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硬件 > 正文

产业领袖新标志 中国曙光天津再启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 09:06 PCPOP-电脑时尚
作者:马欣

    近日,国内服务器旗舰厂商曙光在天津宾馆举行主题为“自主创新 服务中国”曙光天津产业基地落成启用发布会,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天津市副市长杨栋梁等相关领导以及曙光公司董事长李国杰、总裁历军等一行出席了本次大会,同时,曙光公司的众多合作伙伴、重点用户、媒体记者等五百余人也亲临现场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产业领袖新标志中国曙光天津再启航

    本次会议正式对外宣布了曙光天津产业基地的落成启用,并向外界传达了曙光以此为依托的三年战略方针和举措。同时,曙光公司第2000套高性能计算机的成功下线也成为了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曙光天津产业基地的落成以及第2000套高性能计算机的成功下线无疑将成为曙光产业化道路中的又一里程碑。相关人士表示,此次天津产业基地的落成启用将会对未来曙光甚至中国服务器市场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产业领袖新标志中国曙光天津再启航

    曙光天津产业基地坐落在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软件园的海泰绿色产业基地,占地约60余亩,是一条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化服务器制造基地,目前定位于制造、物流、产品工艺的现代化建设,建筑面积可达1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超过一亿元,现年生产量可达10万台。同时,天津产业基地还在曙光公司自主研发的组织结构中承担着重要作用,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服务器产品可靠性试验和研究环境,在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的战略布局中处于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

产业领袖新标志中国曙光天津再启航 产业领袖新标志中国曙光天津再启航
产业领袖新标志中国曙光天津再启航 产业领袖新标志中国曙光天津再启航

    对曙光而言,企业发展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服务层面上,产能增加是保证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企业经营洞察到市场规模膨胀,自身管理能力以及销售能力有所不足时,产能提升成为企业突围的必经之路。曙光一直致力于产能提升工作,天津产业基地的落成则成为这一目标的最终实现载体。曙光服务器的制造能力提升将会带动整个规模化生产成本的降低,而最新具有国际水准的产品实验室将保证曙光的工业化水平、产品稳定性以及工业化设计拥有一个全面的提升。曙光副总裁聂华表示,在企业将技术研发、市场销售以及产能提升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后,企业就进入了一个相对良性的循环,曙光天津产业基地的落成也正是出于这样的一个考虑,适时的、合理的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产业领袖新标志中国曙光天津再启航

    曙光天津产业基地的落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也得益于天津市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在此次产业基地落成启用过程中,天津市市政府给予了曙光公司很大力度的支持,同时还进一步协调天津市政府的各种资源支持曙光的发展。在曙光天津产业基地一期工程交付使用后,曙光公司还将在满足现有应用的同时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扩大提升生产研发能力,在随后将进行的天津产业基地二期工程中预计投入超过5亿元,旨在打造一个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年产量突破50万,一条拥有国际一流科研及制造能力的综合性现代化产业基地。

产业领袖新标志中国曙光天津再启航

    作为曙光天津产业基地实力的鉴证,曙光公司第2000套高性能计算机下线成为业内外人士关注的焦点。作为高性能计算标志性的代表作,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具有可自由伸缩、高度可管理、高可用、高性价比等诸多优点,已在教育、电子政务、电信、银行、石油、气象等诸多行业取得了大量成功应用,作为中国高性能计算应用的里程碑,曙光在与上海超算中心合作的过程中解决了跨平台管理、跨操作系统管理、系统软硬件运行状态监控等混合平台应用等技术难题,极为出色地满足了上海超算中心的技术需求,达到国际同期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2003年4月,曙光第1000套高性能计算机下线并交付用户使用,在中国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化道路中树立起了第一块里程碑,而此次曙光高性能计算机2000套成功下线,用时才仅为上一个1000套周期的三分之一,此次在新的产业基地迎接到来的第2000套高性能计算机成功下线不仅仅是一个量产的里程碑,更让每一个国人看到了曙光产业化运作的成功,看到了曙光乃至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飞速成长。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中国服务器民族品牌的代表,曙光将不断的刷新一个又一个的数字,成为民族品牌中的骄傲。

爱问(iAsk.com)



硬件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