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英特尔和微软在软硬件上彼此合作,互相推进,联姻“WinTel”,使PC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现在,微软在个人桌面系统上仍然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谁的硬件产品和视窗操作系统结合得紧密,就势必会增加销量,AMD当然明白这一点。
近日,AMD发表了新的Athlon XP,就是为了配合微软的视窗XP系统。据称,Athlon XP本来是对应英特尔的P4叫Athlon 4,就为了与微软的XP系统相一致才改为Athlon XP的,光 做视窗XP测试的Athlon XP电脑就达上千台。AMD中国区总经理陈德源从香港来到北京和微软协商合作,从软件的功能和芯片的设计上紧密配合。比如XP操作系统增加了数码控制功能,AMD就会相应在XP芯片上增加数码控制组件。另外有些软件功能的实现是靠第三方厂商产品来实现的,AMD将会考虑把这些功能集成到芯片中去。
在WinTel已经名存实亡的情况下,AMD和微软紧密结合,成为新WinAMD,对AMD来说是件好事。但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将来如何还不能下结论,不过要小心WinTel的前车之鉴。
◇提高性能不靠低价诱人
AMD中国区总经理陈德源介绍说,现在AMD已不再靠低价过日子了。以前,AMD说自己的CPU和英特尔比是性能一样,价格低好多;现在是性能比英特尔高,而价格低一些。实际价格是以前比英特尔低20%到30%,现在低近10%左右。由于竞争原因,AMD在OEM市场上所占比例不大,多数在零售组装机市场,虽然现在的市场不景气,但AMD认为PC的销售高潮应该在2002年中期到来。
在谈到AMD芯片和其它设备的配合不好情况时,陈德源说,这以前多和主板有关。因为那时主板商卖英特尔芯片的主板比例高达80%,对小小的AMD自然不在意,加之CPU发展迅速,所以修改错误不及时,导致兼容问题。现在情况改变了,卖支持AMD产品主板已占到40%,升级改错自然及时,兼容问题也不存在了。
在对产品的推广上,AMD除了广告宣传外,还通过权威第三方做性能测试并公布在网络上供参考。同时加强对OEM市场的扩大,抢占英特尔产品的高低端空当。
中国市场只占AMD全球市场的8%左右,但AMD对中国十分重视,因为其他国家地区近期已无增长的可能,只有中国才是最富有发展的地区。
◇巨人征战微米之间
CPU,是电脑的核心部件,就在不久前,电脑的性能还是以CPU的频率来衡量的。虽然目前CPU主战场上不外乎英特尔和AMD(VIA可能还尚需时日以提高作战力),但即便是“二人转”,英特尔和AMD也唱得不亦乐乎。从GHz速度之争,到低端市场硝烟四起,再到64位处理器技术分道扬镳、如火如荼的价格战、高端处理器再燃战火、新品频繁发布……这一切都为CPU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没有出色的对手,便不会有精彩的表现。CPU市场,提及率最高的词就是“提速”,英特尔和AMD就像穿上了速度的魔鞋,只能向前、再向前。
CPU市场新品不断,两位业界巨人都加速推出各自的产品。英特尔的CeleronⅡ及奔4已经深入人心;AMD也有新Duron和最新的Athlon XP。价格向来是市场的利刃,想必大家还记得彩电价格战,微波炉价格战,虽然CPU界没有那么多的参与者,可是就这两个人的世界,硬是被AMD和英特尔演绎的跌宕起伏。
0.18微米的工艺首先应用在奔Ⅲ和Celeron上,令CPU有了更高的集成度、更快的速度,更低的耗电;而AMD在全线转换0.18微米之后,进一步把铜制CPU工艺应用到了部分Athlon产品上,这也是一种突破。
◇技术革新谁主沉浮
外频的提升更是体现了技术革新。外频提升将直接提高总线带宽,AMD的产品通过“双工”方式使前端总线频率达到200MHz,760芯片组的推出就是为了使266MHz前端总线的产品与DDR完美结合。虽然英特尔固守100MHz外频时日已久,但迫于市场的要求,也将外频提高到133MHz,支持Rambus内存的奔4更是将外频提高到400MHZ。
但是,千年最引人注目的CPU技术还是集中在64位处理器架构上。目前使用的CPU都是32位的,而且基本上沿用了X86标准。但是32位的CPU在处理大容量、高长度、高精度数据的问题上已经显得力不从“芯”了,所以64位技术的诞生就成了呼之欲出。可惜,这回CPU领域并未在64位的问题上达成一致的认识,英特尔的IA-64架构要重新建立PC标准,而AMD的x86-64架构则采取与现有x86-32兼容的方式,既确保32位应用程序及操作系统能够顺利应用最新的处理器技术,又可支持64位运算。从承继性来看,AMD的方案更具亲和力;从挑战性来看,英特尔的胆子倒是更大些。说不定这又是一场新的龙虎斗。
(责任编辑:象兵)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