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百度赴美上市专题 > 正文

国际金融报:难道我们又掉进了网络泡沫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 07:19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魏红欣

  ●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创下美国股市5年来新上市公司股票涨幅之最,书写令人咋舌的造富神话

  ●去年8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全球搜索引擎巨人Google,如今被评为过去4年中全球品
牌价值增长最迅速的第3名,其845亿美元的庞大市值与媒体巨人时代华纳不相上下,同时也让维亚康姆相形见绌

  ●美国一投资经理说:“我现在还不能叫它是投机泡沫,但市场的表现越来越像这种情况了。”

  27,66,151.21,122.54……这串看似散乱的数字在8月5日却勾画出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所书写的造富神话———发行价每股27美元,上市时开盘价为66美元,盘中最高达到151.21美元,收盘价格为122.54美元,收盘时股价上涨了354%,这一数字成为美国股市5年来新上市公司首日涨幅之最,百度也在一夜之间成为股价最高的中国公司,更多名义上的亿万、千万、百万富翁由此诞生。就在华尔街的分析师们为中国概念股所引发的股市神话惊叹不已之际,有关全球互联网泡沫的话题又一次引起网络上下的频频关注。

  科技股集体飙升

  很多人将百度股价的飙升归结为“Google效应”,去年8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全球搜索引擎巨人Google,过去一年在股市上的神奇表现令人惊喜。

  虽然仍是两个低调的技术天才担当头领,但如今的Google已不再是单纯的互联网技术先锋,它被《福布斯》杂志评为过去4年中全球品牌价值增长最迅速的第3名,晋级至全美公司资产排名的第23位,其845亿美元的庞大市值与媒体巨人时代华纳不相上下,同时也让维亚康姆相形见绌,也高出迪斯尼的市场价值45%。

  早于Google,去年5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盛大网络,算得上在美国上市中国企业中最为成功的一家,自去年首次公开招股以来,盛大的股价如今已上涨了250%以上。依托盛大的高速发展,投资者对其他中国概念股也信心大增,搜狐、网易等个股纷纷上扬。中国概念股一时之间成为众多海外投资者们热情追捧的对象。

  不仅是中国概念,众多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上的科技股也一路走红。不断上涨的股价驱使投资者跟进任何与技术相关的股票,包括负债累累的电信公司和一夜成名的网络与软件公司。结果是所有科技股股票都达到令人瞠目的价位,市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牛市。

  JP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公司的证券投资家乔纳森·戈卢布称,微软的股票在过去11个月内上涨了21%;思科系统上涨了109%;英特尔上升了108%;IBM上升49%,其他公司股票也是大幅增长。例如,电子组件合约制造商Sanmina-SCI的股票上涨433%,而电信设备公司朗讯科技与北电网络分别上涨214%和600%。世界最大光纤生产厂商康宁公司的股票上涨634%,通讯设备公司亚美亚的股票上升664%。新一轮的全球科技股集体上涨由此拉开序幕。

  尽管现在的市场并未出现崩溃迹象,投资者也欣喜地认为目前对科技股的追捧是基于业绩的表现,而不是对未来的预期,但美国Bancorp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经理巴里兰德尔的一席话忠言逆耳:“我现在还不能叫它是投机泡沫,但市场的表现越来越像这种情况了。”

  历史不容忘却

  一年来,Google在股市上的出色表现,让很多人以为看到了互联网明媚的第二春。而百度上市首日的成功表现,更是让国外媒体纷纷用“疯狂”、“井喷”、“华尔街的炸弹”、“狂暴唤醒互联网”等强劲的词语来形容,但疯狂后的人们还是不约而同地想起了1999年,那个互联网泡沫膨胀的时代。那一年,中国第一只互联网概念股中华网登陆纳斯达克,并创下单日236%的最高涨幅。当时的中华网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概念产物,记得当时就有不少国外媒体把中华网看作是中国的雅虎,但是,辉煌一时的中华网如今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第一轮的互联网企业如日中天之时,网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一夜暴富的神话。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上的科技股上涨势头强劲,中国本土的网络企业也不甘落后。只要有一份创业计划或蓝图,就不愁风险基金的进入。投资者大把大把地撒钱,创业者大把大把地烧钱,但经历了最初的狂热之后,投资者依然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网络企业也开始暴露出许多弊端:企业只注重吸引眼球,不注重业务的实际情况;盈利模式不清晰,收入来源单一;用户规模较预期远远不足……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开始撤资,小企业面临倒闭,大企业开始裁员减支,勉强维持生计。风险投资的望而却步也曾一度成为纳斯达克市场深陷低迷的直接原因。随着2000年以科技股为代表的纳斯达克股市的崩盘和“网络泡沫”的破灭,全球互联网产业进入了“严冬”,“多米诺骨牌”效应带动IT产业整体下滑,市场一片低迷。根据Webmergers统计,自2000年泡沫破灭以来,全球至少有4854家互联网公司被购并或者关门。

  经历了互联网的浮华洗礼之后,企业开始日趋成熟。去年8月Google成功上市,再一次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企业的希望。更为难得的是,Google自上市以来,业绩表现一直不凡。最新公布的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利润攀升至3.4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逾4倍;营业收入飙升至13.8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攀升98%。

  尽管如此,Google的业绩似乎并未达到投资者的预期,报告公布后,公司股价迅速下降近12美元,跌至300元附近。正如分析师所言,持续的高价位,使得市场赋予了Google过多的期望。为了维持住股票的高价位,Google必须做到完美无缺。如果Google不能一如既往地每次都超出分析师的盈利预期,那么将面临着潜在的崩盘风险。

  微软公司CEO鲍尔默几个月前就发出警告,Google股价存在泡沫。他表示,Google的泡沫风险很大,根据正常的经济分析,Google的股价有些过高。他同时暗示,Google存在崩盘的可能性,会令投资者血本无归。

  如果说鲍尔默的警告有些危言耸听,那么新一轮的百度热则让更多的人开始怀疑互联网泡沫是否已经来临。目前,百度是中国的纳市上市公司中市值最高的一个,同时也是收入与利润最低的公司之一。投资者疯狂追捧百度,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几年前和中华网相若的“中国概念”。首日收盘时,百度市值已经达到39.58亿美元,超过新浪和网易的市值总和。事实上,去年百度的净利润只有盛大的2%。中国搜索市场中所有厂商收入加起来也比不上网游市场,这表明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

  就是处于起步阶段的百度,却出现了有些“畸形”的市盈率。百度上市首日销售了404万股股票,交易量达到2200万多股,而Google3个月来平均日交易量只有1300万股。百度市价几乎为其去年利润的2000倍,而Google只有75倍,雅虎只有70倍。

  这个夸张的市盈率遭到了分析家们的强烈质疑。他们认为,造成井喷的原因是,百度只发行了400多万股,因此当那些投资者进入时势必引起涌入浪潮,而这种股票发行结构也最终会让投资者愤怒,甚至最终导致百度惨淡收场。

  知名互联网分析师吕伟钢认为,百度引发的新一轮互联网热潮具有三个特点:其一,企业往往没有盈利或刚刚开始盈利;其二,营业收入规模有限;其三,被外界视为成长性好。但这三点正是前一轮泡沫时期被看好的互联网企业拥有的特性。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少人把百度此次股价飙升部分归结为发行价的低估。对此,银河证券研究所IT分析师王国平表示,IPO价格通常是由主承销商经过考察、分析之后确定的,不过业内通行的做法是定价比“研究成果”低开10%至20%,这样开盘之后必定会把预留的上涨空间释放,有利于刺激投资者信心。

  王国平认为,造成IPO价格与开盘价偏离的原因,一是市场投机,二是市场上有可对比的个案,而这一个案由于某些原因出现了价值偏离。从百度的具体情况来看,承销商不可能没有拿Google作过参照,百度27美元的IPO价格事实上反映了在承销商的分析中,百度与Google相比在成熟度和商业价值上的差距。

  但百度的承销商们显然低估了市场的热情,百度与Google在成熟度和商业价值上的差距被投资商们中国概念股的热情所掩盖。但仅仅依靠概念上升的市值必然存在水分,业绩才是企业真正的实力所在。第一轮互联网泡沫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盈利模式的不清晰,尽管凭借高速成长的中国市场和Google效应,百度也有实在的盈利模式。但美国股市的投资者和互联网的业界领袖们看好中国互联网的理由,也只是一个简单的逻辑和两个听上去就令人生畏的数字,即中国占全球1/4的人口以及中国蓬勃发展的GDP。但不能不说的是,目前中国市场在全球网络搜索市场所占比重并不大。最新数据显示,2004年全球网络搜索市场总产值为80亿美元,而中国网络搜索市场总产值仅为1.5亿美元。况且,百度的盈利历史还过于短暂,随着Google等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临近,百度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因此股价虚高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佛罗里达大学教授、IPO专家杰·里特尔的言论令人恐慌:“预测未来并不容易,但根据过去的经验,任何一家曾在IPO上市首日上涨300%以上的公司对投资者而言都是噩梦,上市3年之后,这些企业的股价都跌破了发行价。”

  IT未来引人瞩目

  仅仅从Google等企业近期的出色表现就判断互联网市场将从此而一路凯歌似乎有些过于单纯。因此,有业内分析家表示担心,部分投资者可能再次遭遇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的打击。

  美国分析家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某些互联网企业的市值已经名不副实。例如在线旅游站点Travelzoo,公司目前的市值高达10亿美元,但其第三季度营收额仅为950万美元,利润为210万美元。Travelzoo的本溢比已经高达173倍,甚至已经超出了eBay的80倍。对此,美国技术研究公司的分析师马克·马哈尼认为:“这些企业的市值已经远远超出实际水平。”

  门户网站Lyco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鲍博·戴维斯认为:“投资者此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事情本身也许并没有外表那样辉煌。目前,有些投资者已经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资本市场是有很强的联动效应的,一只股票猛涨有时会带动来自同一行业和同一地区股票整体上涨。但并不是每一家互联网企业的业绩都在呈上升趋势,因此全行业的股价上升显然与企业价值不符。

  有资深的技术面分析家指出,“显然我们又在经历一个泡沫”,不过这与上一次泡沫的形成过程不同的是,现在的互联网投资者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去区别这类泡沫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对上市公司经营盈亏的反应程度过于敏感。对于增长强劲的企业会有过度的追捧,而对于未能达到要求的企业则有过度的打压。

  “现在只是一种投机性的狂热,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旧金山的一家专门投资亚洲对冲基金的公司Tricera Capital的投资经理雷蒙林从专业角度冷眼评论道,“但是正如以前的那些泡沫一样,其上涨的势头仍有可能继续,投资者在短期内也仍然能从那些比较盲目的人们那里赚到钱,但是对看中公司未来利润与现金流量的长线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荒谬的价位。”

  互联网之所以在1999至2000年在中国和在全球形成泡沫,是因为当年我们对它作了过分的希望和预期,当它没有能够在我们预期的时间内达到我们的期望时,我们就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失望。而在今天,我们是否又一次对互联网寄予了过多的期望呢?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