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硬件 > 正文

一样的多WAN,不一样的技术:多WAN路由技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 10:02 天极yesky
欣向 

  自从欣全向公司推广多WAN技术的应用以来,“欣向”企业级宽带路由器和网吧专用宽带路由器系列产品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肯定。好风凭借力,在获取大量的市场实践和精心的钻研后,欣向在多WAN技术上又一次实现了突破,开始升级第四代多WAN技术,保持了技术领先的优势。

  多WAN技术通过短短5年的高速发展,已经经历了4代——

  第一代:IP均衡

  IP均衡就是根据IP数量分配WAN口负载量的技术。通俗地说,他就是数数人头,1、3、5走WAN1,2、4、6走WAN2。这是多WAN应用中最原始的技术,现在的一些宽带路由器产品的出厂设置还是默认为IP均衡。虽然这种应用发生问题的机会少,比如QQ、泡泡堂都能支持,但却牺牲了多WAN的优势。严格来说,IP均衡相当于2个或多个单WAN产品的叠加。

  第二代:负载均衡或一吧双网

  第二代多WAN技术包括2种类型。一种是均衡,另一种是分流。

  第一种是负载均衡。它通过分配、调度所有内网中的会话请求,实现了带宽的捆绑和汇聚。负载均衡比IP均衡高级的机理在于,它处理的是session而不是IP。

  另外一种第二代技术是一吧双网。一吧双网功能就是在2条宽带不同运营商环境下,如网通和电信,进行访问路径的优选工作。它需要一个资料库存储运营商网络的IP分布和互联状况,根据这些信息识别所访问服务器的网络归属,同时把该访问通过最接近的WAN口进行线路连接。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大部分网吧宽带路由器,基本上都属于第二代产品。

  第三代:一吧多网下的负载均衡

  对于有三条以上的宽带线路,同时线路又分属于2个运营商的环境下,以上2种第二代多WAN技术就不适用了。

  一吧多网下的负载均衡需要考虑负载均衡和一吧多网之间的关系。负载均衡和一吧多网可以说是一对矛盾的共生体,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就需要相当周密的算法和复杂严谨的程序支持。例如,在一条网通、两条电信线路接入的情况下,路由器如何处理?1条10M网通光纤、1条5M电信光纤、1条1M电信ADSL时该如何处理?这就需要采用一吧多网下的负载均衡。

  目前,欣向的NuR5028、NuR5058及NuR9058都已经采用了采用了第三代的多WAN技术。


  第四代:多WAN综合优化策略

  多WAN综合优化策略就是在多条宽带接入的情况下,智能区分负载均衡、一吧多网、身份绑定、VIP业务等各种不同的业务要求,按照设计规则,将各种请求以最佳的方式及最优的效果与外网进行连接。

  它的技术核心是:CPU不再仅对底层协议数据进行处理,而是对互联网业务进行识别和处理。

  它的作用是:通过对应用层业务的识别和处理,充分发挥多WAN的资源优势,保证业务的最佳效果。

  为了说明多WAN综合优化策略的含义,在此有必要重申多WAN应用的三大作用:

  1、分流和备份 —— 无故障时,内网用户可被划分到多个WAN口上网。一旦某条线路出现故障,则该线用户全部转到正常的线路。

  2、带宽汇聚 —— 通过多条宽带捆绑,扩大带宽。

  3、可选最优路径 —— 保证接入线路与网上服务器安放位置为同一运营商,如“一吧多网”功能。

  由此可见,虽然多WAN应用比单一线路有巨大的优势,但它的三大作用对不同的业务来说,有促进也有制约。多WAN综合优化策略就是扬长避短,把业务与多WAN优势一一对接。

  具体来说,多WAN综合优化策略包含一系列内容。举例如下:

  1、识别身份认证业务,实现身份绑定。身份绑定不同于内网IP绑定、端口绑定、目的IP绑定等固定的绑定策略。因为对应于越来越普及的需要身份识别的安全应用,除身份绑定外的其他方式都有可能力不从心,或者以丧失多WAN优势为代价。

  2、识别有巨大带宽需求的业务,并按巨量负载均衡策略将这些“大块头”均衡到多个WAN口,保证带宽的分配。其他“碎沙”业务依然遵照传统的负载均衡策略进行均衡。

  3、识别需要重点保证的业务(VIP业务),优先进行多WAN条件下的带宽分配,预留带宽,保证业务效果。如企业视频应用,VPN应用。

  目前,欣向网吧路由已经开始升级到第四代多WAN技术。

爱问(iAsk.com)



硬件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