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CPU市场竞争可谓白热化,双方拼速度,拼性能,拼价格,只见两家新品迭出,性能与频率不断相互赶超,价格稳步下降。让消费者心生感慨:“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INTEL与AM D这两大CPU巨头的较量远不仅仅在性能、速度和价格上,PC的架构和标准之争更是争夺的焦点,INTEL试图通过不同的架构和 标准来确立自己的标准,而AM D则奋起反击,推出自己的架构和标准来超越对手。
CPU构架之争
In te l在发布奔腾的下一代产品———PII(奔腾二)时,采用了专利保护的P6架构,并且不再向AM D和C y r ix授权,这无异于是要把当时只能生产兼容CPU的AM D、C y r ix等厂商扫地出局。
In te l之所以要放弃Sock e t7架构转向S lo t1结构的P6架构,除了公开的原因是要将原来在主板上的L2缓存集成到CPU卡中,从而加快L2缓存内的数据读取,而更主要的原因在于,Sock e t 7是一项共享的技术,所有CPU厂商均有基于Sock-e t7架构的产品。当时摆在AM D面前的出路在于,只有开发自己的标准和架构,才有可能在INTEL的打压下生存。危难之中,AM D选择了一条自力更生之路,授权了EV-6总线技术,为自己开发下一代的架构———K7平台作准备。为了争取宝贵的时间和资金,AM D独出蹊径,在Sock e t7架构上深入挖潜,推出了集成了革命性的3D NOW!多媒体指令集、外频达到了100M H z的K6-2系列CPU和改进后的Sup e r7架构。
内存标准之争
目前的市场上,DDR已经取得了事实上的主流地位,而昔日被IN-TEL鼓吹的RDRAM内存则只能处于陪衬的角色。在这场DDR对RDRAM的争夺中,事实上的对手是全力支持DDR的AM D与全力支持RDRAM的INTEL之间的两强对决。
早在两年前,INTEL就已经开始了RDRAM的推广,将RDRAM应用在820芯片组上,希望藉由RDRAM成为主流,而从每一条RDRAM内存上收取到授权金。为此INTEL甚至不惜与VIA(威盛)翻脸,禁止VIA推广PC133标准,然而这一次却以V IA的PC133标准大获全胜而告终,V IA也由于PC133的胜利,在2000年首次超过INTEL,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组生产商。
总线标准之争
随着CPU速度的飞速增长,外围元件的输入输出速度也必须同步提高。在这方面,作为竞争对手的In-te l与AM D两家芯片制造商均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
AM D率先于今年2月发布了H yp e rT ran sp o r t高速总线技术,这一技术可以实现网络多任务处理,并可与PCI数据通道连接,能够在PC机的芯片间实现高达12.8G bp s的数据传输,是原有的PCI总线技术的传输速率的44倍,因而赢得了众多业界供应商的支持。
“游戏的最终胜利者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这个道理在竞争异常激烈的IT业更是如此。由于近年来AM D的迅速崛起,In te l在手忙脚乱的同时,也不得不全力以赴,用尽价格战来反击。INTEL与AM D激情演绎的这场CPU大战还远远没有结束,PC的各种标准之争已经逐渐成为竞争的关键。让我们试看来年,这场龙争虎斗必将更加精彩!((张戈))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