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盛大收购新浪股票专题 > 正文

方兴东、于国富3月1日网聊盛大购股实录全文(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 18:07 新浪科技

  上接文章:方兴东、于国富3月1日网聊盛大购股实录全文(2)

  主持人:我个人也是从事互联网报道这么多年,但是我感觉资本市场的收购与合并还不是一回事,事后可以探讨。目前来说,大家还关注第三方势力,有很多人也是猜测,美国的雅虎或者是微软还有没有意向加盟这次的争夺战,请两位从财经或者说法律的角度分析一下,新浪推出毒丸计划之后,雅虎或者说微软,或者说其他的大机构、大公司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再加盟进来,他们在收
购成本方面有多高?

  方兴东:我觉得目前为止确实是最有可能的第三方肯定就是雅虎了,在业界来看,这几年大家也是认为,雅虎跟新浪是一个非常般配的组合,雅虎也需要新浪,新浪有这么一个合作伙伴我觉得是非常理想的。在盛大出来之前,没有一种方案比雅虎来购并新浪是更合适的方案了。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觉得就是说,等到盛大出来以后,盛大跟新浪的合并要远远好于雅虎来收购新浪,因为中国互联网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是本土化的公司占据了整个互联网的主导,如果说新浪变成了雅虎一部分,以目前的实力来说,雅虎一次性的出价高于盛大是可能的,增加了成本并不是障碍。盛大已经把现金都押进去了,不可能再增加了,主要看雅虎方面的动作。

  对于新浪来说,肯定还是要着眼于未来长远的发展,到底什么样的方式对自己发展更有利,现在新浪的股东很分散,大家更多的要从长远的利益来考虑。假如雅虎购并了新浪,以目前的市值来说,新浪的市值只是雅虎2%—3%左右,新浪在中国是第一大网络品牌,但是在雅虎这个盘子里面只是2—3%配角的地位,而且以后永远是边缘的一个角色,在未来的发展战略和未来的决策权不可能在雅虎里面占有特别大的分量。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新浪的模式跟雅虎的模式也是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新浪主要以新闻著称,主要是陈彤建立的新浪模式,以传统媒体总编的口味来做网络新闻。我觉得这是在中国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但是对于雅虎来说,雅虎做内容从来不是这种方式,它的内容是少而精,像新浪靠这种大规模的聚合新闻的模式是美国公司理解不了的,所以如果说未来如果说和雅虎整合在一起,我最担心的就是陈彤了,陈彤这种模式在这个框架里面能不能被老外认可,得到实现,这是最关键的问题。新浪的东西能不能被雅虎所认同,这点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跟盛大合作,这些都不会有根本的障碍。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是说假如雅虎进来中国市场,变成了一个美国公司的一个中国分公司,那么它就不太可能会围绕中国的业务进行很多服务和产品方面的专业的设计,它的能力远远不如本地公司的灵活性,把握消费者的这种能力,我觉得盛大跟新浪这么一种组合的话,是应该远远好于雅虎。以这个第三方来说,以实力来说雅虎有几十亿美元的现金,有几十亿的价值,钱不是问题,主要是未来的发展问题。

  于国富:从我的观点来看,新浪会不会被收购,以及谁来收购新浪,陈彤创造的这种新闻的模式已经被中国的网民认同了,新浪发展到今天这么规模,以及发展到被盛大被看中、被并购,应该说与陈彤新闻的思路和咱们新浪的经营方式、经营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我想不管是第三方势力也好,还是盛大也好,谁收购完新浪以后,都不敢把新浪这种模式改变掉,如果改变掉,恐怕是中国网民的罪人。

  从法律来讲,大家都在探讨有没有第三方“白衣骑士”介入到并购中来,实际上我感觉,恐怕咱们还忽视了第四方势力。所谓第四方势力是指什么呢?大家知道新浪经营主要的业务是新闻,包括各家传统媒体的新闻的转载,新闻是咱们国家政府管制比较严的,包括互联网也是属于电信的服务,国家能不能容忍在地球另一边,即在美国的市场上交易中国的各大媒体,要看国家的容忍程度,不能忽视我们国家的政府机关,这是第四个势力的介入和影响。

方兴东、于国富3月1日网聊盛大购股实录全文(2)
互联网分析师、IT评论家、博客中国创始人、董事长方兴东3月1日作客新浪

  主持人:刚才两位都谈到了对新浪是什么样的公司的看法,那么两位其实也可以具体谈一下,在这次并购中,新浪的核心竞争力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包括假如说一旦盛大的成员入主新浪的董事会,对双方的业务结构会有怎么样的一个整合?

  方兴东:我觉得最简单的角度来看,新浪是中国影响力第一的网站,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从核心竞争力来说,新浪肯定是新闻,我觉得在新浪互联网第一阶段里头,在以窄带为主要上网方式的这个阶段里面,是以信息为主的这个服务,我觉得新浪是最成功的,而且确立了真正的新浪的模式。

  陈天桥的盛大,主要还是一个面向宽带时代的以娱乐为第一需求的一个公司,这两者之间的群体跟服务特性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我觉得,虽然群体差异是非常大,但接下来整个互联网在向宽带这个发展。新浪目前的成功,也就是把报纸、杂志网络化,网络化过程中,新浪做出了一个整合各方面优秀的内容。但是接下来我觉得可能更有吸引力的一点,就是电视的网络化,电影的网络化,音乐的网络化,游戏的网络化,包括电台的网络化。这些都是在宽带时代的新的挑战,那么在目前为止新浪在这个方面取得的进展不大。盛大目前整个战略却更贴近于这方面的需求。

  两家公司业务模式非常不一样,同时左右他们的价值本身。不过,也是因为它们非常不一样,才有这种互相互补的空间,所以我觉得两家公司合在一起以后,对于新浪也来说,年轻一代的用户会大大提升,在宽带和服务这方面会有很大的提升。对于陈天桥来说,盛大来说,新浪最有影响力的群体,目前在网上消费的那部分群体,在社会上是有影响力的群体,对它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另外一点,我自己本身跟新浪也是很多年的朋友了,跟陈天桥也是很多年的朋友,我觉得对双方有很多都比较理解,新浪是一个媒体特性非常强的一个公司,盛大是一个服务性的公司,陈天桥天天也是把首页设新浪的新闻中心,在2004年年底的时候,见到他的时候,我们一谈起新浪的时候,他突然就特别激动起来,当时新浪的一种下载,一打开以后要就弹出一个窗口要下载,他觉得这个东西是不可思议的。从他做盛大的经验来说,他觉得这个服务太不好,他很着急,很激动。所以我相信,如果他把这种服务意识能够注入到新浪来,把新浪这种做媒体的影响力的思路能够注入到盛大去,对双方是会有非常大的提升的。

  于国富:我感觉这个问题可以概括成新浪到底哪一点被盛大看中了,以及盛大到底想要买新浪的什么。

  其实从产业的角度上,方博士已经阐述的非常非常透彻了,从法律角度上讲,恐怕至少还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盛大可能要买的一个当然是新浪的品牌,这是一个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再有就是新浪巨大的庞大的客户资源,有相当多的人,有可能他不是盛大的网络游戏的玩家,不是盛大的用户,但是他有可能每天要访问新浪的新闻,我估计陈天桥肯定会想,如果新浪这么多的用户能够平移到我的盛大的游戏平台上来,我的玩家可能要增加多少多少,当然这是从商业的角度上来讲。

  另外,我想新浪主要是做新闻这个角度,它一系列和传统媒体之间所签的新闻内容的转载协议,也就是说这个新闻源,可能是他下一步从法律角度上来讲所看中的。再有就是新浪各方面的牌照,可能是陈天桥所看中的重要的资产。这些牌照可以登录到新浪的首页,在新浪的首页底部有两排还是三排很多。我也注意到这次盛大在收购新浪股票的时候,其实还有叫做盛大媒体这么一家公司,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得出来,盛大或者说陈天桥,他实际上也是想要把自己原来单纯作为一家游戏运营商的角度逐渐过渡到一个网上的一个资讯平台、媒体平台。这样一来的话,如果能够并购新浪的话,有可能整合新浪这个平台,同时给自己开拓自己媒体方面的市场,进入媒体方面的业界,应该是能够开辟一条道路。

方兴东、于国富3月1日网聊盛大购股实录全文(2)
北京市德克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于国富3月1日作客新浪

  主持人:资本市场的特点就是变数大,那么也想请教二位一下,在这个收购过程当中,或者叫做收购股票的过程中,双方分别有哪些法律武器来防卫,或者说怎样利用“董事会政治”来防卫?另外,双方的博弈过程会不会速战速决?

  于国富:从法律的角度来讲,肯定不会速战速决,刚才从法律上讲,可能会存在一个法律障碍。双方的方案可能是速谈速决,大家坐下来谈,如果要达到共赢,怎么样才能达到共赢,怎么样达到我们设计的方案,这都是要谈的。

  从法律角度上讲,双方并购初期可能是偷偷购买了另外一方的股票,突然发难,但是如果从法律上来讲,进入对方的董事会,从而控制对方的董事层,然后双方肯定要谈。谈的话,刚才我提到的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有可能成为咱们新浪在谈判过程中抬高我们筹码的一些因素,甚至昨天我到新浪首页上点了一下工商标记,新浪实际上从法律上来讲,有新浪互联信息服务公司一家内资公司来运行的,新浪网总裁汪延是法定代表人。从法律角度上讲,新浪互联信息服务公司控制着,如果双方想要速战速决,有可能内资公司脱壳,盛大收购的可能就是一个壳,这跟新浪方面的内外资的控制关系等等相联系,具体我还不了解内情。

  方兴东:接下来这个变数,双方真正打起来我相信可能性不大,如果打起来就会是内战了,因为毕竟盛大它已经是第一大股东了,大家打也是自家人打自家人了。我觉得主要的变数就是一个架构问题,双方原来的东西怎么估价,对方在现有的东西怎么估价,是价格问题。价格问题可能局外人就很难去把握,我觉得很多事情取决于双方通过积极的沟通和讨价还价能不能在一定的价位取得一个平衡,什么时候取得平衡。解决了,这个事情就可能比较快的、比较顺利的推进。

  主持人:方博士您跟陈天桥以及跟新浪的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层面的管理成员可能接触很多,您个人分析一下,以陈天桥的个性来说,他干这件事的这种果断力、决策力和决心,以及这种干这件事的这种持续力到底有多大?

  方兴东:我觉得以陈天桥的个性来说,我刚才也说,把2.3亿美元的现金砸进去,互联网里面资本运作陈天桥应该说是后来人,在互联网低潮的时候,很多互联网公司非常有钱,但是能把大部分钱投到这里面,在中国互联网肯定找不到第二个人。从目前来看,从国外来说,从一些专家的反映来说,包括这件事情的本身基本上都是正面的,这种看法比较一致。陈天桥这个人简单点说,不能算是赌性比较重,盛大跟新浪结合以后可以变成一个国际性的互联网公司,这个诱惑可能比其他方面的诱惑大,为了这个目标,他肯定会执着去努力,包括当时在新浪价值远远高于盛大的时候,它就很愿意跟新浪合在一起。两家合作的梦想,他绝对不是从简单的利益的关系,或者说从买卖的关系来考察这个问题,这个对他来说可能是有一定理想在里头的一次行动。

  于国富:我感觉从操作的角度上来讲,也是很有意思,因为我感觉应该是蓄谋已久的行为,他采取的方案和时间都不是一时采取的,这个方案很巧妙。如果一家单独的公司收购5%就要公布,这样会很难突然一下收购将近20%,所以是先要注册几家公司,控制这几家公司,然后再由这几家公司分别突然买进都不到5%的股票,这样一来,等到他宣布的时候,可能这个股票可能是接近20%了,而且他选择的时间正好是我们中国网民,中国产业经营者都比较松懈的一个时间,就是咱们农历春节左右,这样一来的话,也给大家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从这个时间,从策划的方案来讲,应该是有准备,有指导,或者说有预谋的行为。

  主持人:最后问两位嘉宾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有人认为从历史上来看,大多数的收购基本上都不成功,因为很多都是资本市场的一种游戏,也就是纯粹为了挣钱,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这种并购。两位也可以分析一下,这次盛大收购新浪股票事件,这样的一个股票的并购会不会成功?主要是指对双方的业务来说会不会成功?

  于国富:我感觉不能断言它到底是能够成功,还是不能成功,因为从一次并购角度上来讲,起码要分成这么几种情况,首先收购方成功了,但是被收购方可能失败了;或者是被收购方成功了,成功的把收购给击退了,然后收购方失败,或者是一个共赢。我想如果说收购双方都达到共赢的这么一个局面,应该才叫一个成功的局面,否则都叫失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最近我买了一本《杰克·韦尔奇》的自传,他是特别擅于并购的总裁,但这位总裁也有过失败的并购。如果说能够达到收购公司和被收购公司之间的业务互补,双方的企业达到融合,应该说可以通过协议收购的方式达到一个圆满的成功。但是如果说前面这些结果做不到的话,可能就是一次失败的并购。

  方兴东:我自己对这个评价是非常乐观,比一般乐观者更要乐观,这是我一向的观点。目前来说,整个中国互联网,新浪也好,名气很大;盛大也好,也很厉害,但是我觉得在中国整个的社会来说,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还是处在一个比较弱势的位置,所有中国互联网的公司都是在体制之外成长起来的,任何一个政策的风吹草动基本上都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目前盛大也好,新浪也好,都有它本身的脆弱性,咱们可以看出来,那次股票大跌,帮了陈天桥的忙,但是也是政策的变动的结果。包括网络游戏,整个的舆论压力,如果有一个政策出来,肯定会影响它的股价。因此,双方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抗风险能力就强了。

  目前中国互联网的收入就三大块,网络游戏、网络广告、无限增值业务,三个收入来源支撑了很多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还是边缘的收入。它们两家相加以后,三个领域都是绝对的第一,它们的影响力跟规模,我觉得在接下来跟政策决策者层面也好,跟其它各方面的合作也好,运营商的合作也好,包括跟国外的资本运作也好,它得到的机会会远远大于两家分立在一起的一个公司,而且两个公司的特色非常的明显,一个影响力第一,一个盈利能力第一,他们之间本身即使合并在一起,还会保持业务的相对独立性。所以基本上我觉得也不需要两家公司要完全在一起上班,或者说要把新浪变成一个很娱乐化的一个网站,这个东西都不太会发生。所以我觉得并购里面,肯定会有一些痛苦,比如说管理层的动荡,包括员工的一些调整,包括战略方面的方案的调整。但是我觉得应该是利远远会大于弊,因为这种购并,负面的影响肯定有,遇到问题肯定也是很正常的,只能说可用负面跟正面哪一个更大,来判断这个事情。所以我个人来说,我还是非常看好这个合并的。

  主持人:两位嘉宾的访谈都非常的精彩,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访谈只能到此结束,非常感谢两位嘉宾的访谈和广大网友的参与。

  方兴东:谢谢大家。

  于国富:谢谢大家,再见。

  主持人:谢谢,再见。

  本次聊天到此结束。

[上一页]  [1]  [2]

  声明:新浪网科技频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新浪公司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