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解读芙蓉现象:芙蓉盛开是好是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 16:13 信息时报

  一个论坛明星如何迅速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这样的成名方式究竟是谁造成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成名方式?为此,我们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展开了此项调查。调查数据反映出“芙蓉姐姐”名声大噪(近七成的公众知道她)的同时,有超过一半的人不支持她(将其称之为“自恋狂”),同时有41.3%的被访者认为网络媒体不应该给“芙蓉姐姐”这类人提供空间(三地随机调查样本量依次为203、197和215,共计615,被访者年龄在18岁至60岁之间,性别比例被控制在1∶1左右)。据《北京青年报》供稿

  A 关于“芙蓉姐姐”

  您是否听说过“芙蓉姐姐”?

  是的66.8%(京沪穗依次为68.5%、77.6%和55.8%)

  没有听说过33.2%

  您认为“芙蓉姐姐”可以红多久?

  红不了多久76.5%(京沪穗依次为85.1%、75.1%和68.3%)

  此问题不太好说,不明确表态22.5%

  会红很久0.9%

  调查样本:“芙蓉姐姐”没任何错

  贾小姐(20岁大学在读):我觉得“芙蓉姐姐”很真实,也很诚恳,我欣赏她敢作敢为的魄力。我不觉得她的做法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她的做法和参加选美大赛的人并没有本质区别。我甚至觉得她的真实、诚恳和勇敢是很多人都缺乏的,也是值得提倡的。

  专家点评:其举动已经具有病态的特征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王老师:“‘芙蓉姐姐’称自己出过车祸,容貌和皮肤大不如前,三次考研未果……她认为自己身上不应该具有这些遗憾,她不甘于平庸,不能忍受自己的失败,所以要寻找一种方式弥补自己的缺憾。其实在网络或者现实世界里通过自我展示来寻找勇气不是一件错事,但是适度最重要。”

  B 关于“芙蓉现象”

  您是否接受“芙蓉姐姐”的成名方式?

  不能接受66.7%(京沪穗依次为67.6%、56.6%、77.8%)

  可以接受33.3%

  网友跟帖:“芙蓉姐姐”蹿红不是审美故障

  网友/ade9909:“芙蓉姐姐”蹿红不是一个偶发现象,也不是我们学子们的审美发生的故障,也不是利用网络炒作的成功案例,更不是这个“芙蓉姐姐”自诩的仙女气质。只要你敢展示自己,只要是非常态的东西,你就会成为焦点。

  您认为此种成名方式是否会误导未成年人?

  肯定会64.3%(京沪穗依次为60.8%、67.1%、65.1%)

  不会14.6%(京沪穗依次24.3% 、5.3%、14.3%)

  不好说21.1%

  专家点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刘教授表示“反偶像”和“泛偶像”其实并不符合文化规律和当代精神,偶像应该是代表一个时代经济与文化特征的,“现在很多所谓的偶像并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因此才给‘芙蓉姐姐’这类偶像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如果我们的社会和民众缺乏符合文化规律的精神偶像,也不能创造出真正的精神偶像,那我们就很难引导年轻人,甚至会误导年轻人,而类似‘芙蓉姐姐’这样的偶像也会一再出现。”

  您认为网络媒体是否应为“芙蓉姐姐”此类人群提供空间?

  不应该41.3%(京沪穗依次为31.1%、44.7%、49.2%)

  应该15.8%(京沪穗依次为34.1%、13.2%、7.9%)

  不好说42.9%

  专家点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刘教授表示:媒体在“芙蓉姐姐”的事件上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在报道的同时需要有方向,需要有引导。“一些媒体肆意宣传‘芙蓉姐姐’的私生活,对解读这种社会现象没有帮助,难免会让读者不满。其实这个人物本身具有很多真实和美好的一面,媒体是不应该忽视的。”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