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硬件 > 正文
电脑笔市场从价格战进入技术战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4月17日 09:47 ChinaByte

  【ChinaByte综合消息】自去年岁末,有些电脑笔厂商以市场上惯见的“价格优势”的方式,使他们的产品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那时,你“刮风”来我“井喷”,你“降价幅度达50%至70%”,我“首推百元以内产品”,各种促销手段让大家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而:

  电脑笔降价,谁得了实惠?

  回头看看价格大战,我们不难发现,这次价格之战的主要厂家只有几家,与电脑业界价格战一触即发、一呼百应的“历史经验”相反,清华紫光、蒙恬这样的大厂商一直在保持缄默。以汉王轰轰烈烈的“大风行动”为起点的电脑笔价格战并没有引起一些老牌厂商的回应。虽然汉王一再声称,“大风行动”已经达到了其预期的目标――销量的大幅提升。那么销量的大幅攀升是否对应着丰厚的利润?电脑笔的微利时代真的也已经到来了吗?这次降价谁得实惠了?是厂家、经销商,还是消费者?

  产品降价的厂家自然得了某种实惠。至少他们把库存清理出去了,也清理了一些市场上的小品牌。但是没有降价的一些主流电脑笔厂家,像清华紫光、蒙恬,虽然在汉王进行“大风行动”时没有进行跟进,但也水涨船高,在那一时期竟也出现了缺货现象。降价摧毁了一些实力薄弱的小厂商,电脑笔市场的这块蛋糕也被做大了,蛋糕大了,可分的量也多了,主流厂商的地位也更加牢靠了。有些厂商还忙不迭的从台湾搜刮了一些淘汰产品,在“乱世”中也发了一笔国难财。“大风”扫走了落叶,同时也带来了灰尘。

  对于经销商来说,电脑笔的这次降价行动可谓是喜忧参半,忧的是每一支笔的净利润减少,且有的笔进价较高,基本上无利可言;喜的是库存清空,资金周转加快。

  而对于消费者,在这次电脑笔价格大战之中又得到了些什么呢?有人会说,用户是这次大战得到实惠最多的群体,因为他们买到了自己原来一直想要的但因为价格关系而不得不放弃的产品,电脑笔的价格大战使用户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笔。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在这次部分电脑笔厂商降价的产品中,一部分是已经要被市场淘汰的型号,这些笔的技术较落后,识别率相对而言也比较低,虽然能输入,但功能的缺乏使这些笔在使用中还是不方便,并且没有达到用户在购买时所想的“所写即所想”,还要比较费力的来进行“二次输入”。还有一些自称是“推出了首款百元以下的手写笔”的厂商,因为笔的一些质量问题已经对部分手写笔进行了回收。更有一些笔本来就是高出了原来市场上同类笔的价格,而这次只是找齐了价格而已。因此,消费者在这次降价中没有得到他们期望的好处,相反的,如果购买的产品不合适,给用户造成的不便和时间上的损失无法弥补,使用户对电脑笔失望,一些厂商永久性地失去了一部分电脑笔用户。

  电脑笔降价为时过早

  2000年电脑笔降价的热烈景象像一部快放的电影,那些大报小报上关于电脑笔降价的新闻,关于降价引起的各种现象几乎到处都是。当然,价格的下降刺激了用户的购买,也从一个方面促进了人们对电脑笔的了解和认识,这是她带来的好处,但静下来想想,又让人不禁担忧:电脑笔的降价风是不是吹得早了点儿?因为并不是每一家电脑笔厂商都能把消费者对产品的易用性、应用性考虑在首位,进而把电脑笔的基本技术加以完善和提升,而目前市场上的手写笔识别软件技术还的的确确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如意,技术的进步与完善可能是目前手写笔市场发展的主流。

  厂家只有在保证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才能有精力来不断的对原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从而让手写笔更好用、更易用。2000年年末的降价会促使电脑笔提早进入“微利时代”,厂家没有利润可言,那么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资金将从何而来?

  对于技术已经成熟的彩电行业,进行大规模价格战带来的负面效应还历历在目。那么电脑笔这种还需要许多技术进步的产品,如何来承受价格之轻?

  虽然2000年彩电行业中五个巨头中有三都说自己没亏,但实际关官方数字却显示2000年中国的彩电是全行业亏损的。2000年9月份国家技术监督局对降价和低价彩电进行了质量抽查,结果显示:降价和低价的大屏幕彩电多数属于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基本型彩电,附加功能少,使用的彩管也是廉价的。可见消费者从中也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因为这种廉价的产品会很快就会被淘汰。从2000年的最后几天开始,寂寞了多年的洋彩电似乎要卷土重来,他们的敲门砖不是低价格而是高技术。

  已经被价格战给弄得心力憔悴的彩电行业的巨头们均表示,在2001年绝对不打价格战,而要把精力转移到技术上来。因为他们也看到了靠降低技术含量来降低价格,从而占领市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更何况价格战虽然打出了销量却没有打出销售额。

  彩电业的一些市场状况也折射出了IT业中某些产品的情况。自认为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的彩电业都会把重心再放到技术上,那么刚刚火爆的电脑笔市场是不是和彩电业一样的来一次“痛定思痛”呢!

  事实上不只是彩电,电脑笔也面临着国际厂商的竞争。日本WACOM公司于2000年2月在中国推出了品牌手写笔──世纪笔,价格仅售899元。国际品牌的一贯作风是:先通过OEM进入一个尚未开拓的市场,让先行者培育市场,等到市场逐渐成熟,品牌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大举进入的时候。

  早来的价格竞争会使得厂家的利润减少,没有了利润我们拿什么去发展技术?拿什么去和国外的企业抗衡?国内厂商要深思。

  技术将电脑笔带向何方

  电脑笔的技术已经发展了多年,可以说,一些有实力的厂商在硬件方面的技术水平基本上是比较一致的,如高档的电脑笔均为无线,均有512级压感,均为大板面,USB接口等等。如果说硬件是一个产品的基础,那么软件则是一个产品的灵魂,一个产品只有基础没有灵魂是绝对不行的,而没有一个“好”的灵魂那更是不行的。因此厂商在重视硬件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对软件的重视程度。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手写笔大部分都是需要一个手写界面,然后再按一下“发送”,才到达要输入的目标文件,而手写界面的内存空间是有限的,而且用Word再次排版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再加上一些软件的不能写入(比如EXSEL),使得手写笔的使用费时费力。有的号称也可以在电子邮件中写入,但那种在全屏显示下写入文字的识别率实在是不敢恭维。其它如不能与苹果机配套、识别速度等问题笔者在此就不必多言,相信真正在使用电脑笔的用户也和我一样,心有戚戚焉。

  可以说,这些属于电脑笔软件上的问题,是阻碍其成为电脑标准配件的重要因素。目前一些厂商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如清华紫光在2000年末推出了“紫光手写输入法”,使电脑笔有了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基本上解决了笔者所说的以上问题;台湾的蒙恬科技,就推出了可供苹果机使用的电脑笔。

  只有把一些基本技术加以完善,才能使消费者得到真正好用的产品。目前一些品牌电脑也已经给电脑配备了电脑笔,而笔者接触的一些朋友对这些电脑配备的电脑笔总有一种“怒其不争”的感觉。这一类电脑笔不是板面小,就是有识别率低,因此这一类笔经常会是闲置不用的。可见,技术问题才是影响电脑笔普及的根本问题,如果只是名义上给电脑配备了电脑笔,而实际上并没有使用,反而丧失了用户对电脑笔的热情。电脑笔厂家给用户提供的不应该是在电脑上配了笔就OK,还应该让电脑笔能物尽其用才行。因此,要想使电脑笔成为如同打印机、扫描仪一样的电脑标配,还得像清华紫光、蒙恬科技一样,多在技术的推陈出新上下工夫。

  技术才是电脑笔市场的主旋律

  在这次的价格战中,还有一些企业并没有因为个别厂商的短利作为而盲目跟进。如清华紫光、蒙恬科技等,他们并没有在这次的价格战中盲目应战,而是在这一时期苦练内功,并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以保住自己已有的市场份额。这些既有技术又客观尊重市场规律的公司,应该是市场良性发展的中坚,他们谨慎的为用户负责的态度,让用户欣慰。

  清华紫光是这个市场的老厂商了,他也是主打“技术牌”的代表厂商,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早在刚进入手写笔这一市场时,其产品就处于高端技术水平,凭借大尺寸、512级带压感的无线紫光笔这一锲入市场的利器,迅速成为手写市场的主力厂商。不光如此,他们还于2000年收购了OCR技术实力雄厚的清华文通公司,而后利用清华文通实验室,潜心于手写笔软件易用性和通用性上的研发,以及大量的经费和精力的投入,推出了可以在任何界面中进行输入的“紫光手写输入法”,使手写输入向上迈了一个大台阶。

  作为目前国内的第一款手写输入法,紫光手写输入法不但具备“手写输入”这一基本特点,还可以像“五笔”、“智能ABC”等时下流行的中文输入法一样,在电脑屏幕右下角的“输入法”选项中自由切换,不仅弥补了采用编码输入和常规手写输入程序不足的问题,而且使输入技术提升到更为成熟的“人机交互”的水平,可以说是与当时的拼音与五笔字型同样有着划时代意义的输入法。另外,紫光手写输入法强大的适用性,实现了通过internet的沟通(如首次做到在oicq软件中的输入)以及在原来手写识别软件无法输入的应用软件中的灵活输入,这项技术的突破,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手写笔带来的实用价值和应用价值,尤其是使那些对键盘输入以及网络沟通有障碍的用户消除了畏惧心理。紫光也明确的将此次软件的推广定位在“E中易”这一主题,他们在全国300家网吧、100家商场放置了免费试用的紫光笔,让更多的人接触并了解手写笔,而且还会开展“挑战终结者”大赛,对第一位发现紫光笔不能输入的某类应用软件的用户进行奖励,从而通过用户的检验来进一步完善产品、推动手写输入的技术进步。

  蒙恬科技则是在开发新技术的同时,打算把生产引到国内,以降低其成本提高竞争力,期望恢复其昔日的雄风。还有一些软件公司,虽然他们入市时间较短,但毕竟在这一市场上已经分食了一杯羹,多年软件研发的技术储备也会让他们在这一领域大有作为。

  没有太多厂商跟进的价格战使我们不禁感叹,市场成熟了,我们的企业也成熟了。然而市场风云变幻,只有那些以技术为先导、自始至终都将消费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的厂家才能最终有所收获,才能在市场上长期立足。


发表评论】【硬件论坛】【科技聊天】【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