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角共登台 要唱好安防行业新篇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 10:50 中关村在线 | |
作者:中关村在线 高小贩
在一部戏中,一般只有两个主角,因为主角多了会让剧情显得复杂,而且有抢戏的可能,而就在中国的安全防护产业中,正在上演着一幕有着三个主角的大戏,他们力图携手创造一个全新的安防产业。 2006年6月2日,当Intel、技嘉和顺威共同坐在主席台上,大讲监控产品的时候,很多IT和安防产业中的人感到震惊。当一家CPU巨头、一家主板制造业的领先者还有一家老牌的安防领域系统集成向的合作,究竟又会带给人们一种怎样的体验? “嘉眼通”就是他们三家企业联手之后的结晶,也是IT技术与安防产品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款具有足够智能的监控系统,除了在技术上的大胆创新外,更重要的是三家强势企业正在力图改变中国安防产业的生态环境,在会后的专访中,我们就从三家企业的高管那里,受到了一次又一次冲击。 IT企业怎么想要去做监控产品? IT企业真的是需要“开小差”才能获得成长的机会吗?在目前这个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中,IT企业的发展方向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那么技嘉和Intel的这一举动又该算是什么呢? 技嘉科技全球通路总经理 但就是对这样一个陌生的领域,技嘉和Intel更多的是希望利用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将一种智能引入到更多行业中去。正如英特尔公司亚太区通信市场总监 由技嘉和Intel参与的监控产品怎么卖? 在“嘉眼通”计划中,技嘉和Intel包揽了全部的产品制造、设计和集成。准确的说,这完全是一款由IT资深企业完成的产品。在充分利用了Intel双核CPU更高的运作性,以技嘉极强的制造、设计能力之后,“嘉眼通”应运而生。 然而“嘉眼通”虽然是一款很有卖点的产品,但以技嘉和Intel的能力来说,针对性的行业销售显然是无法涉及的,于是就有了顺威国际的合作。显然,当顺威国际了解“嘉眼通”产品之后,作为监控领域当中的著名企业,立刻产生了一套更加大胆的想法。用顺威国际运营长 在“嘉眼通”计划的合作伙伴中,我们看到了CNC(中国网通)的身影,这正是“嘉眼通”计划独到的一面。监控一直以来主要以商用市场为主,而“嘉眼通”所针对的除了商务用户外,还有家庭用户,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想法。作为“嘉眼通”计划主要负责销售的合作伙伴 顺威国际运营长 “我们一直跟跟技嘉商量,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更加符合家用的产品。技嘉的强大技术可以把主板越做越好,而且当东西小了之后,设备就会很好设计。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产品卖到前端的小区物业商,再由它去做周边建设,比如说你家里需要监控,买不起这么大的系统,那么就只装一个简单的防御系统,当有状况的时候,它会警告你。你只需要一个月花5块钱,就可以享受到这种科技,这样的一个终端就是在我们的整个计划里。” “由此就会形成一个全新的行业,由SP为主导的监控网络运营商,通过管理用户的监控系统,为用户提供低成本的服务,当然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与运营商合作的原因。” 为了更加明确这一思路,庞总还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产品为你服务。相当于你不用买公交车,只要付票就可以享受服务。” “嘉眼通”成功之后,就不怕别人仿造吗? 为了能更充分的发挥技术资源,“嘉眼通”计划中的产品部分,简单讲就是 以一台双核电脑或更高端的工作站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与监控设备连接,再集成高智能的软件系统,实现智能化的监控服务。但这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嘉眼通”有可能被仿造。 在会上,我们也仔细的分析了这套系统中的设备,特别是电脑部分。不可否认,虽然在主板上进行了安全和防黑设计,但在CPU、内存等配件上,均采用通用标准,这使仿造的门槛降低了。对于这一问题,“嘉眼通”计划的三个主要合作商都有自己明确的表示。 “我想在此强调一下,事实上在做这个产品,我们只是先做几个产品,让很多人觉得需要这个产品,把市场扩大,然后我才能把主板卖出去。” 技嘉科技全球通路总经理 Intel显然已经对仿造有了一定的准备,对于这一问题英特尔公司数字安全监测项目经理 Robent Loh先生谈到:“我们用的都是术语封闭型系统,而且这里面的主板,也并不是市面上标准的主板,里面我们加了一些在主板上一般不会用到的芯片。今天的任何一个厂商,你在你的主板里面把芯片加进去,必须有Intel的支持,我想我们在软体方面做了一些措施,让他没有办法这么容易拷贝。当然我们也会看到有公司写出更出色的软件,这对用户来说是件好事,但如果想简单的仿造“嘉眼通”不是件容易的事。 顺威国际营运长 写在最后 嘉眼通计划最初给人的印象是一种产品,但在专访之后,我们看到,在这个计划当中,最重要的则是一种服务的概念。用一款产品的推出,从而实现一个领域的全新运营模式,也是这一计划可以引起两个产业轰动的关键因素。 从SP运营商,到系统集成直至产品,正在将一种更高智能的安全系统,从原先的高端商务用户,扩展到平民百姓家,这种转变既是IT科技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也是产品最大化延伸的又一成功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