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方刚:网络新闻仍以量取胜 堆砌之说不成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 10:25 经济观察报

  文/方刚

  2005年6月下旬,Google股价突破了300美元,市值突破800亿美元,超越时代华纳(Time Warner),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媒体公司。Google搜索数据库中存储网页超过80 亿个,图片超过10 亿幅,支持35种以上的语言。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信息过载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原子”被转换为“比特(bit)”,在互联网“血管”里日日奔腾的数据,被转换为新闻、买卖交易、流媒体影视
音乐和话音通信,呈现给这个世界。每一个新出生的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似乎先天就注定有两个身份,适应两套江湖行走的规则,一个是真实地球,一个是虚拟互联网。

  驱车从北京的三环路驶入近郊的通州,我们一路穿越工业文明鳞次栉比的钢筋水泥,一路穿越灯红酒绿的闹市大街。而同样的体验,今天任何一个年轻人都能在网络游戏中真实地感受到,变化的只是生存规则。

  众生狂欢时代,“芙蓉姐姐”和“菊花妹妹”充斥着大众的眼球。我们想问,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经济观察报》主笔许知远依然怀着对搜狐、新浪的“蔑视”和“不齿”,他近乎愤怒地认为门户网站不过是堆砌垃圾信息的网站,呈现了太多的信息,也淹没了太多的信息,他为这些以“数量取胜的互联网公司”俨然把自己打扮成“新主流媒体”而懊丧不已。

  这是一个事实,而且仅仅发生在现在的中国。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朝阳接受采访时曾说,“在信息源都不充足的时候,所有人都处于信息饥渴状态,网络做新闻实际是在填补信息传输渠道上缺失的环节。”

  “中国互联网有很强烈的媒体模式,虽然我们以搜索开始,希望是中转站,但是绕道变成了一个目标终点站。打一个比方,人们去美洲新大陆登陆了旧金山,或者纽约,本来想探索这个大陆,后来发现往内地走太艰难,干脆在沿海的港口建立一个城市,成了门户。”张朝阳说。

  “门户本来是一个入口,后来变成居住地,这就是中国门户的悲哀。跟雅虎等网站完全不一样,这就是中国特色。”

  “搜狐、新浪以数量取胜是悲哀”的说法并不成立。1997年,中国的网站和中国邮政一样,是新闻产品另一种有效的发行途径。不同的是,中国邮政收了报刊的发行费,门户网站收不到,便改成收广告费,并因此一不小心做成了“媒体”。

  在希腊神话里,魔鬼是堕落的天使。门户网站是中国互联网的天使,天使如果仅仅停留在堆砌海量信息做网络新闻,迟早会堕落,成为魔鬼。

  互联网的“议程设置”能力实际上是它在消解社会信息不对称和占领信息流通渠道方面的能力。网站首页上只能出现100条左右的新闻,互联网巨大的信息存量和尴尬的入口呈现,形成一个巨大反差,并将这100条新闻的“编辑选择意义”无限放大。从这个角度看,门户网站的议程设置具备相当的“邪恶”可能性。

  张锐在自己的博客日志上说,“门户网站同样存在着滥用舆论权力,形成门户霸权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将随着全国性媒体的日渐式微,随着网络技术门槛的下降,随着新的一代人阅读习惯的改变而逐渐加大,如果我们现在不能对门户网站的权力加以理性思考和认识,不能对即将形成的,甚至使已经形成的门户霸权予以警惕和消解的话,明天是值得担忧的。”

  事实上,这种担忧正在被新的技术和媒体形态所熨平。

  互联网上日益流行的RSS阅读和新闻聚合,正在为互联网新闻的“个性化”创造可能。一万个人可以拥有一万个主页,每个人主页上所显示的信息都是平等的。门户主页狭窄空间的“编辑选择意义”被消解,用户在被动接受“推”过来的信息的同时,正在学会主动“拉”信息。

  以社会化、个人化为代表的社会网络(SN)和博客的出现,也可能打破现有的平衡。具有相同知识背景、社会地位和阅读取向的博客们,正在使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分享他们的阅读,分享他们的写作。除了订阅新华社的RSS新闻,其余与生活、工作、生意和学习相关的信息,我们可以从社会网络和博客中聚合过来,一天读50条,就足够了。

  搜索引擎也在发生变化。现在,我们可以向Google发送一个指令,在每天上午9:00把关于“安徽甲肝疫苗事件”的最新消息用RSS传过来。基于关键词的“标签阅读”,同样存在消解门户首页“议程设置”霸权的可能。

  互联网上,数量还会取胜吗?答案是肯定的。不同的是,数量在遥远的服务器上,海量的信息被存储下来;而对用户来说,个性化、主动权和质量将比数量更重要。

  (作者系搜狐网副总编)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网络新闻新闻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