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抢得下一代互联网先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 10:20 南方日报 | ||||||||
中国首个IPv6主干网正式开通 规模全球最大,标志着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全面拉开序幕 2004年12月25日,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网CERNET2主干网开通暨CERNET建设十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8部委
“如果说在第一代互联网上,我们还是以学习和跟踪为主,那么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上,我们已经赶上了世界的步伐,取得了先机,也赢得了世界的重视与尊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专家委员会主任吴建平教授说。 互联网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下一代互联网,是指不同于现在互联网的新一代互联网,具有更大、更快、更安全、更及时等特点。 CNGI是由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8部委组织实施的国家重大项目,从2003年8月开始启动。国家发改委高产司许勤副司长指出,下一代互联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是涉及国家经济和国家竞争力的一件大事。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以及相关技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防和国家安全、先进文化的传播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CERNET是国家投资、教育部管理的我国第一代互联网,创建于1994年,作为我国互联网建设的开拓者,它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众多的第一,为我国的互联网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CERNET2即中国第二代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中最大的核心网和唯一的学术网,它以2.5Gbps-10Gbps的速率连接全国20个主要城市的CERNET2主干网的核心节点,为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提供1Gbps-10Gbps的高速IPv6接入服务,并通过中国下一代互联网交换中心CNGI-6I,高速连接全球的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2大量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网络技术和产品,成为我国研究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开发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重大应用,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性基础设施。 CERNET2将支持全新的更丰富的下一代互联网的重大应用,包括:网络计算、高清晰度电视、大规模视频通信、个人移动视频语音通信、智能交通、环境地震监测、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 塞迪 IPv6:战略高度难掩技术差距 去年年底时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宣布,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网CERNET2主干网正式开通,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IPv6互联网。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序幕从此全面拉开。 众所周知,在IPv4时代,美国人得到了全球70%的网络地址资源,“美国一个大学拥有的IP地址几乎就与全中国拥有的IP地址相当”。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到2005年底,这种IP地址资源即将耗尽。 一方面,中国着手NGI(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的用意当然在于解决这种地址“饥渴”,但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和企业们却更乐意把IPv6视作一次与世界顶级互联网霸主争夺话语权的“军备竞赛”。 毫无疑问,IPv6的出现正在为中国提供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绝好机会。 美国依靠对IPv4技术的独断,随之垄断了从光纤、元器件、路由器,到操作系统等一系列产品领域,甚至全世界的网络都要为美国支付带宽费用,几十年如是。 在这个技术层面,我国落后了前者30年。美国从1969年开始踏入该领域,我国则直到1994年才完成第一个全国性试验网络的建设。 而IPv6的情况则有所不同。1996年,美国政府出台NGI计划;1998年,中国专家就开始了IPv6研究工作;1999年,就已经可以分配IPv6地址,步调相差不到3年。 为此,中国政府牵头要求五大运营商参与IPv6网络建设,并由八部委出面投资14亿元支持其网络建设、核心技术研究、应用示范及推广等。国内的很多企业也都积极加入到了该项目建设和技术研发中,一些研究机构也已掌握了大量IPv6的技术和专利。 这种战略布局首先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国家安全取决于国家科研和技术创新的实力。而从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到Linux系统、再到现在的IPv6,也都体现了我国对技术自主和创新的重视程度。 其次就是商业利益上的考虑。显然,在NGI方面的脚步领先以及随之带来的技术领先,可以为我们的企业和产业赢得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商业利益。 比如说,在此次CERNET2第一次招标中,华为和清华比威就获得了25个节点中的20个,中标率为80%。 不过,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不管华为、中兴等国内厂商在竞标中夺得了多大的市场份额,中国公司还基本停留在“通过软件解决方案,让现有设备支持IPv6协议”的技术开发阶段,在IPv6核心路由器等高端产品方面的投入上还远远不够,对相关业务模式的研究更是没有起步。在这个新兴市场,我国设备制造商仍旧没能后发制人,冲在前面。 互联网雏形阿帕网的设计者罗伯特·卡恩博士在参观中国CERNET2后表示:“美国对NGI的发展还不积极,就发展情况来说,美国需要尽快追赶中国。” 这种评论的公允之处在于,美国确实需要在研发激情方面追赶中国,而迷惑之处则在于,这仅仅是一种态度的差别。在技术方面,美国在互联网领域仍旧占据绝对的优势,这不论是在哪一代互联网。 虽然相关科研机构和院所实际上也已经展开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但美国目前仅军方对IPv6技术比较热衷。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态度。一方面,IPv4给美国留下的IP地址还足够花销,现在大规模地发力IPv6有些超前和浪费;另一方面,美国在IPv4上积累的市场优势使本土厂商和相关机构的商业利益源源不断,而且这种得益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思科仍然在该技术领域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从2001年推出IPv6软件解决方案以来,思科已可以对全线IPv6产品供货。而除了思科和Juniper等传统网络厂商外,日本也是该领域最为领先的国家之一。日立公司早在2001年就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IPv6千兆级路由器。目前,该公司产品在全球IPv6市场中所占份额最高。 现在,通过NGI试验工程我们希望的只是尽量缩小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差距,甚至获得与它们共同发展的机会,说超越还为时过早。 宗禾 谨防成为商业利益的产物 下一代互联网在我国开通的消息,成为这两天最热门的消息。说它热门,是因为几乎所有媒体都在七嘴八舌地说着下一代互联网,但也仅限于此。实际上,普通民众并不关心现在的互联网是哪一代。所以,在一部分人的狂喜中,我看到的是用户的迷茫。 据说,“下一代互联网,从IPv4到IPv6,所有配套的软硬件都将重新洗牌,这给企业以新的机会,有可能打破现有网络经济的格局。”没错,所有的企业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大家机会均等,这次看谁能抢到最大的那块饼。但用户呢?为了能在几秒钟的时间内下载一张DVD,或者为了给每粒沙子都配一个IP地址,所有的用户都得更新他们的软硬件。这的确给商家提供了一次赚大钱的机会,可用户干吗要再掏一次腰包? 我并不反对国家从战略需要出发,加强对下一代网络的研究,这是必需的。实际上美国对下一代网络的研究,比我们开始得早多了。但从研究到大规模民用,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第一代互联网原本只是一个美国军方投资的实验室的产物,但它最后被充分商业化了,变成了一个没有中心、没有控制、没有主导的纯民用网络,这才让互联网的潜能被完全激发出来。有人卖设备,有人做内容,有人搞服务,有人只是使用,每个人都能在互联网产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互联网自身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产业链。 互联网从来都不是为了“重新洗牌”而发明的,也不是因为“重新洗牌”而繁荣的。把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意义,仅仅局限在“重新洗牌”,仅仅为了不再“为美国打工”,无疑是十分狭隘的,也是十分贪婪的。像思科这样的公司,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最大赢家,是由于其准确地把握了互联网的商业机会,而不是因为它被什么人指定为互联网设备的独家供货商。实际上,新浪难道不是互联网时代的赢家吗?盛大不是吗?商业机会永远存在,能不能把握住,是你自己的问题。 现在看来,所谓“全球最大规模下一代互联网”,根本就是一个商人利益导向的网络,用户在其中似乎只有挨宰的份。互联网所崇尚的自由、平等、奉献等精神,完全被打着国家意志的商业利益所吞噬了。 洪波 科技进步大势不容质疑 “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出了淫,才子佳人看出了缠绵,革命家看出了排满,易学家看出了八卦……”鲁迅先生这样说。 洪波在对下一代互联网的评论中说,互联网从来都不是为了“重新洗牌”而发明的,也不是因为“重新洗牌”而繁荣的。把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意义,仅仅局限在“重新洗牌”,仅仅为了不再“为美国打工”,无疑是十分狭隘的,也是十分贪婪的。所谓“全球最大规模下一代互联网”,根本就是一个商人利益导向的网络,用户在其中似乎只有挨宰的份。互联网所崇尚的自由、平等、奉献等精神,完全被打着国家意志的商业利益所吞噬了。 看到洪波的文章,不禁有些疑惑:谁说下一代互联网是为了重新洗牌?洪波的愤懑又是从何而来的?查看新华社的关于下一代互联网的报道才发现,在相关链接中,有这么一段话,“出于军事目的,美国从1969年开始研究互联网,之后从光纤到PC机,从路由器到操作系统,大都是美国造,甚至全世界的网络都在为美国支付带宽费用。全世界几乎都在为美国打工。专家指出,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给了我们机会与机遇。在经济上,下一代互联网,所有配套的软硬件都将重新洗牌,这给企业以新的机会,有可能打破现有网络经济的格局。比如路由器可能就不再是思科一家独大,有可能出现一个新的公司替代。在各种应用上,则将会给无数国家及公司更多机会。” 看到这里,才明白洪波这板是和谁叫的了。但是,我以为洪波因此而“质疑”下一代互联网似乎有误读之嫌。下一代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必然要带来重新洗牌,洗牌是结果,而不是目的,而且从新华社的文章中来看也是这么处理的,所谓的洗牌,只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相信决定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决策者还没有短视到只是为了某些企业重新洗牌的需要来动用国家力量。 而洪波所说的“用户在其中似乎只有挨宰的份”似乎也无法从新华社那篇文章中看出来。我们来看看新华社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在主打文章的一开始时是这样的——“优美的小提琴演奏,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音乐厅中……昨天,北京、武汉两地的小提琴实时演奏,通过我国第一个正式开通的下一代互联网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下一代互联网将逐渐代替现有互联网,惊人的传输速度、用之无穷的IP地址将完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人们甚至能以运动员或裁判员的身份体验2008年奥运会。” 这是在告诉我们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能带来的新应用,洪波说,“为了能在几秒钟的时间内下载一张DVD,或者为了给每粒沙子都配一个IP地址,所有的用户都得更新他们的软硬件。这的确给商家提供了一个赚大钱的机会,可用户干吗要再掏一次腰包?”我想这同样是一种误读,对,用户是需要更新软硬件,掏腰包,但是,这一成本的支出却并不是为了要享受现在互联网所提供的服务,比如下载DVD。用户更新软硬件的支出为的是享受现在互联网还不能提供的服务,我想为买一件新东西而掏钱是天经地义的吧? 刘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