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硬件 > 正文

由奔腾4到酷睿2 英特尔处理器性能对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 17:56 太平洋电脑网

前言

  从2000年Intel推出Pentium 4以来,NetBurst架构已经走过了6个春秋。坦白说,并不优秀的架构能够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着实令人惊讶。事实上,在Pentium 4刚推出的时候,为了提高主频而采用过多的管道设计就一直受到争议,甚至在与当时的上一代主流产品Pentium 3比较时根本就体现不出性能优势。在Intel的微处理器产品线上,从技术角度去看,经
典产品还是要数Pentium系列的I、II、III代处理器以及移动领域用于迅驰平台的Pentium M处理器。

  到了2006年的7月,Intel抛开了以往的老旧的Netburst架构,迎来了崭新一代的Core微架构时代。

  Core 微架构体系相对于前代的NetBurst架构,主要有以下的五大重要改进:Intel Wide Dynamic Execution(宽动态指令执行)、Intel Advanced Digital Media Boost(高级数字媒体增强)、Intel Intelligent Power Capability(智能电源管理)、Intel Smart Memory Access (智能缓存加速)以及Intel Advanced Smart Cache(智能缓存技术)。

  以上五大创新技术基于4-wide和14级流水线设计,类似Pentium M的micro-ops fusion技术允许将相类似的编码指令“融合”并一同送往流水线,更高级的macro fusion技术则允许x86指令在编码阶段之前进行“融合”并当作单独一条指令送往流水线。另外,在Core架构中,SSE指令(包括SSE1/SSE2/SSE3)也从原来的64位升级到128位。详细的架构介绍,大家可以点击这里。

  当然,由于当年英特尔处理器的深入民心,相信到目前为止奔腾4处理器的用户依然占据了大部分,基于平台升级的种种因素,很多朋友对崭新登场的酷睿2处理器都投以观望的目光。

  那么,如何我们升级到酷睿2处理器,系统性能方面到底能获得了多大的提升呢?我们有必要通过实际的测试来为广大网友释疑。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本文导航:
·前言
·测试平台及测试说明
·办公及多媒体性能测试
·CPU理论及多媒体性能测试
·内存读取写入及延时测试
·游戏理论性能测试
·实际游戏性能测试
·游戏理论性能测试
·实际游戏性能测试
·测试总结及导购分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硬件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