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企业信息化 > 新浪信息化专题 > 正文

企业信息化需要架构式平台化管理软件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1日 10:10 新浪信息化频道

  在一次研讨会上,一位国有大型企业老总私底下对笔者说,他现在一听到“信息化”就头痛,那么多的系统,今天是财务软件,明天是ERP,再过几天又是什么物流、SCM、CRM,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道理,经常连听也听不明白,就更别提记得住记不住了。

  这位企业领导的烦恼可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实施ERP以前,企业可能有几十种管理软件,甚至一个部门都有各自的几套,等到ERP实施以后,一些部门级的应用软件被ERP集
成和取代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即在ERP以外,仍然有相当多的系统存在,例如SCM和CRM等。转眼间,企业的应用系统又多达十几个了。

  “有没有这样一种软件,它能够覆盖到我的几乎所有的管理需求,用了它的其中一个软件以后,其余的只要象搭积木一样往上添加就可以了?”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新兴的架构式平台化管理软件技术。目前,国内外采用架构式平台化技术的管理软件有SAP的mySAP.com,博科资讯的OPEN9000

电子商务套件系统,用友的NC系统和金算盘的VP管理软件平台等。

  什么是架构式平台化?

  架构式平台化技术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软件设计模式,通常也被称作构件化或平台化,其特点是具备了一个共同的软件开发平台,所有的功能性构件,如财务软件、电子商务、管理软件等,都基于这样一个公共平台进行开发,通过各个部件的搭配和组合使用,使得企业的管理应用可以实现无缝化平滑连接。

  与过去的模块化软件不同的是,架构式平台是由建立在一个共同平台上的功能更细分化的一个个部件组成,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可以独立使用,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又以可实现相互间的无缝集成。因此,架构式平台化具有比模块化软件更大程度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不仅可以根据客户当前的需求进行选择和搭配使用,而且具备了更好的二次开发接口。目前,架构式平台化技术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软件企业的重视,并投入相当大的精力进行产品向架构式软件进行转型。

  客户需求推动架构式技术发展

  作为国内最早将架构式平台化技术应用于管理软件中的软件企业之一,博科资讯一直以专注技术的务实作风而著称。博科资讯董事长沈国康认为,推动架构式平台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的直接因素是客户需求。

  目前,ERP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管理应用之一,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软件工具,而且也是企业管理思想和行业应用经验的精华。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除了ERP以外,还有相当多的其它的应用软件,ERP并不包括这些应用,也无法将它们集成在一起。为了实现ERP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交换和互动,必须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对接和开发工作,同时每一次版本的升级都需要数据接口进行相应的维护和调整,给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负担和浪费。于是,具备统一的架构和数据接口,更高的集成度和开放性的架构式平台技术应运而生。

  由于采用了统一的架构和数据接口,采用架构式平台的管理软件可以覆盖到企业的各个应用,。企业不必考虑这个系统需要做哪些调整,明天另一个系统又需要做哪些配套,而只要在统一的、开放的系统架构下面,就可以将所有的应用自由地组合、选取使用了。这对于那些被各种系统和名词弄得不胜其烦的企业老总和信息主管们来说,架构式管理软件无异于是一种“包打天下”的利器。

  架构式管理软件的发展现状

  据沈国康介绍,博科OPEN9000系统从1998年开始着手规划和设计,是国内最早开始着手向架构式平台化转型的产品,因填补国内空白而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优秀项目。在少做广告甚至是不做广告的销售模式下,秉承高端低调的风格获得用户的信赖,成为管理软件客户满意度最高的企业,以及项目实施成功率最高的企业,CCID因此给博科集团颁布了“物流及SCM解决方案用户满意金奖”、“制造业ERP实施方案用户满意度金奖”两项大奖。

  目前,博科OPEN9000系统已经发展到了V3.0版本,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并获得了1999年度IBM全球设计方案大奖。由于采用统一的架构式平台,使得OPEN9000系统具备定制化和可以二次开发的特性,具有个性化、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开放性,覆盖了高端财务软件、中高端ERP、物流管理、电子政务等领域。

  另外,东软金算盘和用友也在今年推出了与类似的VP管理软件平台和NC系统,由于推出时间较短,在技术成熟程度和功能覆盖面方面尚待市场检验。无疑,博科OPEN9000是国内起步最早、发展最成熟的架构式管理软件,在博科OPEN9000的带动下,架构式平台化技术正在成为国内管理软件的技术主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