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于2005年2月20日
分析为什么盛大没有收购新浪的若干个理由,然后一直被看过该文章的朋友抓住不放,在MSN上讨论到凌晨,之后一觉睡到早上11点,起来后一件事就是上网看看新浪收购事件有没有一个结果,然后就看到被我认为最不可能的可能终于发生:盛大收购新浪19.5%的股份。伴随消息的是一系列的评论文章。例如方兴东同志的:震惊业界。
在网上停留了差不多一天,感觉好像业界也并没有怎么被震惊。尽管目前盛大从持股上已经成为新浪名义上的第一大股东,可是实际可未必如此,对于未来的事情发展我还是暂且不去判断,还是说说新浪收购盛大干什么这样一个老话题吧。
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提过:从盛大目前的情况来看,处于应当扩展自己核心业务的阶段,就是应该围绕其核心业务——游戏,通过加强对产业链两端的能力提升来提高公司整体实力。所以盛大目前的首要工作应该一是加强研发能力,创造能和世界游戏公司比肩的游戏研发能力;其次是扩展游戏渠道,让更多的用户能够玩到盛大的游戏;在这之后,盛大应该创造出有价值的娱乐品牌,再进入到创建“网络迪斯尼”的阶段。尽管从“网络迪斯尼”本身这个概念来看,过于庞大。但是如果盛大能够在未来几年真正创造出有价值的娱乐品牌的话,再围绕这些品牌建造自己的娱乐帝国,这还是有可能实现的。但是如果想当然的通过收购新浪这样的一个门户网站来缩短“网络迪斯尼”的创造过程,那陈天桥真是有点异想天开、本末倒置了。
为什么呢?因为向各种人群提供娱乐内容这样的想法,固然能够让人热血沸腾,但是从实施起来确是一个极其浩大的工程。事实的公司需要管理能力、资金、渠道和有价值的娱乐品牌缺一不可。但是从目前来看,盛大哪一个都不拥有。从盛大目前的状况来说,其核心业务——游戏,从全球游戏业的角度来看并不能排名前列,且盛大发展游戏到现在,也都没有形成一个核心产品和核心品牌。我们可以拿盛大比较一下全球的游戏公司:EA有EA Sports系列、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拥有最终幻想和勇者斗恶龙两大系列、任天堂有马里奥和口袋妖怪等系列、世嘉有索尼克系列,就连初入游戏市场的微软,也拥有自己的光环系列。这些公司的系列游戏,反过来形成一个个巨大的娱乐品牌,又创造了一个个巨大的娱乐明星,然后通过这些来创造周边产品,获取更多的利润。可是盛大有什么呢?传奇算吗?且不说现在传奇品牌还存在在盛大和光通两家公司手里,就是从全球游戏业的角度来说,传奇算一个品牌吗?
即使这些品牌已经存在,也并不能支撑一个网络帝国的诞生。不然我们怎么解释拥有米老鼠当知名娱乐品牌的正牌迪斯尼怎么近况不佳?而世嘉也在一个个关闭全球的主题公园。而我们看到即使是EA这样的游戏软件巨头,都在尽可能的扩张自己在游戏行业的实力,因为从全球娱乐业角度,游戏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抛弃一个增长潜力巨大且又是自己核心能力的业务,转而向着不熟悉的多元化领域进军,我只能质疑盛大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和对未来的预测能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盛大+新浪只能等于无聊。我实在弄不明白盛大要新浪干什么?新浪目前所拥有的内容优势并不是盛大最需要的,那么盛大要的是什么?我想只能是新浪庞大的用户群。则么让更多的人使用盛大的游戏,一定是盛大高层困扰很久的问题,所以收购新浪可以获得一个庞大的用户基数,可以加快盛大“网络迪斯尼”的速度应该是盛大收购的初衷。但是这样的初衷又是基于一个异想天开的层面上,且不说盛大的服务本身具有多强的品牌优势,就是说新浪庞大的用户细分后,还有多少游戏用户我们都不得而知。如果仅仅为了一个想象而收购新浪,盛大你吃饱了撑的?
下午和财经时报的一个朋友聊起此事的时候,他认为盛大走出这一步之前,必然已经找过咨询公司来解决未来的难题,所以我们只需拭目以待即可。而我也宁愿相信自己是才疏学浅,有没有方兴东等人的观察功底,只不过闲来无事学乌鸦嘶叫而以。
祝盛大和评论家一路走好。
声明:新浪网科技频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新浪公司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