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发展数据表明,集成电路每1元的产值,可带动电子工业10元的产值,GDP100元的产值。有人甚至把半导体工业总产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达0.5%作为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标志。
这实在是一个诱人的大市场。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的预测表明,这一行业新的增长期已经到来。2001年的销售总额为1862亿美元,增长率为15.2%。2005年达到3001亿美元, 增长率为13.2%。
中国的情况更为乐观。据“十五”规划专家组预测,“十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增速将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速的3至4倍,达30%左右。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市场。
与这样极具诱惑力的市场伴生的是芯片产业的发展似乎已被推上了尴尬的位子。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无锡以及其他一些城市,都正展开“攻芯”战。人们忘了保持理性与客观估量自身优势劣势,没有人抽身而退。
国内各地扎堆搞芯片的状况,已不能不让人想到曾贻害无穷的“重复建设”问题。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尤其心存担忧,中国到底容纳下多少个这样的“中国芯”?不适合的地方上马芯片产业,会搅了整个产业的大局。
苗头的出现,也已引起了包括国务院、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在内的官方重视。信息产业部官员俞忠钰近日提出,对于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加入到招揽芯片厂计划的行列中,中央表示不希望见到“低水平的雷同的重复建设”,不能到处搞。
俞忠钰说,所有的重复建设伴生的都是产业的低水平徘徊。我国芯片产业本来就有投资分散、强度不够的问题,加之芯片产业投资巨大,动辄几十亿元,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资金,带来恶性竞争的市场属必然。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也非耸人听闻。
俞忠钰的观点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同,他们表示对芯片市场未来总体预测的乐观,却不能忽视具体的市场变数。目前,全球经济减缓,高科技产业面临供给过剩的风险,一些大的半导体厂商已经开始或准备缩减规模。他们援引国际半导体工业协会主席斯卡利塞近日说的话,“从去年12月份到今年1月份,全球芯片销售额下降了5.7%,亚太地区芯片市场仅增长了2.9%。”
业内专家还提出,中国还不能不考虑到一个时间差问题。即使是北京、上海这些具备实力的城市,集成电路正式形成规模产业,也还需要一段时间。如果我们现在不当机立断避免重复建设,待大家争出个高低之后,“这一波”的市场却可能已经过去了。而期待在另一拨儿经济的V型反转中获得收益,肯定难上加难。晨报记者刘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