无论是新浪还是和讯都有致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最好的公司,最有影响力的公司。下一步是他们需要回答的是,阿里巴巴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公司,像eBay那样好还是作为雅虎的一部分在这个领域成为最好,这是有本质差别的。当作为雅虎的一部分,成为电子商务界最好的,那是雅虎的最好。雅虎本来就是最好了。所以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是一样的。 另外我有一个不太好的感觉,当马云豪言壮语说的很多的时候,我心里替他发虚,因为做产业是很实在的事儿,你说的越具体,老说自己的危机,我觉得这是真话。但是你说明天要搬到月亮上去住,我觉得是糊弄我。这个豪情壮志可以,但是真的不必要。 主持人 : 你也谈到过马云如果自己兼任这么多工作他会很辛苦。在收购案披露内情的时候,业内有一个看法,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雅虎,最大的资产是他们的员工,接下来阿里巴巴会怎么样治理雅虎中国对于这些员工和管理层一个可能的分配呢? 谢文 : 不知道。马云说要来北京来留住好中国,但是周鸿一去了雅虎没有多久,原有的员工已经有不少走了,特别是周鸿一走已经对原3721员工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如果老板换成了马云,3721的员工是不是产生了一种离心力,希望不要是大规模的离开,但是恐怕难免,我们看到联想收购IBM的样子,一开始都会说,但是大批的高层都走了,因为收购本身需要整合,需要缩边,需要合并重叠项,刚接手是合并,然后是优化。我这里对这两个公司都不了解,不敢猜测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但是相信会出现不大不小的问题。 主持人 : 从业内这么多起的收购案当中,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当中,你觉得马云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谢文 : 马云也是有经验的人,而且他有自己的团队,这么大的案子一定有专业公司帮助,但是根本还是要说清楚,这个公司将来会怎么样。商业模式如何?员工利益如何?大概的周期如何?我可以很尊敬你,但是我对你干的事情没兴趣。我本来是做信息服务的,你现在让我卖东西,虽然也很好,但是我个人兴趣不在此当然就离开了。能不能说出很有说服力的,说明白这个合并案未来对员工的事业发展,对员工利益的提高、保障,能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有取胜的把握或者把握大一些,这个说服工作应该是比较大的一个挑战,应该说电子商务的业务相对而言,比起门户而言,比起搜索而言,比起IM相对简单一些。比如做销售,提成都很清晰。门户这个东西,我们都是媒体性质的,文化人多一些,兴趣杂一些,成就感不是一时一事感觉出来的。马云对于门户应该说是一个门外汉,怎么能够说服大家在自己的带领下,这个门户可以比过去做的更好,大家更有成就感,事业上更上一层楼,更专业,增值而不是贬值或者停滞这是要做很多思考和说服工作的。 主持人 : 我们看到有两个很奇怪的数字:雅虎获得阿里巴巴40%的经济权益,但是只有35%的投票权,为什么会这样两个数字出来呢? 谢文 : 很多原因产生这样的问题,接待关系,一些成本的对冲,公司章程里的某些规定等等,所以会产生这样的一些设置,当然40%、35%会不会变,我猜条款要比这个复杂很多,很多是合并以后的阿里巴巴和雅虎中国的业绩和权益是要有一个算法的,这也要等文件全部公布以后,相信雅虎以后要公布,公布以后才可以做更深或者更专门的分析。 主持人 :阿里巴巴的董事会结果很奇怪,写的是4席,这个用意何在?如果是碰到相持不下的结果要怎么办? 谢文 : 要注意,他们章程里明确说了不是按人头投票是按股权投票,二对二不存在,杨致远代表35%的股权,孙正义代表一定的股权,阿里巴巴的两位代表多少股权,但是我猜一定是这四个人,阿里巴巴肯定是一头的,剩下两个人如果加起来肯定是控股,如果是阿里巴巴加个孙正义也控股,阿里巴巴加雅虎也控股,一定是四个人有三个人一头就算赢了。 当然马云也强调大家都是亚洲人,老朋友,大概是一致通过了。我们在商场做久了都知道,商场上还有有很清晰的利益,不同投资方应该还是要分清楚,所以四人董事会要看,如果雅虎顺势全收了很简单,如果不全收的话董事会会演变的。 主持人 : 上午于扬说将来成也是孙正义、败也是孙正义。 谢文 : 孙正义是在雅虎、阿里巴巴都有相当大的股权,孙正义是这个交易的红娘,某种意义上是仲裁者。手心手背都是肉,损害哪方的利益都是损害自己的利益。其他的概念上,我相信像雅虎这样成熟的公司做这个决断是考虑了很多,应该不会有原来没有想到的事情突然发生,应该说各种可能都有预案,这些预案都经过律师、投行、会计师事务所都已经审查过,应该不是我们一般的想像的一言不合拍人而去,我相信这是一个成熟的决定。 主持人 : 谢老师你刚才也谈到了会有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制约性的条款。这些制约性条款会包括哪些方面、约束哪些行为呢? 谢文 : 我相信对各股东的权益会有充分的说明,比如优先控股权,比如某种情况下的价值的计算,比如对管理层的业绩和管理的授权和制约以及相对的对策。我昨天注意到一个词,马云说几年后上市,马云仍然不认为现在他的格局,上市是代表这几方的最大利益。这里面是不是还有一个上市时间表或者是整合时间表或者是收购时间表,这一类的业内传过来的前面10亿收购,后面5亿。是不是某一个条件发生促成另外的协议,这类事情可能都有规定。 主持人 : 在这个收购案发生之后,很多评论一致认为这个金额是目前为止互联网圈子最大的,甚至超过了年初盛大收购新浪股票的数额。那你认为互联网产业有什么变化,是不是意味着互联网又到了重新颠覆的时候。 谢文 : 这是我的兴奋点之一,我们一定是思考这个事情对我们自己在行业未来发展当中的一个参考系数。比如说近十年前我们做互联网的时候,大家选择不同的方向在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是大家都没有经验,资本规模差不多,能力差不多,所以那个时候其实是非常平等的竞争。 但是到了今年,如果说以阿里巴巴这件事情,其实今年三件大事,我叫互联网三响炮,盛大、新浪的事情是一炮,两个多亿,风风雨雨,很快被百度上市刷新了,百度融资额不大,但是造成的事实市值已经刷新记录了。没过多久,雅虎中国这个案子35%的股权换了10亿现金加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应该有12、13亿,这样这个公司差不多30亿以上,加上原有的盛大、新浪、网易,加上其他上市公司,我们这个产业又有了一个规模,至少规模上分了好多档次。 我们已经看到阿里巴巴了,阿里巴巴和我们本来老死不相往来,突然它也门户了,它也搜索了,也IM了,这就是一个变数。 第二说这个结合很奇怪在哪儿呢?我们熟知的互联网三件宝,广告、游戏、无线,突然出了一个公司这三样都不沾,居然做成今天这样。为什么?是阿里巴巴带来了两个新的收入模式,这个收入模式成长规模和利润到了被资本界承认的程度,一个是电子商务的手续费、服务费这一类的收入得到了承认,并且一举就到了最高估值,多了一个收入线。第二个是靠租店面就是会员费,每年花一定的钱,购买一个在这里经商的权利,这里面的收入也很高。这两个构成了阿里巴巴在资本市场的市值来源。互联网突然变了,原来的三大样现在出现了新两样。那么整个互联网业界在思考资源分配、业务走向的时候就要想能不能充分利用这五条路,这会使得我们这个产业变得更丰富多彩,竞争更多层次、多方面。第三点,作为从业人士,特别是这几年的风风雨雨,应该说这笔交易给我很大的一种自豪感,看到一批公司,互联网的成功是可以复制,新浪没有终结互联网的成功史、网易没有、百度没有,搜狐没有,阿里巴巴仍然不会有。我们在这几年在相当恶劣的宏观环境下,没有政府支持、没有宏观市场支持,居然有这么一大批公司,现在有点目不暇给的味道,不断的出现。 我很愿意拿阿里巴巴这个事儿和联想和IBM的交易对比,差不多同等的规模,互联网走了几年,我们自己感觉跌跌撞撞,实际上我们已经快速走完了产业发展初期的阶段。作为从业者,当然我算是没有什么未来的老人,20多岁的年轻人,很希望你们珍惜,不要轻易脱离开这么一个朝气蓬勃,这么一个现代企业制度,这么一个有无限想像空间和实践空间的产业,进入这个产业应该是大家的荣幸。我们这个产业是可以很自豪的面对国内大大小小的企业,制度变了机制变了,我们就创造奇迹了,这个奇迹不必追究是张三还是李四创造的,只要空间大每个人都有机会,每个人都会受惠的,我们受了新浪的惠,我们受了百度的惠,我们也受了阿里巴巴的惠,这是一个产业朝气蓬勃的具体象征。 主持人 : 来问最后一个问题。前不久我们采访一位专家的说过他说互联网没有绝对的老大,一个高度很快被另一个高度超越,百度超越其他花了不到五年时间,阿里巴巴超越百度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您的看法呢? 谢文 : 这是普遍的世界现象,我们看到雅虎,看到eBay、Google一个一个超越。如果盛大和新浪联姻成功就是一个新高度,这是我们知道的。所谓高度不一定绝对用交易额或者市值来衡量,比如百度,百度的收入额、利润额和新浪比,没法比,还要考虑它的独特性、相对领先性、创新性、成长性若干因素。也许会有一个因素,下一个交易是两个非常创新,成长速度很快,而业内领先的半大不小的比如上以上亿了,两个亿也是重大事件。但是我们要看一个标杆,是不是给互联网在社会生活经济当中带来了新的空间新的活力,是不是拓展了我们的视野。觉得互联网又可以多干一件事儿,回顾互联网的历史新浪上市奠定了门户的商业模式,空中网上市或者TOM上市奠定了无线方式,盛大奠定了游戏,百度奠定了搜索、阿里巴巴是不是会奠定一个电子商务,我们希望下一步也许规模没有这么大,但是奠定一个新方向也是值得庆贺的。我相信今年在后四个月当中,相信还会有令业内激动,议论纷纷的事情发生。 主持人 : 非常感谢谢文老师,谢文老师的很多看法为我们在整个并购案当中提供了很多参考,非常感谢谢文老师,谢谢各位网友,谢谢大家! 谢文 : 谢谢,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