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贫:跑路,IT市场永远的主旋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5日 00:19  小熊在线
作者:no173
编者按:每日一“贫”贫的是对错,贫的是是非,贫的是谣言和秘辛,贫的是不为人知的内幕,贫的是产品、新闻、八卦。不求文采激扬,不求字字珠玑,不求字数多寡。只希望在茶余饭后增添谈资。既然是内幕和秘辛,既然是是非和对错,有些名词可能会隐去。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吧。

如果你有想说的,没有关系,请email我:yn_bear@beareyes.com

每日一贫:跑路,IT市场永远的主旋律?

关于跑路,我们已经说的太多太多了(1,2,3,4),仅仅2006年,我们报道过的就多达四起,外加一些没确认没落实的,实际上的数量的可能远远大于这个数字。今天你看到这个标题,你应该就猜到,又发生一起了。上周,光正电脑城里面又一家电脑公司跑路了,目前知道的总共约20余万的货物,受骗公司多大10多家。

跑路的发生一般是怎样的呢?我解释一下,根据市场资源的分配的二八原则来看,20%的商家掌握了80%的市场资源,剩下的80%的电脑公司怎么办呢?只能跟有资源的商家合作,行业里面我们称之为“炒货”。问题一般就出在炒货这个环节上了。中小型的公司因为资金实力的问题,一般都会把东西卖了之后才会跟上游商家结款。而上游商家为了提升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缓解厂商的压力,很多时候也主动的给下游的中小型商家供货,然后一定时间或者到达一定的金额再结款,这叫“帐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个行规:先货后款。每个上游公司都有不同的评定合作伙伴的信用制度,如果信用制度够的话,相应给的帐期也就高。

在炒货这个环节中,上游商家供货的时候只是打一个出库单,然后到下游商家那边返回一个入库单,收款的时候就靠入库单来结算。并没有严禁的欠款协议和合同。这个也是行规了,你如果要正规的去做,肯定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当然,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存在商家和商家之间,厂家和商家之前也会存在这种操作现象,只是目前厂商可能有相对更严谨的操作流程。

如果一个商家决定要卷款走人了,他就会疯狂调货,对外称做单,然后找个合适的时间溜之大吉,于是,“跑路”事件就发生了。我们可以看出来。跑路事件的发生表面上看来是电脑公司财务制度不规范的原因导致,但是在财务制度不正规背后,笔者认为还有更加重要的原因。

为何会留出这样大的漏洞,其中的风险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明白的,商家之间的交易只是凭借主观感觉上的“信用”在交易,而不是在凭借完善的制度在交易。这是因为所谓的炒货的行规导致的,行规为什么会出现?是因为IT市场的商家集体容忍出现的,商家为什么会集体容忍?除了这种约定俗成之外,还有的就是急功近利的公司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因为这样,所以才容忍这些不合理的行规。因为这样,才会害怕竞争对手用更低的尺度和要求来和下游经销商合作。因为这样,才会容忍财务制度的不健全,因为这样,才会悲剧一遍遍的发生。

企业追求利润和发展并没有任何错误,但是因此整个行业对于这种不合理的做法集体失语是不是很难想象?但是他就这样一遍遍的血淋淋的发生。我们常说,鲜血换来的教训就不用再去鲜血去检验。但是人们就这样容易的好了伤疤忘了疼。

这种事情是有解决办法的,解决办法也很简单,但是我认为这种现象并不会改变。知道问题也知道解决办法但是并没有解决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一句话,就是利益。人们总想自己会是幸运的哪一个。这是侥幸心理使然。

话说到这里,就已经说老了。但是我总想起本次跑路事件中的一家公司,跑路发生的时候,他们的一个员工正好在接近缅甸的边境出差,第一时间就赶到了这家跑路了的电脑公司老板的家里。守在家里希望可以把钱要回来,他已经在下面好几天了,钱是否能要回来我不知道,还要在几天,我也不知道。但是能在这个时候守在那里,至少对于公司来说,还有一个希望吧。

就到这里,话多不甜,胶多不黏。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