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加盟Google专题 > 正文

理想主义者李开复跳槽Google 比尔-盖茨震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12:13 北京日报

  上周,平素缺乏表情的比尔·盖茨终于发怒了。微软副总裁,也是微软旗下罕有的兼具技术天赋与管理专才的难得干将——李开复,跳槽到微软最大的竞争对手Google,为其在最具潜力的中国市场开疆拓土——

  李开复:逐利?逐义?

  “我很喜欢的弗兰克林的一句话: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惟一能留下的就是值得别人写的事迹,或者值得别人读的文章。我从年轻时就很崇尚这句话,但现在意境不同了。年轻时重视的是做能留名的事,但是现在重视的是做值得做的事。”——李开复

  7月19日晚,比尔·盖茨正在位于西雅图的私家豪宅里款待首批来自美国之外的微软实习生——这10位幸运的中国人来自位于北京的微软亚洲研究院。不过,此时此刻,盖茨可能还不知道,一手缔造微软亚洲研究院并任首任院长的李开复已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跳槽Google。消息传出,比尔·盖茨震怒,舆论哗然。

  李开复博士是IT业当之无愧的精英人物之一。他是自然交互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他是莘莘学子眼中儒雅的良师益友,他深得比尔·盖茨的信赖,他一手创建的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全球顶级的科研机构之一,一周前,他还是微软的副总裁,而如今,他已被全球势头最猛的互联网公司Google敬为上宾,受命开拓中国市场。

  这次跳槽他也许将面临声誉受损的风险。震怒的微软指责他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并将他告上美国法庭。而他的辩解尽管具有科学家般的率真,却仍被一些人视为背叛——他说,他挂念中国的学生;他说,他渴望为中国做点什么;他说,他不希望在微软的工作只是“创作学术论文”。

  Google的赌注

  他的这番理想很可能感动了Google的高层。但这显然不是Google聘请他的全部理由,甚至不是主要理由。在宣布李开复加盟的那一天,Google股价再次突破300美元大关。投资者的兴奋可以理解——中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而Google即将在这里开展业务,更重要的是,Google请到了李开复!

  的确,李开复就是Google在中国市场布局的最大赌注!

  即将卸任的Yahoo中国公司总裁的周鸿一认为,在中国要找到李开复这样的技术人才难度很大,但要找一个优秀的销售者,那太简单了。“找到了李开复,Google在中国的很多难题将迎刃而解。”

  他还表示,Google选择李开复很明显是看中了他的技术背景和中国背景。“这是非常大胆的决策,证明了Google对中国市场的看法是先把技术和产品做好,然后才是和销售、利润有关的问题”。

  微软前中国公司总裁、现盛大总裁唐骏则认为,从微软研究院的经历看,李开复管理技术人员是成功的,很有办法。而这估计也是Google最在意的。唐骏进一步分析了李开复的优势,第一,他对中国情况十分了解;第二,他在大学内都有很好的影响力,便于网罗人才;第三,他本身的技术也不错。

  在分析李开复的动机时,唐骏颇为感慨。他承认,微软已进入到中年期,公司变大了,“现在的微软与我们刚进微软时的理想有一定的差别”。

  微软职位最高的华人

  尽管“抛弃”了微软,但不可否认,是微软让李开复有了更大的舞台,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他。

  1998年11月,李开复受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的委托,只身一人来到北京筹建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改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仅用一年多的时间,李开复就为微软中国研究院网罗了60多位顶级人才,李开复也因此被誉为技术领域的“超级猎头”。比尔·盖茨对他的工作很满意,曾在微软的高层会议上表示,李开复创建了微软最优秀的研究院。

  此前,他曾任图形技术巨头SGI公司的全球副总裁。再早,他曾就职于苹果电脑公司达8年之久,也做到全球副总裁的职位。他1961年生于台湾,11岁赴美求学,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并拥有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18个月后的2000年,比尔·盖茨将他升职为微软全球副总裁,并调往美国微软总部工作,负责自然交互部门的工作,成为微软职位最高的华人。在这里,他成为比尔·盖茨最信任的技术顾问之一。美国《商业周刊》这样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盖茨对于李开复的工作非常倚重,希望后者能帮助微软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用语音命令取代键盘或鼠标同计算机进行通信的时代。”

  李开复也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他曾表示,“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是我这辈子做的最自豪的事。它证明了中国人的优秀聪明、有创造力,影响了微软对中国、对中国人、对中国人技术能力的看法。而且研究院培养了很多博士,其中很多人才毕业几年就已经成为自己领域全球最优秀的几十个人之一。”

  李开复曾写下《微软之道》一文,足以证明他对微软的深厚感情。该文是迄今为止关于研究微软的最翔实的资料之一,至今还挂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网站网页的醒目位置。在该文中,他写道:“微软公司是我见过的公司里,最没有官僚作风的。”

  不过,他的“叛逃”似乎表明,跟Google相比,微软已不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或者说,比尔·盖茨不再“善于发现和雇佣”他了。目前,我们无从得知他离开的深层次动机。不过,他曾抱怨过自己没机会回中国工作,他也曾抱怨过,自己的工作不再有挑战性。据悉,在他跳槽Google的消息曝光后,微软许诺给他在中国工作的机会,但为时已晚。

  因为,中国的Google已成为他义无反顾的新理想。

  中国理想

  李开复的一个朋友曾这样评价他说:李开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一个“真正能够关心除自己以外的人和事的人”。这或许是他弃微软加盟Google的重要原因。尽管在美国学习、工作和生活了30年,但他却有着不能割舍的中国情结。

  他在《科技、人才和教育——旅美三十载经验谈》一文中谈道,“30载的旅美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美国的成功得益于美国良好的科技、人才和教育环境,中国只有在这几个方面虚心向美国学习,才能真正从成功走向卓越。”

  同时,他还牵挂着中国的学生。在调到微软总部后,为了与中国的年轻学子保持交流,李开复特意开通了自己的个人网站。而本次跳槽后,李开复个人的惟一声明也发在这个网站上。“我非常兴奋能够到Google工作,更高兴能够回到中国。我最喜欢Google的一点就是Google相当支持我继续帮助中国学生。”李在声明中表示。

  曾有记者问他,如果把你抛到一个荒岛上,不知什么时候能离开,条件是只能带三本书,你的答案是什么?李开复的答案是:带三本白书和一支笔。因为他要自己写三本书。这三本书分别是,第一本帮助中国大学生成长;第二本描述计算和技术的未来和对社会的影响;第三本书要完成父亲的遗愿:《中国人未来的希望》。

  据说李开复的父亲对国学颇有研究,曾任台湾政大历史系教授,父亲身上的“历史责任感”和“中国情结”深深影响了他。李开复曾表示:“我从小就一直牢记父亲的教诲: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个炎黄子孙。我希望,当我年老体弱时,回首往事,我会很自豪,我为中国人做了一点事;当我离开这个世界后,人们会说,李开复曾为中国人做了一点事。这样,我就没有虚度这一生。”

  后记

  1999年底,李开复曾向比尔·盖茨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述职。本来一个小时的述职在比尔的要求下又延长了45分钟。汇报结束时,比尔激动地表示:“Super Impressive!(太出色了!)”。比尔问他,“能够聘用那么多杰出的人才并与他们一起工作,一定是其乐无穷吧。”李的回答是——“这正是我所追求的。”

  如今,李开复作为Google中国公司首任总裁,首先将筹备Google中国研究院。他将再次客串“超级猎头”,也将再次寻找他内心中久违了的那种快乐,并实践他“为中国做点事”的人生理想。让我们祝他一路走好。本报记者刘世辉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李开复新闻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