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网络新闻人才高手难觅 秒报令工作强度倍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 01:41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陈汉辞 发自北京

  “说实话,这一年来,寻找合适的网络新闻管理人才也是我的工作之一,但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

  新浪网总编辑陈彤说,新浪网一直都在为找人而犯愁,近期的“招榜”中更是加上了
“海量”二字。“我们现在对于网络新闻人才的需求是空前的。”

  高手难觅

  和讯网总编辑刘峻拥有和陈彤一样的烦恼:“我们现在对网络新闻人才的需求与四年前大不一样。”

  四年前,刘峻作为陈彤的助理,担任新浪网内容副总监一职。“那时,互联网的编辑和传统媒体的编辑相似的地方还比较多,比如对新闻标题和文章内容的处理,但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因为网络媒体本身的形态在转变。第一代网络媒体跟传统媒体的主要区别在平台和介质上,而近两年的发展趋势是互联网在资讯的生产、组织方式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譬如即将推出的‘和讯部落’里,资讯完全由网友生产,并自动归类、浮现出一个个频道,最终完成一个‘自组织的门户’,而非由编辑事先设定几个频道发多少文章。这跟传统媒体的编辑就完全不是一个意义上的了。”

  据陈彤介绍,商业门户网站一开始就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运作,各个商业门户网站竞争压力很大。为了吸引网民注意力,新浪新闻编辑从一开始就要对新闻内容(比如选题)、版面表现(比如要闻选择及标题)等综合因素有充分的把握。

  不仅如此,陈彤告诉记者,网络编辑必须顾及媒介自身、受众、广告商三方面的利益,而且这些是随时变化的。此外,一个好的网络编辑常常需要独自一人承担从构思策划、采访、网络发布等多个环节的制作及页面展现。因此,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相关专业、新闻传播以及互联网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要找到这么一个高手是很难的。”陈彤对此深有感慨。

  目前,新浪网罗人才的途径是两个,一是通过公开招聘,二是通过私下和他人引荐。

  从2003年起,新浪网编辑部原则上不招聘大学本科学历以下的人员入职,为了加强现在核心人员的素质,2004年1月,新浪网还选派了7位员工去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在职硕士学位。

  传统媒体人才有差距

  “加大新闻的原创性已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陈彤表示,由此,对于传统媒体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与骨干人员,他们很看重。

  不过,网络新闻人才和传统的新闻人才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不单单要有很强的策划能力,而且还要有很强的网络新闻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网络的感觉要比传统媒体从业经验还重要。”目前,新浪9个总监中,只有3位有过传统媒体经验,而总编辑和两位副总编辑几乎都没有传统媒体经验。

  刘峻也告诉本报记者,相比传统媒体经验,他更看中网络感觉良好的人。“现在的网络编辑,最重要的不是新闻素养和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而是对互联网的良好感觉和深刻理解。有些人是天生适合做互联网的,传统媒体往往会偏爱那些‘天生就适合做新闻的人’,网络媒体也特别看重那些‘天生就适合做互联网’的人,这是一种‘慧根’一种对网络的感觉,很难描述清楚。新闻经验可以培训,但对互联网的这种感觉是天生的,这样的人不多,得在茫茫人海里寻找。

  一位网站高层告诉记者,他们也想从传统媒体中培养出优秀的网络新闻管理者,但事实上这种方式很不很理想。

  一位网站高层告诉本报记者,由传统媒体转到网络新闻人才的时间基本要在一到两年,而有着互联网经验的网络人才对新闻业务的学习和接受要快一点。“这背后人才培养成本自然也会降低。”

  之所以有着这样的感觉,该人士认为,这与传统媒体骨干人员的心态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对于网络技术的运用相当懈怠;另外,网络与传统媒体编辑在待遇上虽然不分上下,但所承担的责任要比传统媒体大,“如果说你们是以24小时为单位,那我们就是‘秒’为单位,是‘秒’报,那你可以想象我们的工作强度是怎样的。不仅如此,我们对外语的要求很高,需要达到专业水平。”


  爱问(iAsk.com)网络新闻 相关网页约4,239,157篇。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