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硬件 > 正文

博弈的艺术----关于AMD&ATI合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 16:31 小熊在线
作者:小熊在线——WolStame

AMD ATI NVIDIA理不清的关系(一)

本文由ghrs2010 原创并授权小熊在线首发。

关于AMD和ATI的并购案,,其内在逻辑并不是一目了然的:AMD缘何要在INTEL CORE构架大兵压境,自身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选择举债收购不能为自身核心业务带来立竿见影帮助的ATI?乍看之下,这样做多少有些悖于常理.

博弈的艺术----关于AMD&ATI合并博弈的艺术----关于AMD&ATI合并

相对于其CPU部分,AMD的芯片组研发能力薄弱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K7时代,AMD完全仰赖于VIA,SIS以及NV提供芯片组产品;以技术而论,其中的佼佼者是NV的Nforce2,市场份额则是VIA稍微领先一点点.K8发布之后,这一情况不仅没有得到改观,反而随着VIA,SIS的逐渐没落,NV开始在这一市场占据了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当然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互利共生的态势:NV在这一市场上获得了滚滚财源,AMD则借此基本消除了在配套芯片组上相对于INTEL的劣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处理器市场份额的扩大.然而长期来看这样一种态势对于AMD而言并不有利,或者至少存在不安定因素:基于利益的联盟同样因为利益而破裂,如果说之前尚有VIA&SIS的存在,NV的背离未必能够造成太过严重的后果的话,现在一旦发生前述情况,无疑将对AMD构成相当巨大的冲击----当然与此相应,对于NV的芯片组部门则意味着自杀,如果不能在INTEL方面获得市场突破的话(不过AMD恰恰担心的就是这个如果,毕竟INTEL方面的市场要大得多).
博弈的艺术----关于AMD&ATI合并
作为对此的防范措施,AMD试图拥有自己的芯片组研发能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ATI已经通过RD580,RD600证明了自己完全具备在这一市场对抗NV的能力,由于INTEL之前的大力扶持(只不过是在利润相对单薄的集成芯片组市场,并且主要是因为INTEL面临产能上的困难),ATI更一举超越NV成为第二大芯片组厂商(第一自然是INTEL).然而这并不能构成如此规模的兼并的充分理由:首先,如果AMD的目的单纯止于芯片组市场的话,并非没有更高性价比的选择----中国台北的ULI同样具有极强的芯片组研发能力,然而NV仅仅花费了区区55M美元便将其收入囊中,以AMD的财力,发起竞争性收购实在过于轻松;其次,ATI的战略重心在于GPU,如果AMD只是在意芯片组部分的话,完全可以采取局部收购的方式,毕竟全面收购意味着巨大部分费用未能发挥实质性作用.因此可以比较肯定地说,AMD乃是单纯因为对于ATI的芯片组技术感兴趣而采取整体收购行为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博弈的艺术----关于AMD&ATI合并
那么AMD会不会试图借此机会进入计算机图形市场,走多种经营之路以分散风险呢?毕竟在独立GPU这样一个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双寡头垄断的市场上,另起炉灶难度太大.对此分析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

由于近期负面消息不断----虽然不是很严重,ATI的股价跌到了一段时间以来的最低点.然而ATI毕竟还是一家技术实力雄厚,有着正常盈利能力的大型寡占企业,其R&D功力相比NV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近来之所以在性价比的较量中处于相对的下风(成本控制不能得到很好贯彻的话,价格下不来是很自然的),其原因在于双方制程技术上的落差(然而NV本身也是一家专精于设计的无工厂企业,制程与布局上的优势与其说是其不懈努力的结果,不如说是因为后台老板的关爱有加).而AMD恰恰在工艺上有着相当的实力,虽然其产能不足,无法直接生产GPU,但技术优势还是可以为代工厂带来很大帮助----从这个角度来说,两者的互补性不是没有.并且考虑到ATI当前的股价,从资本运作的观点来看这无疑是收购的好时机.

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AMD当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其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一点可以从DELL宣布4000万枚处理器的大单之后渠道商纷纷对于今后的供货状况表示担忧得到证明.相对的,AMD也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德累斯顿的Fab36甫一完工,Fab30>Fab38的大规模技术改造便立刻上马,全新的纽约州工厂的兴建也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之中.问题在于现代的大型晶圆制造厂是非常昂贵的(作为参照,Fab36的总投资在40亿美元上下),固然当地政府会提供相当一部分资金支持与税收减免作为支持,对于规模相对不是很大的AMD来说依旧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另外,CORE架构的大局来袭对于AMD当前的产品线构成了极大的压力,无论是极限频率还是单位频率性能,K8都不足以与之竞争,制程线宽上的落差(90nm>65nm)也让K8在晶体管数量明显较少的情况下不能获得多么明显的成本优势(当然除了DIE size之外,成本还和良品率有关,不过没有任何证据表明Woodcrest,Conroe或者Merom在这一方面有何疑虑).固然K8:L预期可以扳回劣势,然而更具革命性的,配备CSI总线的----延迟大于HTT2.0,但带宽表现相当抢眼,总体技术水平与HTT3.0相当或稍有不及----Nehalem也已蓄势待发,于2008年2季度正式发布的可能性相当大.长期来看,AMD在研发上面临的压力是相当大的----说到底,研发实力根本上是财力的比拼.在这样一个情况下,AMD选择举债30亿美元多样化经营就稍微显得有一些不可思议了.总体来看,这一可能性无疑要大于第一种情况,然而依旧不是很大.


除了以上两者之外,网路上还有一种较为盛行的说法(至少在NVfans群体中是如此):AMD之所以并购ATI,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AMD当前正在大力推广协同运算的概念,ATI在GPGPU上的优势可以为这一概念的实质化带来很大帮助;2,AMD极度依赖NV的芯片组支持,因此试图通过收购ATI并破坏其高阶独立GPU研发能力以取悦NV,维持联盟的稳固于不坠;3,AMD正在大力开拓OEM市场,而OEM市场首先注重的是成本而不是性能,因此成熟的整合芯片组对于OEM市场无疑是极为重要的,而ATI确实在整合芯片组领域有着相当的造诣.
坦率的说,个人认为这一说法多少显得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是一厢情愿.

协同运算确实是一个相当有潜力的市场,ATI当前在GPGPU领域也确实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然而CELL/CELL DB的存在事实上令GPGPU在这一市场的未来成为不可能.图形运算有着极高的平行度和极低的指令相关性,出于对这一状况的因应,GPU大量使用在效率上具有绝对优势的ASIC电路并且通过简单叠加平行运算资源获得极其恐怖的理论运算性能,代价是灵活性的缺失(固然shader的发展方向是完全可编程,然而GPU远不是只有shader,并且其可编程性与CPU相比也完全不是一个程度上的概念).这样一个架构对于图形运算无疑是合适的,然而通用运算却并非如此.GPGPU的优势更多的是针对传统CPU而言的,在CELL面前,前者无论是在速度还是紧度上都很难占到便宜,更不用说大幅度改进了双精度浮点性能的CELL DB(双精度浮点能力从单精度的1/14进化到1/2).另外,如果说为CELL编写能够充分发挥其性能的程序是一种可怕的折磨的话,为GPGPU编程简直犹如噩梦.充其量,GPGPU只能成为协同运算市场上相对于CELL或者更高成本的FPGA的低成本替代方案而已(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很难想象AMD会把宝全部押在这上面.

博弈的艺术----关于AMD&ATI合并

博弈的艺术----关于AMD&ATI合并

AMD ATI NVIDIA理不清的关系(二)

NV芯片组占据了AMD平台极大的市场份额,这是事实;NV突然撤出AMD平台的话,对于AMD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这也是事实.问题在于NV有没有能力这样做.首先,NV芯片组部门对于AMD平台的依赖性远远大于AMD对其的依赖性,以比例来看超过了90%.如果这样的破局真的发生,AMD固然将面临巨大冲击,然而NV的芯片组部门却只有直接关门大吉,最高兴的将是VIA&SIS,原本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它们----只是零售市场,两者OEM市场表现尚可----现在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了整个市场..不要指望INTEL平台能有什么突破,INTEL机又极其强大的芯片组研发能力,除了稍微逊色于IBM之外,没有人是它的对手(然而IBM根本不屑于民用市场或者说起芯片组因为成本因素完全无法进入PC领域).如果INTEL真的会和NV进行某种程度的合作的话,这一次有求于人的只能是NV;另外,NV在INTEL平台的任何进展都将直接打击INTEL原厂芯片组的市场份额,那么INTEL有何理由非要给自己制造一个竞争对手,在完全没有触犯<谢尔曼法案>的疑虑的情况下?如果说NV继续保有AMD平台的绝对优势地位的话,或许INTEL还有可能有一部分市场份额交换NV对于AMD支持的弱化,然而完全失去AMD平台这一筹码的NV还有什么资本和INTEL讨价还价(何况此时NV芯片组部门将处于基本上没有任何订单的困境,为求生存即便是INTEL贪得无厌的予取予求也只能接受)?SLI的授权确实对于INTEL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这一吸引力主要表现在形象宣示而不是实质性利益上,毕竟这一细分市场的用户数量未必能够达到总数的5%甚至1%.退一步说,即便AMD试图讨好NV,它应该做的也不是破坏ATI的独立GPU研发能力而是恰恰相反.这样做实际上大大减小了NV背离AMD[平台的机会成本,如果没有ATI的存在,NV几乎可以肯定获得独立GPU市场的垄断地位;”失之东隅,收之桑椹”,即便芯片组部门因此毁灭,对于GPU市场的独占也足够补偿这一损失而有余;更何况完全掌握了独立GPU市场之后,NV甚至能够获得与INTEL在一定程度上平等对话的可能性,因此其芯片组部门的保全可能也就得到了巨大提升.反过来说,ATI始终是NV的心腹大患,GPU市场竞争的不可预期性大大提高了芯片组部门对于NV的重要性,因此其铤而走险的可能性自然会趋于最小化.
博弈的艺术----关于AMD&ATI合并
至于整合芯片组倒不失为一个充分的理由,然而如果AMD的目的在此的话,全面收购实在不是一个合理的选项,因为这无异于”买椟还珠”的现代版.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能看到,单纯从此次并购案的主角AMD的立场来看,这不是一次容易理解的资本运作;如果我们假设AMD是理性的(事实上以其规模与实力,如果不能保证基本的决策理性的话,恐怕早就被INTEL砍到渣了----为了规避<希尔曼法案>,INTEL需要一个竞争对手是没错,但这个对手不一定非得是AMD),那么只能认为背后还有一些不为公众所知的内幕了.考虑到这一次AMD乃是举债收购,我们大可以从资金来源中首选一些蛛丝马迹.

面上看,提供这一笔借款是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然而有实质性证据显示真实的资金来源是IT界的教父:IBM.这就有趣了.

于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不考虑成本因素的话,此次合并能够为AMD带来什么?

AMD与IBM,不得不说的往事


很明显的,AMD在芯片组市场上的软肋间得到极大补强,避免了受制于人的尴尬,这将使她在和其他芯片组场上的博弈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对于OEM市场来说,成本控制是首要因素,因此对于单芯片的整合芯片组有着极高的需求,而进一步争取OEM市场乃是AMD未来的必经之路,也只有获得了OEM厂商的支持,AMD才有足够资本在CPU市场上抗衡INTEL.之前说过,AMD当前主打的一个概念是协同运算,就高端协同运算市场来说,ATI的GPGPU技术有其价值,虽然仅仅止步于”比没有好”;然而协同运算并非只能针对高端市场(事实上AMD的路线图已经指明了这一点,只不过宣传侧重有所不同罢了),考虑到AMD的实力,注重成本的整合市场才是其协同运算技术大有可为的地方:通过HTX总线将GPU直接挂接在CPU上甚至嵌入DIE做成ALL IN ONE的廉价解决方案都是可行的选项.另外,收购之时ATI的股价处于一个相当低的位置,考虑到其已就保有适当的盈利能力,即便从单纯的资本运作角度来看也是合适的;虽然只是一个次要因素,ATI的GPU外包生产可以多少分摊一下AMD的制程研发成本,通过裁减重合人员----主要是市场和行政管理人员,从合并之后的公司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节省一笔运营费用.结论一目了然:合并对于AMD有相当好处,如果不考虑巨大的花费的话.
博弈的艺术----关于AMD&ATI合并博弈的艺术----关于AMD&ATI合并博弈的艺术----关于AMD&ATI合并
那么如果事实上的出资方并不是AMD呢----或者至少这是一笔不必急于偿还的长期贷款?这样的话至少不失为一笔划算的买卖.然而出资方的行为又如何解释呢?尤其是IBM提供这一笔长期贷款的利率甚至低于联邦财政部半年期国债(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的话,这笔贷款完全可以视为无息甚至贴息)?我们知道,扶持AMD以牵制INTEL是IBM的长期政策----如果在攸关企业生存的民用PC与中低阶服务器市场面临激烈竞争的话,INTEL是必要减少对于Itanium产品线的关注与资源投入,从而保证甚至增进IBM的POWER处理器在高阶运算市场的领导地位(虽然POWER5+/POWER6已经充分证明IBM完全有能力击溃Itanium的技术挑战,但仅有技术优势是不够的;更何况多一张筹码或者说多一层布局并不会有什么损失).对于IBM来说,POWER系列的市场竞争力只是目的之一,当前IBM以营业额计算最为庞大的事业部是服务,而硬件构成了服务的平台基础----IBM并非Itanium产业联盟成员,即便加入这一联盟也很难获得对等于HP的地位,因此POWER的失败几乎可以等同于IBM在高阶计算市场的失败,剥离了PC事业部之后,这一失败势必对于服务事业部构成相当冲击(至少在当前,不以特定硬件为基础的服务市场并不是很大).另一个相对次要的原因是:没有高端市场分担相当部分的研发经费的话,POWEReverywhere战略恐怕将会成为不可能(当前IBM对于游戏机处理器市场的独霸就是该战略的成果之一).

然而这只是一种单纯的互相利用而已:AMD借助IBM独步寰宇的制程与工艺技术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最明显的例子是三代SOI技术),IBM则依靠AMD的Opteron与中阶市场正面阻击Itanium,并利用整条产品线形成全局性牵制(顺便还可以从Opteron服务器上赚点小钱).不同于特许半导体,IBM并不是AMD的主要股东,这就决定了IBM并不会为AMD做太多事情(即便是可以算IBM半个子公司的特许,这样的好事也是很难想象的)

退而言之,即便IBM真的善心大发(这可能吗),她也能够以其它方式更有效率的提供帮助.最直接的方法是帮助AMD再建一座比照IBM纽约工厂技术水平的晶圆厂----随着AMD逐渐获得OEM市场的认可,产能不足的问题几乎可以肯定将长期存在;另外,AMD始终在制程与工艺上落后INTEL半拍,这直接导致了无论是频率大战还是成本大战AMD都难以避免的处于下风,而这恰恰是IBM的强项(看看POWER6的频率与晶体管数量,再看看它的TDP与DIE size).IBM扶持AMD的最大与最直接目的便是借助Opteron形成对于Itanium的上下夹击态势(上面的自然是POWER),那么考虑到现实状况,Opteron显然在服务器市场表现较好(工作站?不说也罢),而ATI恰恰对于Opteron的服务器市场起不到任何帮助.这并不是弥补弱项的聪明之举,毕竟Opteron在服务器市场的强势也是相对Itanium而言的,尽管其成长态势喜人,相比XEON还是有一段距离.如果你只有能够做好一件事情的资源,你会把它用在蒸蒸日上,前景广阔的方面还是始终看不到起色的方面?当前AMD的次最重大问题来自INTE:L的强大研发压力,K8对于P4的胜利只是一时的(其实单纯考虑技术先进性的话,Netburst架构远远不是CORE这一类的P6终极版本可以比拟的,问题在于它过分先进以至于既有制程不能有效支持);CORE不过是个开始,CSI总线的到来将极大的侵蚀AMD依托HTT总线在4socket or higher的服务器市场的性能优势,而这一市场正是AMD当前发展最为迅猛之所在;再看得长久一点的话,融合了PARROT与CSI的Nehalem已经在远方的地平线上隐约可见.反观AMD,K11----其实就是所谓的协同运算方案----固然已经完成逻辑与架构设计,但Tape-out时间尚未确定,倘若不能快马加鞭的话,K8L之后出现技术空档不是没有可能.而这也是IBM执牛耳之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单纯从IBM扶持AMD的角度来看依旧难以解释这一并购案,那么答案的指向只能是IBM在这一并购案中有实质性利益.

ATI对于IBM是何意义

之前说过,IBM扶持AMD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在于牵制INTEL,那么这一并购案对于IBM的利益影响自然也应该从这一方面遭受加以考察.

之前一段时间,ATI与INTEL的合作相当密切,甚至有INTEL可能收购ATI的谣传,无论事实如何,作为对于这一可能性的防范,先下手为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零和博弈之中,敌方之得即为我方之失,当然IBM与INTEL之间的关系很难称为零和博弈,但利益交集小于冲突还是显而易见的.IBM的整体战略决定了她不会再次直接进入民用市场,那么利用富余的闲置资金打击一下竞争对手并且顺便扶持自己的关联企业也就可以理解了.

然而这一程度的利益并不能促使IBM下如此决心,毕竟IBM要加强AMD的话,不是没有更好的办法;而AMD之于INTEL则是完全彻底的零和博弈.很显然,除此之外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

AMD在很大程度上惟IBM马首是瞻,而ATI如今已成为AMD的图形事业部,那么也就等于IBM获得了对于ATI的未来战略的重大发言权.另一方面,NV和IBM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没有IBM未必会有NV的今天:自Nv40以降,IBM的影子始终在NV的产品线之后若隐若现:没有IBM的制程与布局功力,NV40恐怕只能成为NV30之后的又一个工艺上的笑柄(这还是比较乐观的估计,因为工艺上的原因,架构先进性而无不及的R400甚至没能面世,ATI\不得以之下选择了R300的简单放大方案R420),G7X在性价比上的巨大优势多半也要大打折扣.归根究底,NV只是一家IC设计企业,并且其R&D资源并不优于ATI(单纯考虑数量的话,还要处于下风).NV这两年的成功,固然其自身的努力是主要的,但IBM的支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G80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完全依照IBM的预想去做,其频率,TDP,DIE size的表现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在ATI可能得到AMD相当支持的今天(至少制程上的瓶颈得到了极大缓解,ATI的R&D资源从来就不落后),IBM的态度对于NV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众所周知,AMD和IBM的关系仅次于特许半导体,没有适当的利益交换的话,NV应该指望的,恐怕不是IBM的权力资源而是善意中立.
博弈的艺术----关于AMD&ATI合并博弈的艺术----关于AMD&ATI合并
问题来了:NV有什么可以作为交换的资源呢?完全没有,不独两者的市场不存在任何交集,财力上的差距也是一目了然:NV无力支付IBM纽约工厂的昂贵怠工费用,其对于IBM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与医用白鼠无异,不过是风险工艺的试验品而已(如果不是发生了一些意外的话,G80原本有机会成为第四代SOI,,堆栈晶体管,伪二元共晶体以及区域变相等一系列火星工艺的试验平台).这个角色完全可以交由ATI扮演(后者必定求之不得),并且如今的ATI多少还有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味道.好在现在的IBM对于NV有了另外一些需求.之前说过,AMD收购了ATI之后,IBM等于间接获得对于ATI未来战略的相当话语权,如果NV同样能够遵循IBM意志行事,那么等于整个PC独立图形市场全部为IBM间接控制.当然NV也可以拒绝合作,然而这样一来等待着他的将是一个相比向前更为强大的ATI(不要忘了AMD的背后站着IBM,如钩有必要的话,钱不是问题),并且这次制程优势并不在NV一边.胳膊拧不过大腿,NV应该能够理解这一点,何况IBM的诉求并非绝对控制而是”适当”的影响力.

某种程度上,这样一种影响力对于NV并非全无好处:当前的图形市场已经完全趋于疯狂,不仅产品的全寿命周期遭到极大压缩,最高阶产品也越来越将带工厂的技术逼至极限(这一点在G80与R600便是最好的证明),当然IBM是一个例外,然而IBM的高昂报价表没有人能够接受.如此无情而非理性的竞争令NV与ATI双方都苦不堪言,然而自杀性对抗之胜负几乎完全取决于谁能坚持到最后五分钟,首先推出者能够期待的,只有屈辱的死亡.当然理论上两家企业也可以通过串谋维持一种虚假竞争的局面,通过共同垄断实现彼此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姑且不论<谢尔曼法案>禁止任何公开或私下的串谋行为,博弈上的”囚徒困境”决定了现实的串谋是难以实现的.然而掌握着最高端工艺,对于ATI&NV都有相当影响力的IBM却有能力促成一种心照不宣的,无须彼此合作的串谋,从而将竞争双方自难以负荷的沉重压力之下解放出来,并且不至于触犯<谢尔曼法案>.毕竟从理论上来看,IBM只是没有直接利益关联的第三方.

IBM与INTEL,双雄争霸

IBM具有这样做的能力,那么IBM会不会这样做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花费了如此心机与财力方获得的对于PC图形市场近乎独占的影响力可不是用来驱使ATI&NV自相残杀的,IBM的行为必然是以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前提.MS之所以能够借助DX获得PC图形市场之上的领袖地位,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作为API的持有者,MS的倾向能够决定性的打破竞争双方的势力均衡;然而这样一种话语权在ATI与NV形成事实上的串谋之后势必极大的削弱,毕竟OpenGL并未死去.

博弈的艺术----关于AMD&ATI合并博弈的艺术----关于AMD&ATI合并

之前反复强调, IBM扶持AMD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在于牵制INTEL,压制Itanium,这也是IBM促成此次并购案的核心目的所在.一旦PC图形市场的主导权落入IBM之手,INTEL将立刻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最坏的情况下,不能排除R6XX与G8X同时在INTEL平台方面的驱动开发陷入巨大困难,并且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的可能.当然这不容易成为现实:INTEL平台毕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IBM对于ATI与NV的影响力绝不会达到可以迫使其放弃的地步,那么便唯有以相应的筹码作为回报,这时候市场的无交集反而成为一种劣势:没有可供让渡的利益这一点对于双方都是同质的,那么IBM能做的,便只有在INTEL屈服之前,以现金形式补偿ATI与NV的损失(考虑到IBM的整体战略,直接收购不会成为可能的选项),这实在是太过巨大的代价.然而这样一个产业联盟的存在将令AMD在于INTEL的竞争之中处于较有利位置却是几乎可以肯定的事实.并且INTEL所要做的准备只有从比这更糟的情况出发:博弈注重的,始终是能力而非意愿,为安全见,INTEL无论如何不能将的身家性命堵在IBM理智的不作为上----公开决裂固然对于IBM而言乃是不可承受的代价(规模庞大如IBM,没有理由集中全部力量与INTEL死磕,这只会便宜其他领域的竞争对手,并且两者都少也有一些利益交集),然而时不时的使坏对于IBM来说却不是什么难事;原本INTEL可以凭借自己超群绝伦的实力令ATI与NV不敢存任何非分之想,然而如今有了IBM的幕后指使就不一样了.INTEL对此也不是毫无察觉,不久之前对于Power VR的收购便可以认为是一种未雨绸缪的举动,也可以视作对于预期威胁的回应:如有必要的话,INTEL完全有能力以后来者的身份以一敌二.
博弈的艺术----关于AMD&ATI合并
到此IBM的整个战略布局全部完成,如果INTEL不能忍受受制于人的困境(考虑到INTEL长期以来的PC处理器霸主地位,这是有可能的),全力出击独立图形市场,进一步拉长战线的话----当然整合市场虽然庞大却也不是全部,并且平均来看独立图形市场的对印处理器较为高端,因此利润相对丰厚,Itanilum战线势必遭受相当冲击(即便是INTEL这样的超级企业,其资源也不是无限的,并且2005年以来INTEL的财务表现呈缓慢下降趋势,一旦真的资源周转出现困难,花费了超过100亿美元以上至今却没有取得太大市场成就的Itanium有很大可能首当其冲),最乐观的估计是新产品发布速度下降,那么IBM完全可以凭借相当一段时间内的性能王者POWER6/POWER6+----目前来看Tukwila不足以对抗POWER6,即便在目前的状况下,其后继者同样遥遥无期----在这一空档期内制造不利于Itanium的既成事实(目前来看Itanium两本并不稳固,诸多厂商都对HP的特殊地位和身为并列盟主却三心两意的做法颇有微词).如果INTEL判断这一威胁可以忍受并且也必须忍受(个人认为只是最正确的选择),那么相对AMD的微弱不利地位----这里的前提是其他条件相同,因此也可以视为AMD的一个正面竞争因素便成为INTEL不得不作为既成事实加以接受的状况,IBM于此也并没有什么损失(毕竟IBM的问题不是如何筹措流动资金,而是如何较有效率的花掉手上的现金),扶持AMD以尽可能促成CPU市场更大的平衡同样是IBM远期战略目标,只不过其报酬较为隐晦,回报期也相对遥远罢了.当然,INTEL也不是没有可能寻求某种妥协(正常情况下Itanium不会成为筹码),那么IBM自然也会做出相应的回答:MS与INTEL之所以能够获得今日的地位,WINTEL联盟的存在居功至伟,虽然两者之间出现了若干裂痕(比如INTEL对于LINUX的态度以及EFI BIOS问题),不可否认的是两者的共同利益依旧可以保证联盟一定的稳固性.然而INTEL向唯一具备挑战联盟之实力的BIG BLUE寻求妥协的行动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况且IBM对于PC图形市场的话语权本身就是对于MS既得利益的侵犯.联盟没有理由因此崩溃(否则也不会存在到现在了),暂时IBM也拿不出任何可以打动INTEL或MS的筹码;然而IBM显然乐见联盟的任何不安定因素,这是长期的争斗,谁也不知道今日的伏笔何时会体现出其价值,就像没有多少人预测到关于朝鲜战争的细小争议最终成为总数破裂的导火索一样.更何况对于IBM来说,INTEL手中任何可供作为妥协条件的筹码都是不可忽略的现期直接受益.

 

本文由ghrs2010 原创并授权小熊在线首发。

爱问(iAsk.com)



硬件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