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盛大收购新浪股票专题 > 正文

互联网周刊:民营互联网的积分原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8日 13:39 互联网周刊

  从盛大入股新浪看数码体验业的走势

  盛大入股新浪,引起了太多的喧嚣,但其中资本分析明显多于产业分析。这方面我比较赞同张维迎的一个说法:“更重要的不是谁失去权力、谁去控制,而是这个产业是不是做得更好”。从这件事看产业基本面,我发现,民营互联网的发展在中国是解一道定积分题,而在美国和日本是解一道不定积分题。中国民营互联网这个定积分的上下限间的积分面积,
就是其生存空间。一旦企业逾越上下限,就有一个“半渡而击”的潜规则来惩罚它,我称之为“半渡而击”定律。正是这一条,决定了中国民营互联网内容体验业的基本面。

  “半渡而击”,典自《孙子兵法》“令半渡而击之利”,意思是等敌人走到河中间进不得、退不得时,再打击他;打早了,他缩回去了,打晚了,他就冲过来了。“半渡而击”定律就是指,中国民营互联网一旦越界,将在投资之后收益之前受到惩罚。这是分析中国民营互联网的投资风险屡试不爽的“规律”,或叫统计现象。

  一个人爬梯子,刚开始爬或已经爬上去了,撤梯子都不会挨摔。对民营互联网企业来说,投资之前知道越界,它不会投资,赚完以后才知道越界,它不会损失,只有爬到半截就撤梯子,才会把它摔狠。举例来说,如果当初瀛海威那七八千万没投进去,后来北京电信改变价格就不会影响到它;等到它把钱全投进去并在八个城市铺好网了,电信却忽然改变上网收费价格,它就一下子从半空摔下去了。这就叫“半渡而击”。

  民营互联网的生存空间(曲边梯形面积),存在一个积分上限和积分下限。积分下限涉及技术,由掌握垄断电信资源的运营商控制;上限涉及内容,由内容部门控制。信息增值服务,如门户和游戏等,一方面要顶着内容的天,一方面要踩着电信的地;做这个业务的难度在于,节目开始了,人已上场了,但却不清楚天花板和地板的边界在哪里,因此随时可能遇到“半渡而击”。

  盛大虽然能收购韩国游戏商这个上家,却不能收购电信运营商这个下家,因此不能像宝钢那样,从铁矿到一汽(钢板),进行全价值链控制,所以必然要面对来自积分下限的“半渡而击”风险。如果盛大把宝押在网吧收费上,运营商既可以通过手机结算,也可以通过提高带宽价格,对它进行“半渡而击”,因此盛大不能吊在网游这一棵树上,不管游戏在理论上值多少钱。华尔街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种风险。据报道,2004年下半年华尔街分析师已经开始向盛大提出意见,指出了其发展的软肋—收入过分依赖“大规模同时在线游戏”。盛大利润的80%都来源于游戏,但随着游戏市场竞争加剧,用户忠诚度开始难以维护,而且新产品开发并不容易。华尔街虽然并不十分了解中国的特殊国情,但结论却是正确的。

  中国民营互联网的脆弱性可想而知。来自积分下限的“半渡而击”风险,其必然性在于:运营商是从计划经济过来的,它们不是有意要对民营互联网“半渡而击”,而是因为它们不懂得怎样在增值领域变花样,其权力来自于垄断的特点决定了这种行为的必然性。我对大势的看法是:运营商垄断不破,从增值商的叠加(如购并)中,永远出不了世界500强企业。由于存在垄断的运营商,无论增值商的数量有多少,仍改变不了它们都在“一根绳上”这个事实,所以,增值商遭到“半渡而击”也是不可避免的。ISP、ICP、短信、网吧、网游、彩信(将来时),先烈一路死过来,原因都在这里。

  由于存在这种积分下限,中国民营互联网的发展与美国、日本、韩国的“不定积分”式发展,机会是不同的。中国将为这种积分下限的存在,付出上千亿元的机会成本以及若干像雅虎这样的大企业。

  民营增值商对“半渡而击”的反击策略有许多,如短期行为、拒绝长大等,但都不适合盛大。对盛大来说,我认为关键在核心文化。这不是指去搞新闻,而是指像重视技术发明创造那样,重视文化发明创造,通过持续快速创新,不断获得超额利润,让运营商追不上。这就是我说的内功。

  再说新浪。新浪倒不存在积分下限的问题,但却常常遇到积分上限的问题。这与它处于媒体内容业有关。中国发展互联网存在特殊的国情,热文化(意识形态)与冷文化(娱乐)的区分就是最重要的一条。中国正处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交错发展的时期,加上互联网兴起,情况比较复杂。有时候,看似冷文化的问题实际上是热文化的问题。因此不从深层次反思,就无从把握。定位是最根本的,我一再强调注意研究体验,这是从更高层次(定位)上说的。如果只是形式化地将这个概念理解为短信、甚至短信中某种形式的内容或具体的游戏,冷热矛盾还是无法避免,深层隐患也无法得到解决。如果离了犯规就不能挣钱,那是不成熟的。在这方面,资本在说“是”的时候,虽然往往比较幼稚,但在说“不是”的时候,却是十分成熟的。

  从产业发展角度讲,如何确定民营互联网的“定积分上限”,关系到我们文化产业的总盘子到底能做多大。这个上限不能不定,但也不是定得越低越好。定得过低,我们可能遭到文化贸易逆差的惩罚,不利于文化传承,最终损害国家软实力。我曾经建议明确出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划分的指导意见甚至法规,因为这是文化产业做大的先决条件,如果不这样的话,企业往往无所适从。新浪与盛大走到一起,其机缘具有讽刺意味—民营互联网“不能做什么”这个积分上下限问题,把他们逼到一起,去思考“可以做什么”这个积分面积问题。最后剩下一个问题:中国民营互联网之路下一步怎么走?

  我们可以看看基本面上的趋势。在“这个产业是不是做得更好”的层面上,我个人看法是:第一,数码体验业要以核心文化为根据地。民营互联网(更准确说是数码体验业,因为它同时包括门户与游戏、网上与网下)在中国是一个“定积分”问题这个大的前提假设,决定了中国的市场空间相对于美、日、韩等国家,是有限的。要处理资本战线拉长与核心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就要以民营互联网的独特核心资源为根据地进行外线扩张。数码体验业要以核心文化为根据地,因为核心文化离垄断最远,离积分上下限最远,同时,它也最有价值、最赚钱。如果离开这个根据地四处出击,难保不为人所袭。

  第二,大趋势将是“门户娱乐化,娱乐内容化”。中国的民营互联网业,不能贴着积分上下限飞行。典型的成功者,其成功区间将处在“比新浪飞得低一点,比盛大飞得高一点”这样一个中间地带,所以大趋势将是“门户娱乐化,娱乐内容化”。前者用来躲天花板,后者用来躲地板。我们可以用这个判断来具体分析新浪和盛大:

  1、当无法控制积分上下限时要躲着走:敌人占领高地,不要仰攻;横渡江河,应远离水流驻扎。新浪这回触了算命短信广告这个天花板,股价从30美元跌到23美元,其间被收购的700万股,差价近1亿元。这一亿元使四通失去了大股东的地位。表面看来这里的问题出在娱乐化,实际上出在对娱乐化的规律还没有真正深入的认识,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回避门户娱乐化,而是在更深层次上研究门户娱乐化的真正空间之所在。

  从我的分析来看,盛大在战略上仍有触地板的想法。不知道盛大是否深入研究过维纳斯计划流产的深层背景,我认为如果与初步打破垄断的电信行业无法和平相处的话,要介入正走向垄断(频道开放不等于业务开放)的广电行业,显然更是困难重重。

  2、核心能力是基本面的关键。

  盛大是否可能“炒股炒成股东”?我们分成两说:一是不重核心,则可取分兵策略,鸡蛋放两篮。假设盛大只进行策略投资,只当大股东而不控制董事会,不并财报,这种路数相当于行为金融学两个心理帐户(mental accounts)理论中,拿新浪当安全投资,即JP摩根分析的“完成对新浪的收购以后,盛大可以获得更为多样化的营收来源”。这在逻辑上是讲得通的,即不以新浪为游戏价值链的一环(主要从业务分析和用户分析着眼),而把对其的投资视为一种投资组合。相对而言,新浪管理层比较容易接受这种安排。但问题是后台老板能不能满意呢?因为从基本面上说,这可能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二是重核心,要避免重外轻内。如果盛大真的旨在合并新浪,我们略过技术分析来看基本面,除安全投资外,额外的好处是可以以新浪为价值链下游环节,替代运营商,从而为盛大找到一条不触地板的长期落地方法。比如,新浪的广告营销对增值服务就是一个独特资源。仔细看新浪的最新财报,早有一个拉回股价的伏笔:“新浪正在开发通过电台和电视台的广告进行推广且不在广电总局通知禁止范围内的根据使用量计费的新型短信产品。”入股问题彻底解决后,这个问题肯定也能解决。

  不过最大的问题是,盛大的核心能力属外强内弱型,这是指它强于外部整合别人,弱于自己亲手去做。如果真的“炒股炒成股东”后,新浪方面不配合,盛大就不得不面临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冒险的问题。如果资本式外延发展可以代表中国民营互联网的话,我认为凭其内功是无法到国际上去竞争的。如果是为扩张而扩张,就等于在给自己穿红舞鞋,早晚会被资本所累,闹得泡沫一场空。归结到一点,我认为娱乐内容化是盛大的上选,也就是说尽量避开运营商,往增值高端走,因此下一步必须注重内功。盛大和新浪背后的机构投资者和后台老板为何会感到不安?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现有模式还不是有中国特色的民营互联网发展的稳定模式,发展形势和基本面不吻合。这是下一步成功者要解决的问题。

  声明:新浪网科技频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新浪公司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