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互联网中国:新民意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1日 15:06 互联网周刊

  从一些地方政府的试验,到总理上网感动网民,“互联网反映民意”和“人民需要互联网沟通”两者之间的一拍即合在短时间内达到了高峰

  本刊记者|陈亮 董晓常

  温家宝总理可能是眼下国内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网民”。

  2005年3月14日,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灯火通明,十几排椅子呈扇面形将主席台层层围住,连椅子之间过道的位置,也被各种摄像机、照相机封锁住了角度,镜头全都齐刷刷对准了参加此次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的温家宝总理。气氛有些严肃。

  温总理的开场白就打破了这种凝重,并且让会场外的万千网民兴奋不已。“其实最关心两会的是全中国人民。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网民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竟然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温家宝说。

  据了解,新华网网民的问题从“总理本人是否经常上网”到“政府如何增强中央政策的执行力”,从“三农”问题到股票市场,从反腐败到社会保障,涉及总理和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关系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

  “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温总理说,“他们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而在回答一位记者关于股市的问题时,温总理还特意提到“这是一个互联网上点击率较高的问题”。

  “总理看到我们在网上提出的问题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这条帖子就有了上千次点击和几百条回复,成为新华网发展论坛上的新焦点。受到鼓舞的网友们纷纷感言:“总理高度重视网络,重视网民的意见,体现了本届中央政府亲民和务实的风格”、“谢谢总理的关注,更感谢总理的尊重!”、“总理让我们感到了平等、正义、和谐、大气!”与此同时,新浪、网易等网站的“两会记者招待会”新闻评论中的网友讨论也空前热烈起来。

  “网络民意”显然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民意互联网”—这个渐显渐明的社会新形态,是突如其来还是如期而至?

  民意互联网:意见“财富”

  除了网络,政府了解民意的渠道还有很多,信函、热线电话、政府举办的听证会、传统媒体都是民意表达的渠道,但在互动性上,这些传统渠道显然无法同互联网比拟。互联网改变了过去播放方式的说教式缺点,网民可以通过上网发表自己的见解,直接参与到其中。

  对于决策者来说,网络是最少过滤的信息中心,是最没有修饰的意见平台。在这里,各种信息充分展现,公民通过网络发布自己个人生活的感受,也发布关于社会生活的见解,从而可以了解最真实的大众声音。

  不少网民已经习惯于在网上关注和参与一些社会问题的讨论,也有一些网民提出疑问:我们在这里说了这么多,会有政府人士关注吗?

  如今,这些网民的愿望正在变成现实。事实上,早在2003年,国家领导人就已经通过网络了解社情。当SARS肆虐之际,国家主席胡锦涛出现在广州街头,他对一位参与防治SARS的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这是人们第一次得知中国国家领导人通过网络获得信息。

  2003年被不少人称为“网络舆论年”,在这一年,人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在网络这个媒介上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由此而形成的“网络民意”对中国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形成强烈的冲击。刘涌案、安徽强制拆迁、孙志刚案……“网络民意”对这些事件的影响足以改变它的发展进程,甚至直接促使了某些制度的改革。

  对各级地方政府来说,获取民情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政府门户网站。根据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统计,到2004年底,国务院76个部委及直属单位中有71个拥有部门网站,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8个拥有政府门户网站,93%的地市级政府和69%的县级政府拥有政府门户网站,而全国政府网站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0个。不少政府网站设置了同民众互动的功能,如“市长信箱”、在线表单提交、BBS等。

  一些地方政府已经走在了前头。2004年,浙江天台县委县政府开通了天台效能网,进行“互联网民意”的大胆试验。天台县的做法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及时表达民意,另一个是把效能网与政府机关绩效评估联系在一起。该网站在当地网民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并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网络的自由性以及跨地域性是反馈民意、宣传地方的好载体。”力主此项目的天台县县委书记周学锋说。

  不过,多数政府网站的交互功能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不少人认为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偏多,在一定程度上形同“洪水猛兽”,因此有些单位不大乐意同网民进行沟通,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也流于形式。

  关键在于认识和重新发现。从一些地方政府的试验,到总理上网感动网民,互联网反映“民意”、“民情”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已经到达了一个阶段性的高峰。

  一些门户类的新闻网站在反映民意方面早已脱颖而出。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发展论坛”和新浪网的新闻频道都聚集了旺盛的人气。人民网总裁何加正说:“我们的‘强国论坛’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的网友,他们在里面发表了一些非常非常有见地的帖子、文章,我看了以后也很有启发。一些好的建议、意见、反映的问题,我们通过不同的渠道反映到有关部门,甚至于我们国家的最高层。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使网友的一些好的建议、意见、反映的问题真正成为我们的财富。”

  平台效应

  总理上网了解民意就像一个风向标,展现了互联网时代政府采集民意的新景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政府和群众之间一个重要的沟通渠道,现在国家总理也通过上网来关注民意,着实让网络人士不无兴奋。

  “作为一名网友,我为总理的行为叫好。”中国法院网论坛上一位名叫“滑力加”的网友在帖子中写道,“一国的总理在出席人大记者招待会前,首先上新华网看看普通老百姓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这个消息不仅可以打消那些曾经怀疑网上参与者的疑虑,而且还鼓励了千百万的网友,激发他们一如既往地参与国事的信心,并将起到一种召唤作用,使关心国事的人更多起来。”

  “这是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全国人大代表、用友软件总裁王文京对《互联网周刊》记者说,“互联网是信息时代沟通政府与民众的新通道,可以使民意快速直达政府领导和最高层,同时作为电子政务的基本架构,它也是政府领导快捷了解民意的有效平台。”

  现在,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一局信息处会定期编辑一期《互联网信息摘要》,报送国务院领导,根据这些最新信息,温家宝总理可以做出快速及时的批示并转交相关部门办理。《互联网信息摘要》反映的社会问题非常广泛,最近一些大案如安徽阜阳假奶粉案、湖南嘉阳违法拆迁案等都是通过这种渠道迅速上达国务院的。

  举个例子,每年夏秋收获季节,西安周边区县的政府都非常苦恼,当地农村居民大量焚烧农作物秸秆,不仅造成城乡空气环境污染,同时也给公路交通和飞机起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每年因焚烧农作物秸秆引发的各类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也很严重。但是由于传统习惯根深蒂固,这类现象屡禁不止。这一信息被收录进了《互联网信息摘要》,温家宝总理在阅读《西安周边大量焚烧玉米秸秆漫天浓烟威胁飞机安全》一文后批示:“此事强调多年,仍未得到解决,看来关键要给秸秆找个出路。”经过从上到下的大力度整改和引导,现在西安地区的焚烧秸秆现象已经得到大大遏制。

  在去年另一份《摘要》中,刊登了“10月以来各地接连发生多起农民工讨薪引发的恶性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的消息,并综合了各地多家报纸的相关报道。温总理在该《摘要》上做出批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仍需高度重视。天津的经验可转各地参考。”随后,该批示被转到相关负责部门,最终得到了妥善解决。

  “在国外,这已经是普遍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说,“互联网出现后,信息的发布渠道、来源都多样化,而且跟人们关心的事相符,可以更敏锐地反映社会情绪、社会心理,政府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

  前景可期

  但网络信息的发散性也决定,一味为“网络民意”喝彩也有失公允。一位政府人士表示:“我个人感觉,网络上跟贴多的,它反映了民意的一定成份,但是跟贴多,有些时候它不一定反映民意。”

  调查显示,我国网民的年龄基本上集中在18~45岁,这部分人恰恰是社会中最活跃的人群,但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也有自己的意见。“我国城市网民占的比例最多不过40%,另外60%的非网民的意见也相当重要。”零点调查公司资深研究员袁岳说,听取网民的意见虽然很好,但网民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民众,“网上活跃的人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高、数字技术水平较高,这部分人的意见有时候跟普通民众的意见是有偏差的”。

  以网络上的“民意”决定政府机关绩效评估,也存在公平性的问题。“很可能是与网民越是密切接触,越受到监督,‘出问题’的可能性越大,绩效也就越差;如果与网民接触不密切,受到的监督也越少,就不容易‘出问题’,绩效看起来似乎也越好。”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指出,“这显然不是有效的绩效评估。”

  “政府部门间在网上缺少有机联系,致使各部门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管理手段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而且现有大多数政府网站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形象工程,一些政府网站连基本的信息发布功能都不能发挥。”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总裁孙丕恕日前在“两会”上说。他认为“政府上网工程”的工作重点应该转移到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上来。

  看起来,网络工程虽有其较难克服的局限性,不过,“民意互联网”依然前景可期。

  中国网民人数规模的激增,是网络民意的能量不断增长的基础和动力。2000年,中国的网络用户数量不足2000万,如今已经超过一亿人。新浪网、搜狐网等主要门户网站每日的访问量超过千万次,从普通百姓到高层领导人,都通过网络迅速获得信息。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闵大洪研究员认为,中国网络媒体表现出的影响力、社会地位、政治认可度、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都清楚地证明,它们已经成为中国的主流媒体之一。

  网络经过了若干年的发展,技术和受众都已经不成为首要问题。更深刻的影响互联网未来的将是网民的需求,而这一需求已在社会生活层面上取得了极大的飞跃和进展。从“一到多”到“多到一”,从“我为人人”到“人人为我”,对互联网精神认识上的不断超越,在不远的将来也必将激发更多互联网应用的热情和使用模式的创新。

  人民需要互联网,这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未来的财富。

  融化的互联网

  曾任杭州市市长的茅临生在2004年初向他的每一个市民赠送5M的免费电子信箱时,他首先考虑的是“沟通”。茅临生当时对《互联网周刊》表示,所谓电子政务,首先是政务,而不是电子,他很满意每天能够通过电子邮件和杭州的市民交流。

  一个简单的电子邮件,一位想和自己的市民交流的市长,这可能是互联网融化之后最简单的一种存在形式。

  从1999年政府上网到其后电子政务发动的变革,从冰冷而僵硬的技术到社会生活中的新气象;互联网的外壳似乎一点点的在融化掉,新奇感过后真正改变的是沟通和生活。

  人民需要互联网,互联网也需要人民。这种深刻的感受发生在了西安人田雨晴身上。当这个普通网民在互联网上发贴提议“2004西安发展十大教训”评选活动的时候,也许他根本没有料到以后发生的一切:这个贴子不仅引起了众多网民的热情参与,而且引起了西安市政府的高度参与。

  西安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宝根感慨,“互联网为政府的管理和沟通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这次活动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对于政府工作所产生的冲击力。”

  与西安市政府受网民推动而产生的“民意互联网”不同,安徽芜湖市提供给市民的是一张政府精心织就的民意之网。芜湖市市长沈卫国对《互联网周刊》表示,这是政府和市民之间一种最方便、快捷的沟通渠道。

  从2004年初开始,芜湖市政府的所有部门的负责人依次在每个月的第2个星期二下午3:00,在互联网上与芜湖市的市民互动交流。对于网民的意见,相关的政府部门给予有效和及时的答复,还有专门的市政府督办部门监督。

  技术已经不再是曾经吸引政府官员的关键因素。当初引起巨大兴趣的技术因素已经慢慢的在政府部门的潜意识中消退,一个似乎与电子政务或者互联网没有直接关系的词汇——“沟通”,再次成为了矛盾和焦点。

  茅临生一语中的:“对于电子政务的理解,不能仅仅把它看作是数字化办公,它不光是政府官员内部的一个效率提高,电子政务中政府与人民虽然没有面对面,但通过技术手段已经达到了这个效果。”

  当我们再次寻找“民意互联网”的痕迹之时,发现它已经无处不在。无论简单抑或复杂,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效的沟通渠道,技术的因子已经远去。技术改变的只是一种方式,而“沟通、生活和民意”则成为了技术之上更为耀眼的因素。

  芜湖市市长沈卫国:与《互联网周刊》记者网上对话

  本刊记者|董晓常

  两会期间,《互联网周刊》收到了一本厚重的册子,是芜湖市人民政府网站编撰、由网友亲自校对和封面设计的《2004年度报告:市民心声》。内文丰富、令人耳目一新:不仅有标注各式各样网名的问题和解答、局长、主任的在线访谈,亦有非常详细的论坛帖子索引、舆情统计数据。一言以蔽之,民情民意尽在,没有官话文章。为此,《互联网周刊》特别连线采访了芜湖市市长沈卫国。

  《互联网周刊》:芜湖在中国可能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城市,可是却在利用互联网与民众沟通方面具有令人惊叹的意识,“市民心声”的初衷是什么?

  沈卫国:芜湖是一座沿江开放城市。市委、市政府在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同时,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把倾听民意、关注民生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我们想到了互联网平台是一种最方便、快捷的渠道。2003年1月起,我们在市政府网站就设立了“市民心声”栏目。栏目创建伊始,就以“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广纳民智,促进政府工作”为宗旨,在引导市民参政议政,监督、改进政府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显现了良好的互动效应。

  《互联网周刊》:作为一市之长,您平时经常浏览的是哪些网站?

  沈卫国:我一般每周上网三四次,每次约一个半小时,周末时间长一些。作为芜湖市市长,自然最关心、上的最多的是芜湖市政府网站。当然,为了及时了解更多法律、法规、政策和经济信息,也经常看新华网、人民网、中安网、新浪网和国务院部委、沿海城市网站。

  《互联网周刊》:对于成千上万网民的意见,芜湖市政府如何进行有效率的处理、如何上传下达?

  沈卫国:对这些社情民意,先由政府网站分类整理,及时交给市政府办公室和相关部门;市政府督办室定期检查部门办理、答复情况;并要求部门负责人或指定专人每天上“市民心声”对群众投诉要求及时交办,及时回复。

  对事关芜湖长远发展的建议意见,交给综合部门在编制规划项目、制定政策时参考吸纳,及时在网上反馈。同时与本市媒体互动,对质量较高、有创意、网民关注度高的帖子,包括部门回复,定期在《芜湖日报》、《大江晚报》刊登专版。

  我们同时开辟“在线访谈”,市政府每月安排一个部门负责人与市民在网上直接对话,直接答复。至今已有公安、市容、财政、税务、建委等18个部门做过在线访谈。网民反映较好。

  概括起来,就是“上下互动、媒体联动、规范回复、加强督查、定期考核”。目前,芜湖“市民心声”注册网民有5.2万人,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互联网周刊》:通过互联网与群众建立沟通,给芜湖市政府带来了哪些改变?

  沈卫国: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快捷、方便,能够听到真话,包括尖锐的批评,对我们政府工作人员改进作风,提高效率大有促进。我想,芜湖市通过政府互联网与民众互动,至少达到了这样一个目的——开通了市民与政府直接对话的快捷通道。过去,来信、来访、电话,中间环节多,效率低,很多是泥牛入海,不了了之。有了互联网,多了监督的渠道。很多网民素质较高,有热情、有理性,很有见地,使我们获益匪浅。

  民意互联网体现双重时代主题

  文|姜奇平

  “民意互联网”这个概念,初听起来有些突兀,细想起来颇有深意。

  这个题目,扣住了双重时代主题:一是突出了社会的时代特色,二是突出了技术的时代特色。社会的时代特色,体现在“以人为本”这一主题上;技术的时代特色,体现在“意义互联网”这一主题上。合在一起,就是“民意互联网”。

  民本是互联网之本

  互联网的技术性虽然很强,但它的本质其实在于以人为本。这里的意思,不是说,互联网能够为“以人为本”服务;而是说,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就是“以人为本”。当然,它可以不“以人为本”,但那种东西长不了,最终会被历史淘汰。

  这是因为,互联网在根子上,是分布式的,不是集中式的。一种分布式的技术革命,会带来怎样的社会变革?是向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和平演变”的变革。

  个人在工业化时代没地位,在信息化时代才有地位,靠的就是互联网。因为集中式的权力中心在控制中心,分布式的权力中心移向节点。可能很多人不懂技术,听我一句解释:节点就相当于“民”。所以互联网是小人物的时代,是“民”的时代。

  如果我们把“执政为民”理解为一个公共品“商业模型”的话,公共品的供方是政府,需方是民众。民众用来买东西的钱是纳税钱,政府卖的东西是为人民服务。那么,民意在这笔“买卖”中的地位和作用,就相当于买方的需求表达。政府只有准确把握人民需要什么,才能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政府珍视民意,当如企业注重市场调查。从这个意义上说,表达民意的互联网,等于把一套CRM系统,给政府送上门了。

  我在《论信息化的社会本质》中说过:“信息化不是别的,不从技术看,单从社会本质看,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人为本,就是以人心为本。”这个人人,就是指“民”;“人心”,就是民意。信息化要以人为本,以人人之人为本,为全面建设小康,提高人们幸福水平而奋斗。这是解释民意互联网中“民”的由来。

  意义显现是互联网价值所在

  再说“意”这件事。我有一个与别人都不一样的看法。我个人研判互联网下一步发展趋势,认为是向意义互联网方向发展。当然这个意思不是说别的都不重要—别的在眼下可能更赚钱—我只说最前沿方向。我敢打一个为期十年的赌:那时人们的谈论“意义”,会像现在谈论“体验”这么热。

  作为大主题的“意义”,不同于我们日常口语中那个意义。我归纳一下,至少有这么两层意思:

  第一,“意义”将成为价值的核心

  意义将成为由互联网技术革命导入经济学最基础层面的一个中心概念(不管那时他们还用不用“意义”这个词)。人们会发现,第一次浪潮,这样的词是“产品”;第二次浪潮,是“货币”;第三次浪潮,是“意义”。意义兼具主客观含义,比偏客体特征的信息、偏主体特征的体验,都更全面概括了新经济带来的那种价值的真正含义。比如,虚拟经济,说的是意义。在金融市场上,实物的产品被过滤后,还有货币;货币被过滤后,还有信息。其实,信息只是意义的形式。这说明,意义是一种独立的存在,一种独立的经济价值,是与使用价值(产品)和交换价值(货币)并列的、“级别”一样的价值。用意义的观点,可以看透互联网经济中另一个极端的东西:比如迪斯尼,实物的产品被过滤后,迪斯尼仍然存在——以服务的形态存在;服务被过滤过,迪斯尼仍然存在——以体验的形态存在。这个体验,仍然只是意义的形式。可见,体验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外,仍然相对独立存在。体验与股市信息,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但在意义这一层面上,完全是一回事。这就是解释体验的行为经济学,为什么与解释股市的行为金融学,共用同一个理论内核的原因。关键是我们要透过现象,提炼出“意义”这个基本价值层面的概念。值得自豪的是,这是信息技术革命带给我们的发现。

  第二,技术革命为意义显现提供动力

  意义是信息和知识的灵魂;对于知识,意义又是显性知识与个人知识的灵魂。搜索引擎,就是意义的“蒸汽机”。是人类继互联网后又一伟大创造。它是通向个性化的技术桥梁。因此是解决我们这个时代根本问题的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就是现象界的GOOGLE与百度非常火的深层历史原因。我认为,GOOGLE与百度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我恨他们,不是因为他们不好,而是因爱他们而恨他们。因为怒其不争。我认为搜索引擎还应当更好,好得达到我所期望的那种水平。

  在历史上,意义是不可见的。不是“看不到”,而是不能用货币那样的可交换的形式看到。在自然社会,人们看到的是物,看不到钱,所以钱是“不可见”的;在商品社会,人们看到的是钱,看不到意义(典型如有钱不快乐),所以意义是“不可见的”;在信息社会,意义呈现出来,人们透过物质,透过金钱,直接“看”到了意义——符号把它以编码方式呈现出来,网络把它以编码方式传播开来。

  今天,民意之显现,亦有赖于技术革命推动的意义呈现本身的主流化。

  互联网

  是民的“绝对理念”的显现

  知识经济最杰出的先驱者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绝对理念的显现。他说的绝对理念,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作为意义的知识(IDEA)。可惜,黑格尔跌倒在头脚倒置看世界。我不是指他把物质和精神倒置了—事实上人类正是在从物质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黑格尔错在将“绝对”的桂冠戴错了地方—他把官与民的地位头脚倒置了。拿破仑不是绝对理念,普鲁士国王不是绝对理念,“民”才是绝对理念。今天,它显现了。

  以人为本,就是以民为绝对理念。“本”就是绝对理念(我们不用去管这个词在黑格尔那里是什么意思),就是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判断是非的根本标准。

  我们欣喜地在现象界看到,人数相当于一万个师的“民“,分布在遍及全中国的互联网上。民意互联网,从深圳、杭州的政府舆情通道,到社区、乡村的信息亭,正在成为21世纪中国一道新的风景线。

  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报告对于“将互联网作为汇集民意通道”的调查,有71.8%的网民认为“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观点”,有72. 3%的网民认为“政府官员可以更多地了解群众的看法”。专家认为,70%这个比例的意见表达,可以视为“民意”。那么可以认为,民意认同互联网。

  民意正在对话中显现。民的声音,通过互联网,甚至可以直达总理面前。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们有理由期待,当为人民服务之“全心全意”,与全面显现之“民心民意”,达到高度和谐之日,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实现之日。

  民意——民之绝对理念,正在互联网上显现。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