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阿里巴巴35%股份兑换雅虎中国专题 > 正文

易观国际于扬:马云两线作战难度不小(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 13:10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易观国际于扬:马云两线作战难度不小(2)
图为易观国际总裁兼首席顾问于扬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新浪科技讯 8月12日10时30分-11时30分,易观国际总裁兼首席顾问于扬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就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话题与广大网友交流。以下是聊天实录第二部分:

  主持人 :您觉得阿里巴巴的多样性能够保证未来的很好发展吗?

  于扬 :目前一个新生互联网公司,刚刚起步的时候规模往往比较小,资源也比较有限
,专注于一个相对比较发挥自己优势的领域这是非常好的也是自然现象。当一个互联网公司由出生,蹒跚学步到逐步走向成人,更广泛的接触到其他类型的竞争对手和市场的时候,我觉得所有的公司都会想到,就像现在看到其他领域的成熟公司一样,如何利用自己某一个方面取得的优势和品牌扩展到其他的领域。从这个角度来讲并不意味着阿里巴巴原来不专注,其实阿里巴巴做了很多B2B才做了C2C,通过阿里巴巴和雅虎的交易,阿里巴巴迅速完成了一个成人的过程,作为一个成熟的互联网公司。完全有理由想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资源更好的在其他领域为市场进行服务。

  易观分析认为,当进入一个成熟发展阶段之后,围绕核心业务的适度多元化是必要的,也是非常可能的。另外,我今天讲一句话,其实在互联网这个领域,什么东西都不太独立,我们看起来门户、搜索引擎、游戏好象是不同的商业模式,但是我们在走的时候你发现有互相融合的趋势。门户也开始推出自己的及时通讯,本来也有相对的搜索引擎业务,甚至推出网络游戏,比如说网易,其实它是一个门户,但是它今天的游戏做的很好,在互联网领域各种商业模型之间没有完全泾渭分明的界线。互联网这个行业品牌能够被更好的传播到、延展到其他领域。

  主持人: 这起收购本身,大家纷纷谈到了雅虎的日本模式,我们怎么理解呢?或者说这个日本模式和这起收购本身有什么关联?

  于扬:我们看到很多欧美进入中国的公司身上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困惑和一些成功经验。从文化族群角度来讲,欧美文化相对来讲比较同宗同族,美国公司进入欧洲,欧洲公司在进入美国,当然也会碰到一些细小的文化差异。但是整体来讲由于大文化是同宗同族的,所以不太容易出现文化的认知的缺位或者缺失。但是亚洲代表的东方文化是另外一个系统的问题,由于互联网本身,我们讲互联网是无国界的,互联网技术是无国界的,但是互联网的内容有强烈的本地文化附源性。由于互联网这样一个突出特点,就决定了互联网企业的人文服务应该更多贴近东亚的本地特点。

  这就是为什么看到日本、韩国,所有东亚类这样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必须进一步的贴近当地的文化习惯,风俗习惯,通过当地的合作伙伴进入当地的市场就变成一个相对来讲比较自然而且成为有效的办法。今天看雅虎的日本模式,可以跟今天阿里巴巴和雅虎交易对比,也是利用了类似的思路,找了当地的合作伙伴,雅虎毕竟是美国公司。无论中间过程怎么样,比如Msn中间过程我们很清楚,但是最后Msn也是一个合资公司在中国落地,我们也认为MSN这样一个合资的举动是非常明智的。进一步展开Google未来怎么样,我大胆预测如果Google不找一个合作伙伴,那么Google的发展速度不会像找到中国合作伙伴公司发展那样快。很多国际公司都有类似的困惑和一些成功经验,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的人是因为清楚认识到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的最本质的冲突是不同根同源,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讲这一点更为突出,互联网的内容更具有本地的文化反映。

  如果我们能够从雅虎身上看到一些什么的话,雅虎日本和雅虎中国虽然选择的合作伙伴不尽相同,但是思路是一样的。

  主持人: 雅虎在其他国家市场也采取过这样的合作的市场吗?

  于扬:我记忆中至少在欧洲没有这样的很显著的合作伙伴的这种模式的烙印,但是我手边没有这样的数字,无法回答的非常准确。

  主持人: 易观国际是业内的一家咨询公司,认为阿里巴巴和雅虎并购之后,品牌业务如何发展能够实现比较好的互补呢?

  于扬:我们现在不管自己叫咨询公司了,叫基于互联网的科技和商务的信息和分析提供商。可能大家觉得差不多,但实际上思路是不一样,我们现在的定位是卖我们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而不是做定制咨询。谈到雅虎和阿里巴巴合作之后的整个市场经营策略方面的东西,我们觉得还是存在一定的挑战。对于阿里巴巴来讲,如何很好的把雅虎中国原来的一些优势业务进一步的发扬广大,其实是最大的挑战。

  而最大的挑战执行过程当中又来源于原来团队的管理和协调,雅虎原来的团队,3721的团队都是不错的团队,可能由于方方面面的策略和历史原因并没有大家期望的高度。在融入到阿里巴巴这样一个流着中国血液的互联网公司之后,从我们原来看到的类似经验、教训看到感觉应该有比较好的发展。但是这些管理团队是不是能够认可阿里巴巴的管理,能够认可阿里巴巴的远大的理想,都会成为进一步管理这个业务最大的挑战。

  我认为雅虎中国原来的强势业务能不能继续最大的挑战来源于内部就是阿里巴巴对于雅虎管理团队的管理。从阿里巴巴本身业务来看,如何尽快整合雅虎的搜索业务和B2B数百万的中小企业客户群,如何把一拍和淘宝迅速整合在一起,这方面的挑战更多是来自于外部,取决于客户愿不愿意接受交叉销售的机会,客户愿不愿意到一个合并后的更大的竞拍网站上做。这是内部挑战和外部挑战的问题,在这点上,其实马云是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难度可想而知。这个战线的战略性质和资源又不尽相同,虽然中间有一些资源互补的地方,但是毕竟是两线作战。

  主持人: 两线作战确实是压力不小,如果失利的话,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出现呢?

  于扬:易观作为这个领域的一个分析公司,我们不太希望有什么不利的结局,如果客观分析的话,还是具有一些风险。先从雅虎来讲,雅虎这一次非常大胆的,而且非常具有创新的资本运作行为,一方面是非常值得称赞的战略举措。同时毫无疑问的让雅虎全球背上了一个沉重的责任,如果这样一个交易不能在两三年之内让雅虎看到从中国市场获得更多的收益,那么资本市场包括董事会可能对雅虎的管理层产生一些负面的信任危机。

  对于阿里巴巴来讲,如果不能够在两线作战前提下,在未来两年交出相对令人满意的答卷,有可能失去对阿里巴巴的控制权。这对阿里巴巴来讲更多是内部风险,可能股东从企业监管行使权益改变阿里巴巴现在的管理团队,当然这种风险是存在的。作为易观来讲不希望出现这样不利的结局。

  主持人: 其实在合并当中有品牌和业务,另外人才与企业文化的合并也会成为一个问题,你刚才谈到了管理团队两线作战的压力。但是对于文化方面,你觉得阿里巴巴与原来的3721团队,原有的雅虎中国团队,他们之间的融合会很顺畅吗?

  于扬:应该会有挑战,但是不会有太大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易观在交易落定了以后我们做了一个评论说雅虎是最大的赢家,它非常聪明,它获得了互联网领域最强大的团队之一,获得了B2B、C2C业务,获得了以此为平台大规模在中国市场施展拳脚的余地。雅虎中国基本上都是中国员工,我们认为文化上不会有太大冲击,这和联想收购IBMPC事业部不太一样。我觉得可能在细小文化差异上有挑战,就好象美国本土企业之间收购产生的问题,但是不会产生联想和IBM这样的购并中看到的文化冲突这么大。我们认为是一个挑战,大家马云面临的管理难度基本上来说不是大问题。

  主持人: 昨天马云在结束新闻发布会后,与雅虎中国员工面对面沟通,许诺12月31号前不会裁员,这对安抚员工和团队有多大帮助呢?

  于扬:我很难对马云这样一个动作作出评论,因为我们是一个技术和市场的分析公司。我相信作为一个交易的中心和主角,马云和管理团队一定会想方设法把原来雅虎中国的优势业务发扬光大,这也是他们的期望和目标。为了做到这一点,实际上稳定住雅虎中国的这些员工,能够让这些员工对阿里巴巴和新的架构产生认同感是至关重要的。相信为此马云他们的管理团队还会做很多的努力。

  网友:你能不能总结一下接下来整合雅虎中国业务过程当中有那些要点是值得注意的呢?

  于扬:最重要的是进行业务线的梳理,梳理雅虎业务板块和阿里巴巴既有业务板块,找到最优先要整合的板块,我们认为最优先整合的板块是淘宝的业务和一拍的业务。围绕业务线的梳理,第二要做的是市场重新定位。针对梳理后的整合过的新业务,阿里巴巴即便用雅虎的品牌,阿里巴巴也应该有一套重新定位的业务策略,为整个业务线在整个交易完成之后,推向市场打下一个完整的统一形象。第三要做的,客户是不是接受这样的市,这也是过去很多并购当中经常出现的可能负面因素。有时候客户对并购带来的不稳定按照不安,与此同时他们会尝试脚踏两只船,所以如何更快了解客户对并购的看法,告诉客户这样的购并为他们带来的是好处而不是坏处。比如最近看联想的财报,原来IBM相当一部分的客户还是流失了。所以还是要很好的客户进行客流,打消客户的疑虑。第四个方面是团队,即便是两线作战,也要让团队知道彼此的底盘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这个团队来做,什么时候那个团队来做。在短期的相当长时间内阿里巴巴还是两线作战,两个团队必须有明确的底盘规定,彼此之间的融合怎么样。这四个方面是他们应该尽快做的事情。

  主持人: 昨天的发布会尽管阿里巴巴和雅虎宣布了大部分内情,但是很多问题也悬而未决。网友对此有很多疑问。

  网友:你觉得雅虎投的10亿美金能不能到账,会以什么形式给阿里巴巴?

  于扬:我不怀疑是不是能到账。第二个问题是比较困难的一个问题。随着这样一个交易的完成,阿里巴巴的B2B的商业网站完全可以借助雅虎全球的平台,向雅虎全球潜在的买家和卖家进行推销。但是这10亿美金是不是以业务的方式还是疑问。我觉得可能性存在,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现金,也可能是一些现金业务,但是我不怀疑雅虎的资信,因为这样一个交易本身要是在SEC注册的,我不怀疑。

  网友:目前阿里巴巴的股权并不是很明朗,大家都很关注雅虎中国的实际控制权到底在谁手上。

  于扬:最后的交易是40%股权,35%的投票率。雅虎今天的构成是比较复杂比较分散的,这样的股权结构给了雅虎很好的立足点,雅虎事实上已经成为单一最大股权。控制权到底在谁手中。一个是法律上讲,一个是业务运作层面。我们先讲业务运作层面,只要雅虎对阿里巴巴团队是信任的,这个控制权就在马云和他的管理团队当中,当然短期内不能拿出满意答卷这个控制权是不是还在他手中还要画一个问号。从法律上讲,雅虎的股权完全有可能超过51%,这是成有箫何,败有箫何,孙正义是那个箫何。但是整合后的阿里巴巴未来18个月、24个月的表现是有挑战的,也确实给中国互联网市场带来了新希望,带来了新秩序,合并后的阿里巴巴是业务比较多的互联网公司。但是马云和他的团队的挑战是不容忽视的。

  主持人: 非常感谢于扬先生,谢谢各位网友。于扬先生在聊天当中谈到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而我们的网友也提出了很多很棒的问题。我们要谢谢大家。接下来,请大家继续关注新浪关于阿里巴巴与雅虎收购案的系列聊天。再次感谢。

  于扬:谢谢大家,谢谢主持人!再见!

[上一页] [1] [2]


    欢迎通过手机浏览中国概念互联网新闻,地址:wapnews.sina.com.cn/cnsn.wml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