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服务遗漏了什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6日 10:34 ChinaByte | ||||||||
文/洪波 可能很多人已经开始使用某些社交网络服务,如Orkut、Wallop、LinkedIn、UUZone等等,在度过了最初的新奇和狂热之后,有个问题就浮现出来:为什么我要用这些服务? 不排除很多人把社交网络服务当作发展自己社会关系的一种工具,但对更多的人来
但我们审视现有的社交网络服务,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如Christopher Allen所说,它仅仅是一个具有放大功能的系统。一个只具有放大功能的系统,最终将让你不堪重负。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既具有放大功能,也具有衰减功能的系统。当然站在服务商的立场,他们总是希望不断地扩大他们的用户群,所以我会不停地收到来自不同的人的邀请,让我加入Hi5、Plaxo或LinkedIn。 Allen给出了3个解决方案:花费更多的时间、改变标准或确定重要性。不过这些解决方案自身仍然存在问题,因为社会关系本身是一种复杂关系,简单的技术手段没有办法完美地解决所有问题,但他提出的思路还是很有价值的。 在我们的所有关系中,有一些是阶段性的,有一些比另一些更重要,但社交网络服务常常无法体现这些因素。实际上,我们的关系是跟我们的日常行为密切关联的,这些行为包括会面、通话、收发邮件等等。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社交网络服务应该跟某种具体的应用结合起来的原因,只有结合了具体的应用,你才可以发现一个人跟另一个人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Gmail最有可能发展成一个有价值的社交网络服务的原因,Gmail至少可以记录你跟哪些联系人的联系比较密切。 MSN Messenger的笨拙之处在于,它原本可以让用户根据联系频度,来组织他的联系人,但它却只是把人数限制在150,人为地设置了一个障碍。Windows XP的开始菜单中一个重要改进,是列出了最常使用的程序清单,微软却没有把这个思路贯彻到MSN Messenger当中去。QQ好一点,增加了“最近联系人”这个列表,但这个列表也跟联系频度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