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硬件 > 正文

从了解入手 笔记本硬盘选购的几点注意事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 17:19 天极yesky

  随着大容量硬盘价格的不断走低,很多用户纷纷购买了性能更强、容量更大的硬盘产品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对于台式机的硬盘,我们之前介绍的比较多了,估计经常关注我们报道的用户都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而直径为2.5英寸和1.8英寸的笔记本专业硬盘,我们介绍的就相对比较少一些。

  台式机硬盘价格不断走低也带动了硬盘界的高端产品笔记本硬盘价格的走低,当然也
就躲不过降价的热潮,价格方面也是随着市场的行情不断的下滑。很多老本本用户心里也开始发痒了,心里都有升级的念头。可比起台式机硬盘来说,笔记本硬盘在规格和兼容性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不少用户在选购的时候都感到疑虑重重。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本本的硬盘呢?那么下文就从各个角度出发,详细介绍笔记本硬盘的技术参数与选购技巧,希望朋友在看了本文后能够选购一款适合自己的。

  一、笔记本硬盘的主要技术指标

  1、硬盘容量和磁头。

  硬盘的容量估计大家都很清楚了。笔记本硬盘容量受到技术的制约,并不像台式机早已出现500GB的硬盘产品。目前主流的笔记本硬盘容量为40GB、60GB,而高达100GB的产品也不再鲜见。

从了解入手笔记本硬盘选购的几点注意事宜
主流的笔记本硬盘容量为40GB、60GB

  与台式机硬盘一样,笔记本硬盘的总容量也是由几片容量较小的单碟构成的。单碟容量对笔记本硬盘的制造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笔记本硬盘特殊的厚度要求,所以在盘体内不可能通过容纳较多的盘片来达到容量的上升。因此更大的单碟容量就意味着海量硬盘的可能性。同时相对面积储存密度的上升也能加快硬盘的读取速度并相应的减少寻道时间。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本本硬盘单碟容量都达到了20G,当然高达60G的单碟容量的产品也不少见。

从了解入手笔记本硬盘选购的几点注意事宜 从了解入手笔记本硬盘选购的几点注意事宜
内部结构

  与单碟容量密切挂钩便是硬盘的磁头。对于磁头大家都非常了解,磁头并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而与盘片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传动手臂和传动轴的带动下有磁盘的内道与外道作往复运动而达到数据的全方位读取。先进的磁头技术除了能够提供更高的单碟容量,还可有效提升盘片的数据密度。90年代运用在2.5寸硬盘的磁头是MR磁头,然而很快它就被GMR(Gaint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所代替了。目前巨阻磁头还处在全盛期,几乎所有的硬盘都在使用该磁头。

  2、硬盘接口与缓存

  目前,台式机硬盘已从PATA接口过渡到了串口的SATA硬盘,SATA硬盘由于提供更大的传输速度和拥有更大的缓存而广受各位朋友的关注,价格方便也已与传统PATA仅有半百的差距了。那么笔记本硬盘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接口呢?

从了解入手笔记本硬盘选购的几点注意事宜
接口

  早期的笔记本的接口采用的主要是UltraATA/DMA 33,然而笔记本硬盘转速以及容量的提高使得它成为一个阻碍本本电脑速度的瓶颈。为此正如台式机的发展趋势, Ultra ATA/DMA 66/100/133也被运用到了笔记本硬盘上。目前普遍使用的是Ultra ATA100,E-IDE接口的产品在提供了高达100MB/s最大传输率的同时还将CPU从数据流中解放了出来。

  既然SATA串口技术已在广泛使用在了台式机的硬盘中,目前在笔记本硬盘中也开始广泛应用Serial ATA接口技术,采用该接口仅以四只针脚便能完成所有工作。该技术重要之处在于可使接口驱动电路体积变得更加简洁,高达150Mb/s的传输速度使厂商能更容易地制造出对处理器依赖性更小的微型高速本本硬盘。

  了解笔记本硬盘的接口后,那么咱们再来看一下硬盘的缓存。缓存是数据的临时寄存器,它是为了解决磁质数据读取速度较慢而应运而生的。硬盘在运行时先往缓存中写入预读的数据,当该数据被调用时,硬盘受到指令后在磁头寻找数据的同时也在缓存中寻找。如果缓存中有,就不需要磁头的读写操作而直接调用(称之为命中)。这样一来就大大加快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因而大缓存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硬盘的性能。

  目前台式机硬盘具备8M缓存的产品已迅速普及,并且一些大容量的硬盘更是提供了16M的缓存。而在本本硬盘中,目前主流的还是2M的缓存容量。一些高端的产品已经具备8M的缓存,但价格方面还相当高,并不是一般消费者所接受的,因此目前2M容量的缓存仍是首选。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硬件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