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评论:网络公证会颠倒黑白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 11:43 天极yesky

  文/宋保强

  随着国内互联网行业飞速的发展,近年来网上侵权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侵权行为出现以后当事人就要寻求法律保护,当他们向法院提起诉讼时要提供证据,于是网上保全和网上公证的内容就出现了。

  但现实里网络公证并不像传统公证那么简单,甚至可能被人利用颠倒黑白,证明受害者是侵权者!

  什么是网络公证

  应该说包括电子签名,和网络相关的电子商务等等方面的公证内容都属于网络公证。长安公证处副主任周志扬认为:“这方面在国外做的比较好,我们国家这几年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

  去年日本修改了公证法,在日本新的公证法里有专门一章是关于电子公证的,涉及到和网络相关的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等等,还有一些例如公证人通过网络制作电子文书等等很多方面的内容,现在在欧洲、德国、法国也有一些相应的法律被公证行业采用。

  技术缺席网络公证

  早在99年到2001年时中国开始兴起网络公证业务,当时包括司法部等一些行政部门认为网上的保权和传统的保权没有大的区别。也就是通过上网对某一个网页在某一个具体的时间、呈现的内容进行保全,拷贝或者是记录下来。通过这样一些手段保存下来以后给申请人提供法律上的帮助,让他在维护自己权益时能够有所依据。

  周志扬认为:“这些业务,从我们处里的办证实践来看并没有像一些人认为的需要很高新的技术、高难的手段。”目前网络取证的方法就是登陆具体的网页,然后进行下载和打印。几种比较常用的形式有:光盘刻录、软盘储存、实时打印,或者把整个操作过程进行录像。

  但实际上网络公证本身的技术特点使它区别于传统的公证。北京电子商务专业协会秘书长李德成认为:“眼见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经常在网上看到虚拟的、假的网页,现在公证处往往没有注意到一些最起码的要求!”。比如说要在公网而不是局域网,因为在局域网很难保证你所看的(下载的)就是真实的内容(那个网页)。同样地址栏要刷新、网络实名会误导网页地址等等一些技术因素会影响公证的真实性。

  同时,搜索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网络公证本身。“作为证据并不能排除通过搜索引擎的方式对搜索结果进行公证”,李德成认为,现在到网上去看有些证据确确实实不存在了,但是侵权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搜索引擎技术是一个非常好的帮助,比如利用网页快照对搜索结果进行公证,至少起到佐证的作用。搜索引擎搜索的结果有两个方面的特征,首先它是非实时性的,是历史性的。第二搜索的结果本身是借用其他方面的技术因素参与进去的,比如说做分类,比如说用关键词搜索等等。

  网络公证需要合作

  现在只要涉及到网络著作权或者是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第一个反映就是网络公证。但李德成认为,从诉讼成本的降低、诉讼效率的提高,从维权角度来讲,从公共利益平衡来看,网络证据应该有多元化的趋势。

  虽然网络公证和网络相关技术紧密相关,但如果不解决网络证据多元化的问题对网络公证的发展是不利的。李德成呼吁法官对证据的采用方面也不要对其他非网络公证的证据有歧视。“公证员和第三方提供的证据都应该成为关于网络纠纷、网络诉讼过程中重要的证据”,他强调。

  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楚认为,技术人和法律人员功能是有区别的,在网络公证中需要分工合作。法律主要是解决价值,而不是解决事实。尽管在诉讼过程中确认事实要有证据规则,但是仍然需要包含价值判断,而公证员能不能把相关技术都掌握很难保证。

  张楚表示,技术和法律这两个行业功能不同,计算机网络专家从技术上确定内容的真实性,而公证员应该确定程序上的公证的严谨。网络公证需要双方紧密配合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中国搜索网副总裁王鑫也认为,在涉及技术的诉讼取证过程中,公证部门是需要跟技术产业有合作的。王鑫举例说,像微软的反垄断案子,这里面涉及到的技术专家非常多。

  “如果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讲,对于在虚拟空间里的取证有别于在现实空间的情况。区别有哪些特点,哪种取证方式更合理、更公平,我觉得这一点确实是法学上要研究的问题”,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刘勇的话很让人启发。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