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新浪网友:本专题已停止更新,欲查看更多相关专题或持续跟踪的相关话题,请访问新浪科技专题汇总页查询。
举报方式
中国记协
举报电话:010-66020001
举报材料可寄:北京市西交民巷50号(邮编100031)
中央电视台
监督电话:010-68506639
传真:010-68511147
通信地址:北京市复兴路11号中央电视台监察室(邮编100859)
人民日报
举报电话: 010-65368096
新华通讯社
举报电话: 010-63074267
维护新闻客观公正 清除有偿新闻

  长久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清除有偿新闻的有关规定频频出台,而有偿新闻却屡禁不止,严重损坏了主流媒体代表社会良知、追求客观公正的诚信形象。如何能有效的铲除有偿新闻呢?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改善他们的福利待遇?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还是通过立法来维护?看来,要彻底清除有偿新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表评论]
  ·中央电视台发布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声明(全文)
  ·有偿新闻的本质、分类及其各种法律责任的承担
  ·媒体“三陪服务”论:媒体是不是金钱的奴隶
  ·特稿:通稿加红包 到底是谁败坏了采编作风
网友评论:
   ·从11名记者“中招”说起      ·没有钱,媒体会怎样  ·有偿了就是新闻
   ·收下“金元宝”,记者干了啥?   ·记者与红包      ·传媒业薪酬揭密
有偿新闻形态分类
1.接受劳务费等红包、有价证券、礼品,获取各类消费、好处,如餐饮、旅游、入学、住房和为亲友解决工作问题等,这是最为典型的有偿新闻行为。虽然兑现“有偿”,可能会采取延时拖后或提前进行感情投资等变异方式。

2.以新闻为诱饵换取经营利益(如广告、发行)或赞助。

3.以内参、曝光等为要挟,迫使对方提供钱、物、好处等。

4.媒体给采编人员下达创收指标,从而使有偿新闻堂而皇之地成为经营创收手段,如有偿组版、联办节目。

5.不同媒体、新闻单位(包括记者编辑)之间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背景而互相交换新闻。

6.某些中介、公关公司以盈利为目的,非法运作(实为经营)新闻。

相关专题

关注新闻记者群体

《纽约时报》假新闻事件
  1禁止有偿新闻政策纷纷出台>>
  • 媒体开始“整风”着力解决有偿新闻虚假新闻 (10月29日 09:40)
  • 央视再反有偿新闻 新人多和诈骗增加是主因 (10月11日 13:31)
  • 央视再反有偿新闻 新人增多和防诈骗是主因 (10月11日 12:39)
  • 中宣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坚决清除有偿新闻 (10月9日 13:43)
  • 杜绝有偿新闻 全国娱记出台自律公约 (10月9日 13:39)
  • 全国地方媒体联合发出倡议:新闻要加强行业自律 (10月9日 13:35)
  • 新华社将坚决查处社内极少数人员违纪违规行为 (10月9日 13:21)
  •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举报电话 全面清查“三乱” (10月9日 13:20)
  • 遏制传媒违纪违规 我国确立报刊警告制度 (10月9日 13:14)
  • 媒体该不该花钱买新闻-访人大新闻学院博导喻国明 (10月9日 13:08)
  • 中央电视台8日发布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声明 (10月9日 10:05)
  • 新闻界呼吁净化队伍 记协公布违纪举报方式 (9月30日 09:17)
  • 11名记者因采访山西繁峙爆炸案违纪被查处 (9月27日 09:40)
  • 记者设下色情陷阱 娄底第一贪案发落马(图) (9月12日 10:01)
  • 湖北省出台新闻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六不准” (7月15日 09:36)
  • 严禁借非典搞有偿新闻 河南媒体公布举报电话 (5月13日 11:17)
  • 严禁借非典搞有偿新闻 新华社等公布举报电话 (5月9日 10:25)
  •   2有偿新闻是罪恶之源>>
  • 从“有偿新闻”到“有偿不闻” (11月14日 15:57)
  • 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强调 有偿新闻就是腐败 (10月21日 10:28)
  • 《纽约时报》记者造假与新华社记者违纪受贿 (10月9日 15:02)
  • 热点分析:新闻媒体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0月9日 13:32)
  • 东方体育日报:要采访吗 给钱! (10月9日 13:27)
  • 假如骗子真的是央视编导 (10月9日 13:23)
  • 一男子假冒“新华社副社长”在湖北诈骗被抓 (10月9日 13:18)
  • 记者节特稿:某些记者一些见不得人的“小秘密” (10月9日 13:10)
  • 安徽界首市取缔一印制非法小报的“地下记者站” (10月9日 13:01)
  • 讲述编辑部故事--一个文化骗子的自白 (10月9日 12:59)
  • 网友评论:谁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罪人”? (10月9日 12:47)
  • 南京博物院拍卖考古行动采访权引发争议(附图) (10月9日 12:44)
  • 繁峙矿难事件再揭新内幕:受贿记者不止11名 (10月9日 10:13)
  • 终审裁定驳回上诉 京城记者因受贿被判八年 (10月8日 11:32)
  •   3探索铲除有偿新闻之路>>
  • 抵制有偿新闻 监督者更要有接受监督的勇气 (10月9日 14:54)
  • 新闻腐败及其对策 (10月9日 14:03)
  • 有偿新闻的本质及其法律责任 (10月9日 14:00)
  • 党报应从源头上治理“新闻腐败” (10月9日 13:58)
  • 媒体有偿新闻的“七大卖点” (10月9日 13:56)
  • 媒体“三陪服务”论:媒体是不是金钱的奴隶 (10月9日 13:54)
  • 现象、本质与假新闻 (10月9日 13:29)
  • 传媒扮演的是恶棍角色,抑或抢劫犯角色 (10月9日 13:06)
  • 评论:新世纪媒体如何从容行使“监督权” (10月9日 13:03)
  • 河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杨永德访谈 (10月9日 12:53)
  • 《南方周末》封面文章:中国媒体的责任与方向 (10月9日 12:18)
  • 新闻记者担负神圣职责 要做到“富贵不能淫” (9月28日 10:23)
  • 牢记伍新勇这一课 (9月27日 12:06)
  • 面对新闻行业内部腐败 记者的倒下说明什么 (9月20日 15:15)
  • 北京某报记者一篇曝光稿件勒索18万成阶下囚 (2月9日 11:06)
  •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专家:报刊管理的六大问题 (1月21日 14:10)
  • 网友调查
    您对有偿新闻的态度是:
    正常,企业、媒体、记者都要吃饭嘛
    无所谓,人们有能力判断是非曲直
    痛恨,有偿新闻有损媒体公信力
    其他
      
    您对收红包记者的态度是:
    严惩不怠,清除出新闻队伍
    批评教育,加强监督管理
    收红包不等于受贿,不予追究
    其他
      
    您对存在有偿新闻的媒体态度是:
    厌恶,坚决不再看了
    失望,但还是要看
    无所谓,照看不误
    其他
      
    您认为有偿新闻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选\):
    记者职业操守差
    记者福利待遇低
    市场恶性竞争的结果
    监督管理不够
    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其他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