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加盟Google专题 > 正文

电脑商情报:李开复跳槽Google 微软法院起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19:06 电脑商情报

  作者:刘佳晶

  微软一直官司缠身,频频遭受诉讼,据不完全统计,最高时达到130余起。与之相比更让人咋舌的是微软在大大小小的官司中所花费的高额费用,另据不完全统计,这笔金额已高达90多亿美元。

  就在这两天,微软再一次和法院打上交道。与以往多次官司不同,这次微软没有站在被告席,相反提交了一纸诉状,当了回原告。

  微软状告的不是别人,正是其前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那位懂技术,深谙微软文化内蕴,又诲人不倦,多次给国内大学生写信的原微软核心人物。

  李开复空降Google,在微软看来就是哗变倒戈。有人指出,指控Google和李开复,要求经济赔偿是假,毕竟微软在官司上搭钱已是家常便饭,不指望官司能赚回多少。微软被挖角的痛楚更多的在于害怕自己的商业机密被抖落一空。微软律师Tom Burt向某媒体表示:“(李开复的行为)简直是对他与微软所签协定最肆无忌惮的侵犯,他现在的职位与当初在微软所从事的工作构成了最直接的竞争关系。”显然,李开复投诚Google让微软忍无可忍。或许一种能够洗去李开复记忆的药水可以减弱微软的挫败感。

  李开复说过,“我的目标一直是让所有用户都可以利用先进技术,并且从中获益,同时还要让先进技术推动今天中国生机勃勃增长和创新。”他还说,“只有加入Google,才可以使我在实现激情的同时重返中国,开始这项令人激动的事业。”看来,他认定Google是他新的发展平台。

  记得前不久,当李开复还是微软副总裁时,他大谈“微软成功之道”,其中指出人才是微软立业之本,在追踪和挖掘人才的同时,微软并不认为跳槽是件坏事,相反地,当员工发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时,微软鼓励其流动。对于离开微软的员工,微软仍会继续关注其发展,总结流失人才的原因。

  如今轮到李开复自己离开,微软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表现得虚怀若谷。当然,毕竟离开的是最核心人物,而这个人物的离开又是那么干脆、突然。

  其实,重量级人物的流失对于微软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吴士宏、唐骏等人都已成过去式。说来微软还真有黄埔军校的风范,成就了一批本土职业经理人。虽然吴士宏近两年音信尽无,但仍有很多人回忆这个逆风飞扬的非凡女性,对这位前微软中国区总经理敬佩不已。唐骏如今在盛大的辉煌显得十分耀眼,他对于微软的贡献也是无法磨灭,尽管唐骏的主动辞职是出于被排挤的无奈。

  然而,李开复的离开让微软如坐针毡。微软曾公开承认自己在互联网和搜索方面的落后,就在本月初,微软还在中国设立MSN技术研发中心,决心加大投入。而李开复作为负责互联网和多媒体业务的领导,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同时作为决策层,他也参与微软未来扩张战略的制定,他这一别让原东家苦不堪言。

  和唐骏一样,李开复也开始从业互联网,并且跳槽到微软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另据悉,近一年离开微软的人,除了自己创业外,大部分都选择了互联网行业,这无疑是微软帝国遭受的重大刺激和打击。这里引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李开复离开微软,就是弃PC时代而选择日渐主流的互联网时代……

  美国东部时间7月19日,Google Inc.宣布将在第三季度在中国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聘任在1990年代末期创建微软(MSFT)中国研究院的李开复博士为研发中心主任,并担任中国区总裁。

  随即,微软向美国华盛顿州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Google和前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non-competition promise),要求获得经济赔偿,并请求法院支持微软同李开复签署的竞业禁止协议以及其他合同条款,包括禁止李开复泄露微软的商业机密,归还得自微软的文件、报告,禁止李开复销毁与微软和Google聘用他有关的文件等等。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