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评论:“楔形竞争力”与门户2.0(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 13:31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吴伯凡

  腾讯从另一端下手门户

  当然,搜索引擎并非挤进注意力尖端的惟一形式。只要能让用户有兴趣随时随地且日复一日地使用,形成“成瘾性消费”的网络工具,都可能成为楔子的尖端。凯思所设想的以ICQ为代表的对用户具有锁定作用的客户端软件,就属于此。

  百度是循着与Google相同的路子找到了自己的楔形竞争力。在中国,还有一家公司循着与ICQ的路子,也找到了自己的“楔形竞争力”。它就是腾讯。

  腾讯与ICQ的知识产权纠纷已经表明,腾讯至少在成长思路上是与ICQ相同的。在主流门户网站在为某条新闻比对手早多少秒上网而激烈竞争的时候,QQ这个小软件在悄悄地传播。与上网看新闻相比,上网聊天被视为低级的上网行为。直到有一天,主流网站的网络英雄们发现,很多人是从上网聊天开始上网的,对多数网民来说,上网与上网聊天几乎是一回事。门户网站为提高网站流量耗费大量的企业资源,无所不用其极的时候,QQ的用户已经过亿了。这让人想起了纪昌学射的故事。纪昌按师父的要求以另类方式学习射箭因而不知道自己在学射箭,直到师父让他第一次拉弓射箭时,他才知道自己已经是射箭高手了。当腾讯有意识地使自己成为网络门户时,这个门户新手让老资格的门户网站大吃一惊:一夜之间,出现了一个拥有同时在线多达1600万用户的门户。

  这是一个相当符合凯思设想的门户:以即时通信软件为基本构架,集成了浏览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并提供新闻、通讯录、日历、天气等日常服务的门户,对网民来说已经成为像生活日用品一样粘着度最高、基于网络的客户端软件。

  换言之,这是一个后浏览器时代的门户。

  当IM突变为主流

  这种后浏览器时代的门户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力。它像一个巨大的楔子,深深地扎进用户的生活中。它通过软件功能的集成,把用户的生活全部集成起来。传统门户网站将众多的频道放在—起,其实只是一个涣散无力的内容和服务的“维持会”。更进一步说,传统的门户虽然集结起大量的用户,但用户之间的粘着度有限,在很多时候,它更像是一个城市——聚集在一起但互不沟通的人群,而不是一个话语村落——彼此熟识,密切沟通的人群。而IM形成的首先是一个话语村落和沟通平台。这些人群之间的紧密关系决定了IM软件对于用户的粘着度和成瘾性。软件由此获得了社会意义。

  软件最初都是人机对话软件,随后是人与网络对话的软件,或者叫网际软件,如浏览器、搜索引擎、下载软件等,随着网络的发展,以IM软件为代表的社会软件或者叫人际软件逐渐成为主流。随着软件发展的这种进程,门户的形态也在发生相信的变化。基于IM的门户将成为主流,只停留在网际传播的门户将逐渐边缘化。

  由此不难理解,微软为什么在今年2月1日推出MSN搜索引擎(其缺陷十分明显,但对于微软来说,技术大幅改善一直只是个时间问题),5月26日,又在中国推出其MSN Messenger的MSN门户。 MSN门户的出现,已经表明后浏览器时代的门户主战开始进入了决战期。微软向来以落后半步、静观其变,进而后发制人的战略取胜。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微软出手的时候,产业竞争的基本趋势已经明朗了。

  Gartner的一位分析师前不久指出,Google很可能在半年到一年之内推出自己的IM软件。Google的这个动作与推出Google新闻、Gmail和MyGoogle的动作一脉相承,其战略意图不言而喻。

  雅虎自遭到Google重创后,对新一代门户竞争格局的意识越来越明晰。花重金打造自己的搜索技术,而且早就有了自己的IM软件(雅虎通)。

  在中国异军突起的网络游戏门户盛大,正准备推出自己的IM(名为“圈圈”),凭借IM软件和已经拥有的1200万用户,盛大企图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拥有上千万用户的门户。

  百度也不能排除转变为基于搜索技术并以IM为平台的门户的可能。

  互联网业的竞争经历了分别围绕“接入”、“内容”和“服务”展开竞争(“接入为王”、“内容为王”和“服务为王”)的三个阶段,最终进入到“渠道为王”的竞争。内容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如果不能在它们与用户之间建立一个稳定的、用户难以轻易切换的渠道,再多的内容和服务都将变成迅速贬值的存货。门户网站推出各种内容和服务,至多只能算一种“空中打击”,但最终胜利要取决于“地面进攻。”丰富的内容必须通过某种用户每天不可离之的服务来锚定在每一个终端上,内容才不会无的放矢。而搜索和IM(尤其是后者)就是用户难以轻易切换渠道。

  新浪、搜狐们错失“搜索”

  中国的三大门户中,只有网易对新一代门户形态提前有所意识。打造自己的楔形竞争力——培植核心能力,以核心内容和服务实现对用户注意力占有和锁定,继而让非核心内容和服务与之捆绑,挤入用户的注意力,最终完成门户形态转型。

  而新浪和搜狐都过迟地意识到新门户的形态。但二者的迟钝各有特点。

  搜狐从创立至今,基本上是一家没有战略,在“有雾的天气里盯着前车尾灯行驶”(葛洛夫语)的企业。盯着前车尾灯行驶的好处是安全和省事,但坏处是当前面的车停下来的时候自己也得停下,或者只好等着后面的车走到自己前面去,或者,当别人的车突然坠下山谷时自己来不及反应也跟着掉下去。

  客观地说,搜狐最初做的是真正意义上的门户(上网第一站)。它把用户引向别的网站,而不是让自己既是第一站,也是终点站。从美国回来的张朝阳对知识产权有相当的意识,搜狐基本上只给内容指路,而不把别的网站的内容搬进自己的网站。但这种迂阔的做法导致的结果,不仅是网站自身内容单薄,而且可指的路也很少(搜狐本身就是中国最早的网站)。

  相反,土生土长的王志东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只要人气旺,怎么做都可以。在网上内容相对贫乏的情况下,赢得人气的最好办法就是复制、粘贴、集成别的网站的内容, 让网站成为上网第一站也是终点站。在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的中国,谁也没有觉得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好。

  这个并不具备太多门户色彩、具有中国特色的门户大获成功。新浪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新媒体,只能算得上是借互联网的新瓶装旧酒的“只读媒体”,一个电子文摘网站,互联网的基因(互动性、个人性、社区性)很少。但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并非严格意义”的东西往往比严格意义的东西更有成长的空间,“陈旧的新生事物”比“新新事物”更有市场。

  “旧浪翻作新浪”的成功逐渐改变了张朝阳。他告别了狐假虎威的策略,开始盯着新浪的尾灯,进行“去互联网化”、“去门户化”的变革,其最初具有的互联网的基因越来越淡。搜狐以“搜”命名,但在跟随新浪的过程中,逐渐忘记了自己的姓氏。在中国特有的制度环境和网络生态下,新浪在通过做“ICP”大获成功。这种成功让新浪错把资源(而且是侥幸得来的资源)当作能力,坚定地相信“新闻是新浪的核心竞争力”。搜狐一路紧跟,学着新浪打造这种“核心竞争力”。

  尽管处在“互联网的冬天”,这两家网站的好运气仍然多于坏运气。电信运营商餐桌上掉下的面包屑,让它们吃得饱饱的。手机短信服务这种“飞来横福”,让它们在成功的路上更向前跨了一大步。他们已经被成功牢牢裹挟,没有时间和心情注意业界正悄悄地发生变化。他们不知道也不愿知道,互联网正变得更具互联网特性,信息巨增,关于信息的信息比信息本身更值钱,这就要求有更好的搜索工具,他们不知道也不愿知道,像QQ这样的社会软件正在兴起。

  像QQ这样的IM软件是典型的“颠覆性创新”。据克里斯腾森的观察,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它们是从微不足道的市场上浮现出来的;2、它们与既有产品的竞争是潜在的;3、很少有消费者一开始就认为他们需要这种产品和服务。所以,身在主流并取得成功的公司对这种“破坏性创新”往往不屑一顾。当年,马化腾找到张朝阳,要求搜狐收购腾讯公司,开价仅100万元人民币,但张朝阳断然拒绝了。令张朝阳大跌眼镜的是,2004年6月,腾讯在香港一上市,其市值就超过了搜狐。

  如今的搜狐的首页上也有名叫“搜Q”的聊天软件。但知之者甚微,其用户可以忽略不计。在Google如日中天,百度已成气候,雅虎中国已“花百分之八十的精力做搜索”的时候,忘记了自己姓“搜”的搜狐,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在搜索上有所作为,推出了自己的搜索引擎“搜狗”。

  新浪也以不菲的代价收购了一个即时通信软件,尽管花大力气推广,但用户仍然寥寥。几天前,新浪声势浩大地推出了自己的搜索引擎“爱问”——这是一个实在说不上有什么特色,可以后发制人的后来者。

  但时间已经太晚了。他们在成功的路上被成功扣留得太久了,当它们“从头再来”的时候,发现市场上已经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在新一轮门户竞争中,留给它们的缝隙已经很小了,何况,看不出它们有挤进这缝隙的楔子。

  这并非是一场“突变”,因为它是在31天而不是在5天内发生的。

  (原载《21世纪商业评论》7月号,略有改动)

[上一页] [1] [2]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