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硬件 > 正文

稳中求变:2006年中小企业服务器的发展与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 09:09 天极yesky
作者:Zer4tul

  2005年服务器市场竞争激烈,中外服务器品牌从中低端市场的价格战打到高端市场的品质战,从产品推陈出新的竞争到服务体验的营销,从技术的升级换代到以用户为中心的销售转移,服务器市场走过了不断拓展的一年。在教育、政府、电信、金融以及科研等大行业市场依旧有值得业界兴奋的看点,而中小企业的需求和应用也在逐步升温。2006年将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加入到信息化的行列中来,为此,我们特别为大家呈上本文以供参考。

  硬件技术

  架构 IA依旧称王 RISC向低端进军

  由于中小型企业网络应用的特殊性,对服务器数据处理能力要求并不是很高,同时IT采购资金相对缺乏,因此,价廉物美的IA架构产品在这一市场上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包括SUN、IBM、HP等许多厂商都开始销售基于IA架构的产品, 2006年,IA架构在这一市场的优势还将持续下去。同时,RISC架构的一部分产品也开始向低端进军,例如SUN采用UltraSPARC Ⅲ的产品,以低廉的价格,稳定的表现逐渐受到部分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主要是银行和学校)的青睐。

  CPU 双路双核64位渐成主流

  很长一段时间内,双路CPU都是中小型企业服务器的主流,性能上的提升主要靠提升CPU的频率来实现。虽然其间Intel推出了超线程技术,然而,由于软件支持方面的原因,性能提升并不明显,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造成麻烦,因此市场需求量一直比较疲软。

  随着AMD和Intel相继放弃片面追求频率的做法,双核成了CPU市场上的新热点。从2005年各厂家发布的低端服务器产品我们不难看出,双核正在该领域流行开来。包括IBM的X100系列,Sun的Galaxy系列,Dell的PowerEdge 1850、1855、2800、2850等,此外,国内厂商如曙光、浪潮、联想等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双核产品。这一切都预示着服务器的双核时代即将到来。

  从目前国内低端服务器市场的形势来看,由于竞争的白热化,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在不停地加快,到今年年底,双路双核服务器将会逐渐取代双路服务器而成为市场主流。并且,由于目前的双核处理器都是基于64位的,因此64位服务器也理所当然将成为主流。

  内存 DDR2开始流行 容量开始攀升

  去年各大内存厂商相继推出了面向低端服务器的DDR2内存模块产品,随着Intel平台整体向DDR2转移以及AMD Socket F接口的推出,低端服务器将加速向DDR2内存过渡。同时,内存生产的70nm工艺也在去年研发完毕。如果不出意外的话,2006年下半年70nm工艺将投入使用。届时内存晶圆的良品率将会比90nm工艺高出一倍,这就意味着内存的制造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同时,由于64位CPU和

操作系统的投入使用,使内存寻址范围大大增加,年末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低端服务器标配内存容量上升的趋势。

  硬盘 SATA? SCSI?

  硬盘性能对于服务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05年SATAⅡ终于开始进入量产阶段。实现了NCQ、硬盘热插拔、端口选择、端口复用、机架管理和增强型背板支持等以前只用于SCSI硬盘上的技术。然而,由于绝大部分SATA Ⅱ产品依旧定位于PC市场,在内部设计方面与面向企业级的SCSI硬盘依旧存在差距,特别是读写控制机制方面的差距使得SATA Ⅱ依旧无法取代低端服务器市场的SCSI硬盘。当然,在存储市场,SATA Ⅱ硬盘由于相对于SCSI硬盘来说具有容量大,价格低廉的优点;同时,相对于IDE/SATA硬盘来说具有性能、可靠性较高等优点,因此有可能会有一定的需求,应用于低端产品。Adaptec等存储方案供应商已经开始积极考虑SATA Ⅱ硬盘在存储领域的应用。这类产品可能会在今年中期开始量产。而广受瞩目的另一硬盘串行传输技术——串行SCSI(SAS)产品的量产,则要再晚几个季度,根据大部分厂商的预测,SAS产品有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

  软件与服务

  Windows? Unix?

  最近几年Windows在PC服务器市场上和Linux、FreeBSD等Unix类操作系统斗得不可开交,国内的Linux技术也迅猛发展,在架设服务器的时候又多了一些选择。然而选择多了之后,大家就会有些不知所措:到底选什么好呢?这的确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因为作为服务器,一旦确定了操作系统,就基本上不可能再进行大的更改了,甚至重装操作系统都是非常罕见的事情,更别说更换操作系统了。所以,在架设服务器之初的操作系统的选择非常重要,也是应该非常谨慎的。

  Microsoft Windows系列历经NT系列、2000、2003,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客户群,技术也趋于成熟。2005年末,Microsoft又发布了Windows 2003 R2 这一“在Windows Longhorn Server发布之前的重要改版”。今年第一、二季度,Microsoft还将发布Windows 2003 R2的大客户版和OEM版。Windows 2003 R2在Windows 2003 SP1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安全认证组件,同时增加了对NFS的支持,对Unix平台的支持也有所增强(主要表现在网络集成方面)。如果企业内部有Unix类系统的公司可以考虑选用Windows 2003 R2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同时,据预测,Microsoft将在今年年底放出Windows Longhorn Server Beta2,并将在2007年第一季度正式发布Windows Longhorn Server,相信Microsoft数年潜心开发的成果不会让众多用户失望,不过如果打算升级到Longhorn Server的朋友可得注意了,在购买服务器的时候仔细阅读它的硬件要求列表,以免由于硬件方面的问题无法过渡到该版本。

  Unix类系统与Windows在设计理念上存在巨大差异,如果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想要架设或者维护这样一台服务器,困难非常大。因此虽然有着系统资源消耗低,可定制性强等特点,但在中小企业市场上的占有率却偏低。由于最近几年与Windows的激烈竞争,并且受到如IBM、Oracle、Sun等大型厂商的支持,Unix类操作系统的技术更新也明显加快。Sun支持的OpenSolaris计划也开始结出果实,年初刚发布的OpenSolaris 10 Update1集成了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的ZFS文件系统,同时集成了Januas,iSCSI等新技术;而年初刚升级到Stable分支的FreeBSD 6.0和刚发布的NetBSD 3.0都为我们带来了相当多的新特性,年内,FreeBSD将会相继发布6.1-6.3版,会添加一些小特性,NetBSD也将在3.0的代码树上进行修正。而Linux的各发行版依旧不紧不慢地进行每天的例行升级,Kernel在年内将继续停留在2.6.x,仅进行小版本升级。对于具有相应技术人员的公司来说,采用这类操作系统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附带软件(驱动、增值软件、etc)

  在服务器的使用中,会出现有的设备驱动只支持特定操作系统的情况,因此,某些硬件产品的驱动开发跟不上也是很正常的现象,笔者就曾经遇到过某RAID卡无法支持Windows 2003 R2的情况。如果已经决定了采用某种操作系统再根据这种操作系统选择配件的话,一定要仔细查阅该系统的支持列表,以保证你选择的硬件在其列表之内。

  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是选择服务器或选择服务器配件供应商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点。通常情况下,中小型企业都没有备用服务器,也缺乏专业的技术维护人员,因此需要厂商提供更多的技术和服务支持。并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故障。毫无疑问,2006年,各大厂家将会在售后服务方面进行激烈的竞争,选购服务器的时候我们可以仔细阅读比对其售后服务条款,以便选出售后服务最优秀的供应商。

  总结

  2006年将是服务器市场继续稳步发展的一年,也是竞争日趋激烈的一年。双路双核CPU、低端RISC、Windows Longhorn Server、OpenSolaris 10的自动修复等一系列新技术将在2006年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加入到

信息化进程中。从以往的情况来看,中小型企业越来越注重TCO(总体拥有成本),要控制TCO,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充分把握自身需求,这是选购到合适服务器产品的基础。把握自身需求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弄清楚目前企业购买服务器用来做什么,按照目前企业网络规模和应用深度,对服务器的性能有什么样的要求;另一方面则需要对企业发展有清晰的把握,服务器投资比较大,更新周期也比较长,只有对企业未来发展有清晰的把握,才能使购买到的服务器既满足目前的需求,也能够满足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企业发展的需求,节省后续投资。

  在充分把握自身需求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厂商及其产品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服务器在稳定性、易用性和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同时要求更多的技术和服务支持,因此建议中小企业在选购服务器时,选择品牌厂商。一般来说,品牌厂商对客户需求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更加全面细致的服务。

爱问(iAsk.com)



硬件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