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科技时代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刘韧专栏 > 刘韧《企业方法-中关村财富之源 》连载12




刘韧《企业方法-中关村财富之源 》连载12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3月30日 17:28:42 计算机世界 刘韧

  不设假想敌

  从第一台实达PC到现在,实达PC一直在用联想QDI主板,对此,集团内部有不同意见,但贾红兵坚持,理由是 :"联想用QDI,实达也用QDI,用户总不会因此对实达PC的质量产生怀疑吧!"联想推"幸福之家"软件,响应的 只有实达PC和TCL电脑。有人对此很不理解,问贾红兵,你一开始做品牌,怎么就用联想的软件?贾红兵说:"我不这样 想问题,装了联想'幸福之家'的实达PC要比联想便宜一两千元,这对用户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只要是对实达PC发展有利 的事情,我就做。相对面子,客户需求更重要。'幸福之家'确实对吸引用户购买有好处,我们一时又开发不出来,为什么不 能捆绑它?实达PC不设假想敌,我们始终将联想当作学习的榜样。"联想推功能电脑和应用电脑概念,贾红兵认为这个概 念不错,就打电话给联想副总裁杜建华问:"要是联想没有什么意见,实达也开始推这个概念了。"

  采访手记

  贾红兵经常只身一人在中关村逛,同中关村的柜台老板们攀谈,询问他们配件进货的价格,向他们讨教降低机器 价格的方法。1998年3月,实达PC上海促销前,贾红兵跑遍了上海各大商场的电脑柜台,询问清楚了各种品牌的价格, 仅报价单,贾红兵就装了整整一公文包。

  让习惯于实战的贾红兵坐下来,清谈管理实在是难为他了。贾红兵一面大口大口地抽烟,一面低头苦想,最后,贾 红兵还是说,他谈不出那么多虚的。

  贾红兵认为自己管理实达PC其实很简单,一切都好像水到渠成。处理内部关系上,贾红兵坚持将"关系简单化" 。"我从来不和任何人拉拉扯扯,吃吃喝喝。到实达快两年了,叶龙家我一次也没去过。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为员工提供一个 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可以一心一意做事,用不着考虑自己的一举一动会得罪谁。"对外,贾红兵强调"正直经营"。实达 PC今天降价,如果哪个销售人员趁用户不知道降价的消息卖出一个特别高的价格,那么,这个销售人员不但不会因为多赚了 钱受到表扬,反而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实达不是不想多赚钱,但赚钱的点子不能想歪了。一个公司要做大,就必须保持一股 正气,保持靠正当经营,靠产品生存的信念。一个公司如果整天想着算计和投机,那么,这个公司永远只能是小公司。"贾 红兵吸引人才的方法是向他们讲明,"在实达,大家是在做和联想、方正、同创竞争的事,明天还要和IBM、HP竞争。让 大家感觉到自己在做很有意义的大事情。"在贾红兵眼里,规章制度虽然有用,但员工真想偷懒,还是有偷懒的办法。"现在 我们的计算机整天连在网上,员工全都按时上下班,但他不想做事,可以一天到晚在网上'冲浪'。"所以,贾红兵调动员 工积极性的办法是不断地给员工培训,给他们学习的机会。"只有他们觉得在实达能够学到东西,他们才会甘心住民房,才会 不太计较工资待遇。有些人学好了想走,那是没办法的事,但肯定还会有想学的人进来,中国的人很多。"进实达之前,贾 红兵前前后后办过四个企业,都没有成功,所得出的经验教训是:办企业一定要办到自己可以驾驭的范围内,企业并不是办得 越大越好。"中国很多企业垮掉的原因就是办到了自己没有能力驾驭的范围中,办到了自己不熟悉的产业中。""办企业关 键不在于比一时的高低,而在于长久的发展。一个企业一下子托起来比较容易,但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很难。所以,一个企 业对其发展战略的研究一刻也不能停,一个项目即使一时赚钱,但如果没有长期竞争的实力,也要割爱停下来。"叶龙说到 实达PC不太喜欢用"成功"这个词,他觉得"PC的天"变化太快,现在不错的品牌两年后没了是很自然的事。

  贾红兵现在开的车是他干新亚太挣钱买的。叶龙说,他已经考虑到新加入实达的骨干怎样和实达长期利益共享的问 题。

  实达1996年上市的时候,通过员工持股达成了利益共享,1996年之后,如何重新构造实达新的利益共同体 平台,实达这几年做过一些探索,使用过利润分成、增配内部员工股等办法,但叶龙认为力度还不够,新的办法最迟1999 年上半年会明朗化。

  

  (实达PC挤过独木桥)SM(企业方法--中关村财富之源SM)KMBAM1,实达PC挤过独木桥 

  1996年,联想PC勇登国内PC市场头把交椅,在这种士气鼓舞下,从1993年起一直沉默的国产PC品牌于 1997年重新活跃起来,市场上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数十家国产PC新品牌。

  这当中有业界宿将四通、华胜、紫光、同方的自有品牌;有海星、和光这样以前以渠道著称的公司推出的自有品牌 ,也有新参加PC市城逐的家电新军海信,更有一些以前听都没听说的公司推出的崭新品牌。

  尽管1997年的舆论已经以美国为例警告中国PC的独木桥挤不下这么多品牌,但非要挤上PC独木桥的新品牌 都自信有能力将别家从桥上挤下去,自己徜徉而过。

  实达PC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披挂上阵的。当初决定做PC的时候,实达总裁叶龙也没料到会有这么多品牌同时上, 而且等CM(18实达PC在1997年9月1日挤上独木桥CM)FL)(24。22(1,1),DY-WKH21H K195"H5"HZ叶龙只投了2000万元,一年之后就收获了一个赢利1500万元的实达PC,太让人羡慕了,但不 知叶龙任用贾红兵的眼光算不算投资。

  的时候,时间已经比其他新品牌晚了许多。

  因此,当实达PC上市的时候,舆论普遍的反应是:"实达终端做得好好的,怎么也来FJFE941FJJ PC这个浑水?!"大家都没拿实达出PC这件事太当回事,实达PC只是众多PC新品牌中的一个而已,并没有什么可圈可 点之处。

  但是,等到1998年年终算账,实达PC却成为众多新品牌中最亮丽的新星--销售量达到15万台,赢利达到 1500万元。这个成绩标志着:H实达PC只用一年多时间就从5HZ19975H年的PC新品牌混战中冲了出来,挤过 独木桥,加入了由联想、方正、同创组成的PC第一阵营角逐。

  背景1997年6月30日,实达电脑公司成立。7月5日,鼓岭集训班上,贾红兵提出实达电脑发展的核心 理念。联合舰队计划出台。8月29日,实达系列微机产品发布暨展示会在福州举行。8月30日,实达电脑在北京、上 海等五大城市开始巡回展。9月,实达电脑月销量突破2000台。10月7日至8日,实达电脑第四季度市场工作会议 在福州召开,决定生产线扩建、申办生产许可证、导入ISO9001、建立蜂巢工程等大事。10月,推出实达首次促销 活动"共享蓝天在金秋"。10月底,发展合作伙伴达135家、建立了30家专卖店。11月,确立了走低价位、经济 适用型的路线。发布面向证券、教育系统的大地系列和高性能、低价位的蓝天E系列。

  H1998年2月,提出了"闯万台关"目标。3月,顺利完成"闯万台关"目标,月销量稳定在万台以上。 3月26日,在北京召开了实达电脑首届代理商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实达PC1998年主要市场目标将集中于家用市场。 4月,提出了"网际网"营销新概念,与连邦、S300软件连锁组织签定代理合作协议。

  5月,完成了8个大区客户服务中心和16个识维修点的建设,提出了"专用机种"的PC新概念,OEM联想" 幸福之家"。7月1日,正式开通24小时全年无休免费咨询电话。7月3日,年产20万台的实达电脑芜湖生产基地正 式投产。8月6日,实达电脑98机构整合方案正式出台。12月,实达电脑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H199 9年1月,实达电脑通过了CCEE安全认证。3月底,实现第一季度销量超过4.5万台。

  主流梦想从1988年实达成立那天起,实达人心里就一直揣着一个PC梦,并在1992、1993、199 4年多次尝试过做实达品牌的PC,一年销量一两千台,主要销在福建,规模小,没什么影响。但这些不算成功的尝试没能使 久做"非主流"外设的实达放弃"做主流PC"的梦想。

  1997年春节前夕,叶龙进京拜访当时的电子部计算机司司长杨天行,杨天行建议实达做PC,并向叶龙透露了 电子部将重点支持国有品牌PC的信息。

  

  杨天行的建议正中叶龙下怀,回到福州,从2月到5月,叶龙主持实达上下就"做不做PC"进行了多次研讨。当时 不少人提出,实达到1997年再上PC已经太晚了,联想PC已经做得很大,实达再做,没太多机会。

  

  叶龙极力主张做PC的观点旗帜鲜明:"实达要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没有主流产品,仅靠终端和打印机肯定不 行。""终端利润还可以,但是它的销售额比较小,不足以支撑一个大企业。""实达再发展需要一个大产品来扩张,实达外 设虽然做得出类拔萃,但传统终端的前景已经能够看到,不会维持很长时间的增长。"H不在本来优势的外设项目上加大投 资,而是分出一部分资源做PC,PC没做成,外设优势又丢了该怎么办?叶龙称,自己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叶龙认定 H产品的多元化和产业的多元化是两个概念。

  "中小公司应该守住核心技术只做一两个产品,但实达作为一个大公司,肯定要做信息产业里的产品多元化。因为任 何一个产品都有起落的时候,一个大公司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将命运全寄托在一两个产品上肯定不行。""当然,终端在资源 配置上肯定会排在PC之前,当资源不够的时候,我们会优先对优势产品进行足够的投入,不会平均投入。现在实达资源够, 所以该上PC。"叶龙要请比自己"出道"还早的贾红兵1996年8月8日,实达上市后,资金充裕,品牌知名度提高 了许多,多年做外设所形成的客户基础也比较扎实,做PC只缺领军人物。

  PC总经理人选,叶龙明确提出从外面请。"从实达内部抽人做PC有两个问题:第一,实达内部的人对PC认识 和理解不够。外设和PC区别很大,PC变化非常快,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变一次;外设三个月,甚至半年才变一次。用运 作外设的模式运作PC,很难成功。其次,实达原有的人才已经被赋予了重任,很难再分出精力兼顾PC。"叶龙找到贾红兵 之前,找过另外几个人,总觉得还不太合适。

  贾红兵"出道"比叶龙早,曾经与何志毅、胡钢并称福建计算机三巨头。1988年,实达创业之初,贾红兵任总 经理的智达公司就已经有了几百万元的资产。实达创业者当年曾感慨:"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做到像智达这么大啊?"实达、智 达一字之差,实达在外面做业务,时常被误认为是智达,让实达人挺尴尬。

  但是到了1997年,贾红兵风光不在,1997年的叶龙不仅当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还成为了中国计算机 界年轻的"十五大"代表。

  这种背景下,叶龙该以何种"大度"请贾红兵,贾红兵以何种方式"屈尊"进实达,双方都必须具备很好的心理素 质才行。而且,在实达内部,中层有些骨干对从外面请人做实达PC有情绪,觉得实达没有将机会留给自己人。

  贾红兵关掉自己的公司给实达打工智达不了了之,"新世纪电脑"惨败,尽管都有很多外在原因,但贾红兵还是 认为自己无论如何解释都难逃其疚,觉得自己没有多少脸面"再跟这个人见面,跟那个人见面"。贾红兵引身而退,领着办新 世纪剩下的四五十人,不声不响地办起了新亚太公司。贾红兵从"场面"中消失了两年。

  (20。22(9,7),DY-WKH15HK195"H熟悉贾红兵的人说:"老贾最辉煌的时候不是现在,当 年办新世纪的时候,老贾躺在美国的宾馆里指挥国内的生意。对于已经辉煌的贾红兵该如何看待现在的成绩和努力?HK)

  新亚太起点很低,只有50万元注册资金,业务是代理HP产品。1996年,新亚太营业额为8000万元,是H P优秀代理商。因为新亚太是贾红兵和一些骨干员工的持股公司,所以,尽管新亚太业务做得不是太大,但贾红兵他们个人的 收益都很好。

  新亚太两年是贾红兵赚钱最多的两年,但贾红兵做大企业的心没死。要将新亚太做大,贾红兵不担心市场不够大, 但苦于资金不够,靠HP给的一些信贷额度支持,很难成大事。

  1997年,贾红兵一个管内务的副总经理要去实达,帮助实达和DEC合资办工厂,贾红兵没拦她。临走前,这 位副总问贾红兵去不去实达,并对贾

  红兵说,实达有可能做自有品牌的PC。

  副总走了没多久,一位记者前来拜访贾红兵。期间,该记者和叶龙通了个电话,电话临结束,他问贾红兵要不要向 叶龙问个好,贾红兵接过电话和叶龙寒暄了几句,叶龙在电话那头突然说,要找时间和贾红兵好好谈谈。

  

  叶龙找贾红兵正式谈之前,先让自己的副手到贾红兵那里探了探口风,问贾红兵愿不愿意来实达。

  考虑到自己出道比叶龙早,现在却要去给叶龙当部下,而且,去实达论挣钱也没有在新亚太挣得多,贾红兵没有一 口答应下来。贾红兵回去和新亚太员工讨论去实达的事,大家比较一致地认为:新亚太办了两年,虽说也赚了一些钱,但不稳 定,公司未来怎样长期发展,没有很明确的方向。大家基本上同意一同去实达。

  贾红兵进实达做PC,不只是他主观上愿意不愿意的事情,反过来,贾红兵也要通过实达高层的"考试"。贾红兵" 答卷"很出色,答完题,贾红兵只在外面等了十分钟,就被通知"没什么问题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新亚太怎么处置。贾红兵主动提出不要实达收购,也不要实达兼并,只要实达拿出50万元补贴一 下新亚太短时间内清库的损失就行。实达马上同意了这个方案。

  贾红兵提出这个方案基于两点考虑:实达一下投2000万元进来,新亚太要参股,只能占一点点股份。"一点点 有什么用!还不如将货卖完,将钱分了,把人带进实达组建新公司,让实达做100%的股东。再说,购并、控股等运作方式 ,都要经过很烦琐的审计,很耽误时间。"其次是"真正要进一个企业做,要价太高也没什么意思,何况我们还没有真正做起 来呢?"5月,贾红兵和实达谈完,6月,新亚太关门。

  贾红兵不是一个人进实达,是一批人,贾红兵办过很长时间公司,有现成的一套文化和理念,贾红兵带来的文化会 不会和实达原有的文化不相容?这一问题,叶龙认真权衡的结果是:"PC运作非常快速,它所产生的文化和外设文化不一 致是很自然的事。既然我们要将PC做成实达的主流产品,那么,实达就应该逐步接受PC的文化。"贾红兵是外人,叶龙 怎么敢一下子将做PC这样重的担子托付给他?"实达历史上就是这样过来的,1995年,实达和福建省外部设备厂强强联 合,重用了外部设备厂的骨干。每年,实达都会从外面进一两个人,实达很愿意让他们挑重担,让他们去试。""通过几次接 触,就看准一个人不现实,所以,实达不会一下子赋予这些人很高的职务。贾红兵一来也没给他副总裁的位置,等大家都看出 他的成绩,1998年10月,没等年度结束,实达就提他当副总裁,而且排位很靠前"。

  "反过来说,贾红兵心态也比较好,他来了,没有和我提要担任什么职务,而是扎扎实实做他的PC总经理。做好 了,他也没有和我提要怎么样,反而,我们觉得应该给他承认。"贾红兵总结实达PC脱颖而出的经验时,将叶龙放权列为 很重要的一条。一开始,实达安排一个副总裁指导实达PC,贾红兵觉得很难和他相处,就打电话跟叶龙说:"算了吧,还是 你来分管实达PC,或者另外换一个领导。"叶龙很快接管了实达PC。叶龙来管,贾红兵很舒服,因为,"只要我们报上去 的东西,他基本上都同意,基本上都放手让我做,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我毕竟是从外面来的人。"叶龙说他这样做理所 当然,"集团原有的人,包括我在内对PC都不太熟悉,不太熟悉,就不好太多发言。"

  

  贾红兵的过去贾红兵的失败比成功多。

  1984年,贾红兵随何志毅办厦门东南电子有限公司,贾红兵是"大内总管",负责进出口、内部管理和政府机 关协调。东南公司主要业务是代理北极星计算机,业绩不错,但因为投资方追求既得利益,要求分红,而何志毅、贾红兵想将 企业办大,不愿意将利润分掉的分歧,导致何志毅、贾红兵集体辞职过两次,最后东南电子不了了之……1986年,贾红 兵随何志毅回福州创办福建势算机系统工程公司。这个公司是福建势算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为避免这个公司重蹈东南电子的 覆辙,何志毅和贾红兵策划创办了智达公司,让福建势算机系统工程公司成为智达最大的股东,但智达还有其他外资股东。贾 红兵是智达总经理,何志毅是董事长。何志毅长期在国外学习,智达由贾红兵打理。

  1987年,智达和一家香港公司合作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智达PC,一年销量一千多台,当时全国的建行系统几乎 都在选用智达PC,智达在国内创出了一定名气,公司发展到二三百人。

  1989年,何志毅从美国回来,升任福建势算机公司总经理。贾红兵称"这下坏了。"何志毅当了母公司总经理 后,马上调贾红兵去母公司任微机事业部总经理,掌管PC业务。贾红兵不愿意去被他称为"大国营"的福建势算机公司,上 班十天就从岗位上逃回了智达公司,原因是:"我刚给微机事业部发了12元劳保,就有人说我贾红兵乱发钱。而且,以前办 公司,没有人到我家谈工作,到了'大国营'后,很多人朝我家跑,这个人讲那个人的话,那个人讲这个人的话。人事关系太 复杂了,很烦。"何志毅想通过改造国有企业的办法将事业做大,贾红兵想另起炉灶将事业做大,两人的矛盾不可调和。

  贾红兵的一个手下被母公司除名,愤怒的贾红兵带领智达28名骨干一齐辞去了公职。辞职会上,贾红兵上台宣读 辞职报告,宣读完毕,底下鼓掌,贾红兵领着28人退出了会场。贾红兵等人的辞职在福建引起了震动,这是福建省第一次有 这么多知识分子集体辞职。

  贾红兵一班人辞去公职并非想离开智达,他们天真地以为自己只是辞去了福建势算机公司的公职,而智达不只福 建势算机公司一个股东,其他股东依然可以聘用他们干智达。

  但是,福州市经委的工作组很快进驻智达公司。贾红兵一看形势不好,赶快写材料向社会说明情况。贾红兵一边写, 手下一边打印,三十多页的《我们为什么走上辞职的道路》很快散发到了福州市各大机关单位。但最后智达这个公司还是被停 业了,尽管很多股东不同意。

  智达关闭之前,贾红兵已经感到形势不妙,就找到一个外商,嘱托他注册新世纪公司,智达一关门,贾红兵立即领 着智达的一批骨干开始了新世纪的创业历程。

  这段故事后来被人写成小说《反水》,刊登在《小说家》上,后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贾红兵在小说中叫欧阳 凯。

  新世纪营业额很快做到了两个亿,组建成了集团。新世纪品牌PC的年销售额也达到了五六千台,这个销量当年在 国有品牌中可以排第五、第六位。新世纪成了福州开发区的一面旗帜后,开发区参股了进来。

  今天,贾红兵承认自己那时有些沾沾自喜。"新世纪注册资本才1500万元,但为了做形象,新世纪贷款三四千 万元盖了两座大楼,一进福州开发区第一座楼就是新世纪的。

  但是,在1993年,新世纪PC和国内其他品牌PC一样遇到了国外品牌沉重打击,新世纪PC靠直销,走行业 用户,但是银行用户在1993年下半年全部转型到了A、康柏和HP原装机。行业渠道兵败如山倒,新世纪资金一下流不动 了。

  此时,贾红兵看到了代理HP产品的前景,也从HP那里谈下了代理资格,但是,做代理,没有足够的资金做不大 ,新世纪盖大楼欠了银行三四千万元贷款,此时再想从银行贷钱很困难。

  贾红兵找到银行,银行对贾红兵说:"我们知道新世纪是你负责,但是,你只是一个雇员而已,你不能代表股东,要 贷款找股东拿资产来担保。"但是此时,贾红兵的股东们一看新世纪遇到困难,全都收了回去。给新世纪投资的是些香港公 司,它们的投资在新世纪前几年业绩好的时候都收回去了,现在一看大势不好,就不愿意再过问新世纪的事了。

  )(贾红兵天天给香港的股东们发通知,要求开董事会,总没回音。"当时只要有2000万元投进来,企业马 上就可以活起来。代理HP那几年很赚钱啊。""现在可以采用让股、卖股等手段筹集资金,但过去没这些办法。"贾红兵 苦撑了整整10个月,董事会还是开不起来,银行三四千万元贷款的利息也开始偿还不起了。1995年底,银行冻结了新世 纪的账户,新世纪大楼被银行"接管"。

  就这样,新世纪这个曾经发展到六七百人,和实达一起并称福建势算机产业两面旗帜的公司陨落了。)

  

  上山集训1997年6月30日,实达PC成立大会召开,贾红兵站在台上慷慨陈词之余往台下一看,看见的全是 跟随自己多年的人。贾红兵带到实达的人一共有40多个,这些人在采购、技术、销售、市场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实 达PC成立之初就有一支富有经验的队伍是实达PC能够脱颖而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开完誓师大会,贾红兵将这支队伍拉到福州郊外一座山上培训。贾红兵听过原HP中国总裁程天纵有关"管理过程" 的课,这个课程涉及怎样确立企业目标,怎样进行过程控制等内容。

  上山后,贾红兵一个人给这支队伍培训了7天"管理过程"。

  这7天的培训不只是理论探讨,7天培训下来,实达PC的企业目标明确了。上山之前,集团想让PC公司既做实 达PC又做DEC PC代理,经过对企业目标的讨论,贾红兵他们决定只做实达PC,不做DEC代理。因为"一心不能二 用,实达PC暂时没有余力再做DEC代理"。

  LMKH9HK265"H因为要干大事,要做有意义的事,这批人放弃了自己的小生意,为实达打工,看中的是舞 台以及自身能力的提高。用贾红兵的话说就是,"本事学成了,又不能和实达共享利益,真要出去自己创业,我也不拦着"。 HK结合过程控制分析,实达PC明确了研发部门什么时候出产品,生产部门什么时候建工厂,销售部门何时出去建销售 点的时间表。实达PC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财务制度也在这次培训上初建雏形。

  贾红兵自豪地称,他的队伍上山时还是一盘散沙,下山时已经形成了团队,而且,"每支团队都有自己的计划,下 山就能照计划做"。


 相关链接
宋朝弟变了(2000/12/12 10:45)
《中国.com》连载:致谢(2000/11/28 15:41)
《中国.com》连载:后记(2000/11/28 15:40)
《中国.com》连载:Internet也是我们的(2000/11/28 15:37)
相关专栏:刘韧专栏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