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滚动新闻 > 正文

综述:中国电子商务大浪淘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18:41 IT时代周刊

  文/ 王宏亮

  王宏亮:

  1968年出生于山西。1990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后,从事期货股票研发和经纪工作。8年后,进入媒体行业。先后在《视点》、《信息产业报》、《互联网周刊》、《经济
观察报》从事IT领域新闻报道。现为《财经时报》资深记者。重点关注领域为互联网的泛IT产业。曾著书《中西文化与资本主义》等。

  整个2004年,互联网作为交互平台及交易平台的价值空前凸现,以商务而非娱乐为诉求的B2B业务开始触及规模性赢利门楣,连此前一向徘徊于亏损边缘的C2C和B2C也渐显繁荣症候,吸引了和吸引着大批蜂拥而至的海内外资金。

  作为标志性事件,新浪成立合资C2C公司一拍及收购云网、美国在线旅游公司(InterActiveCorp)注资e龙、日本网络零售商乐天(Rakuten)入股携程网、携程海外上市、腾讯涉足电子商务、中国搜索收购“缤纷购物”、亚马逊收购卓越网、8848转向购物搜索、中商网购物门户开张、阿里巴巴追加3.5亿元投资淘宝网、搜易得卷土重来……如此等等,皆提供了绝佳注脚。

  与短信、网游的高歌猛进相对照,中国此前在电子商务领域一直未能与全球同步,搜狐等主流门户亦对在线交易无所用心,但整合营销在国外的大行其道、Google在购物搜索领域的战略部署、雅虎去年3月斥资5.79亿美元收购欧洲电子商务提供商kelkoo后对购物服务的虎视眈眈,令门户网站重燃电子商务激情。

  各种迹象显示,继短信、网游、搜索之后,电子商务正经历一场精彩的“混乱”。这场“混乱”波及的行业之广之深,使得市场参与者对路径选择、模式标准等皆产生分歧。

  为了解决分歧,此前国外已制定一系列电子商务标准,如微软发起的BizTalk标准、RosettaNet的PIPs和应用网络标准、联合国UN/CEFACT小组和OASIS共同发起的ebXML等。但在国内,囿于电子商务标准牵涉到企业流程重组等多方面因素,相关标准和法规的研究则较为滞后。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易趣,采用的是拍卖方式,为商家进行交易提供交易平台,商家可以通过实名验证之后在易趣开店,但目前易趣被eBay收购后,由于和国际端口的通用,影响力有些下降,而eBay对国内电子商务的状况也有些不适应。此外,易趣的信用评价系统由于没有对购买的价格层有所限定,很难合理反映信用层级。相较之下,为商户提供平台、坚持货到付款而并不收取佣金的淘宝模式面临的信用风险要小得多。

  信用机制的付诸阙如,使得关于电子商务的标准以及正朔之辩此消彼长。以B2C为例,尽管中国最大的两家B2C厂商当当和卓越都以亚马逊模式为典型,但前者自建物流,后者则倚重外包;前者走精品路线,后者则走大而全模式;前者涉足百货、票务,后者则坚守图书、音像、时尚阵地;前者尝试建立连锁店,后者则对此不屑一顾。彼此对标准和模式的理解竟有天壤之别。

  C2C 领域亦如此——免费的淘宝网与收费的易趣,居然可以在同一个历史时期共存共荣,令人称奇。而国内在线支付系统的不发达、邮政网络的滞后、诚信环境的缺位、PC基数的欠普及、人均相对GDP的低水准,也使得这种差异更为彰显和触目。

  不无意味的是,在后来且免费的淘宝网逼迫下,2005年1月易趣亦开始尝试对个别收费项目实行为期7天的免费政策。此前,受后来者淘宝大规模投放的路牌及电视广告的影响,易趣已全面抢入原先弃如敝屣的传统广告领域,并模仿后者开始小心翼翼地尝试进行义拍,以进一步招徕人气。

  从1999年商业化电子商务平台诞生迄今,5年中,75%以上的第一代电子商务企业均相继势微或被收购,仅有以卓越、当当、贝塔斯曼为代表的B2C企业、以阿里巴巴、美商网为代表的B2B企业、以易趣、淘宝为代表的C2C企业得以幸存。而在亚马逊收购卓越、eBay收购易趣之后,维系多年的中国电子商务格局又为之一变。

  笔者预测,在2005年,随着B2B、B2C、C2C模式之间的大规模融合,必将出现一个大规模的并购潮,从而使得标准和规范得以统一,而在繁荣前的混乱时期,那些早一步实现国际化进而实现海外上市的电子商务企业,将成为新一代电子商务市场的幸存者,而未能完成这惊险一跳的企业,则难免会被兼并或退出历史舞台。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