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药业集团是一家以中成药制造为主、兼营医药贸易的大型企业集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为全国中药行业第一家特大型企业。
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药业)由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属下十一家企业于1997年重组而成,同年十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广州药业麾下拥有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八家中成药制造企业及三家大型医药贸易公司,如陈李济、奇星、敬修堂、潘高寿等,是我国最 大的中成药制造企业。
1999年12月,广州药业开始引入世界先进的SAP R/3系统,经过两年多的逐步实施和优化,广州药业成功地将SAP的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与我国悠久的中医药制造历史和文化结合起来,建立起先进、规范、高效、低运营成本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1997年,刚刚由十一家企业组成并在香港上市的广州药业,公司的管理层随即发现,要将这么多久负盛名的传统中医药制造企业捏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公司旗下八家制药企业各有各的信息系统,不仅不能有效接口,而且,数据不统一,甚至物料编码不一样,造成整个集团信息收集效率低下。1998年,在参观了上海三菱、拜耳、康佳等十多家企业之后,广州药业决心上马ERP系统。
1998年初,广州药业在普华永道公司的咨询下进行了ERP项目的选型。普华永道根据企业规模、组织架构、行业特点等诸多因素,最后推荐了SAP作为广州药业的ERP系统。选择SAP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全球前10家最大的制药企业中,有8家是SAP的用户,如JJ(强生)、Lily、辉瑞制药、默克、施贵宝等。
由于广州药业的企业结构复杂,在选择实施方案时也变得极为困难,经过由广州药业、SAP、德勤等组成的项目小组的仔细研究,最终确定了一套最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即在下属8家(后合并为7家)企业中选择4家做试点,将SAP R/3物料管理、生产计划、销售与分销、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质量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7个模块同时上马,分步实施。
1999年12月到2000年4月的四个多月里,项目组首先进行了业务流程重组(BPR),即在下属各企业现有的流程基础上,按照ERP的标准规范,定义出未来系统实施后的流程——TOBE流程,并进行流程优化和重组。2000年4月,广州药业下属各企业纷纷开始SAP项目实施。2000年6月,陈李济药厂成功上线,系统运行稳定,并顺利通过广州市财政局的财务评审,新旧系统切换顺利;……2001年5月,潘高寿药业成功上线,新旧系统并行;同时,敬修堂药业进入实施……;2002年9月20日,最后一家企业广州羊城药业的系统宣布上线。
清晰规范的业务流程和高效的实施为广州药业构建起一个集中、整合集团企业资源的ERP系统。经过两年多的分步、分阶段实施和稳定运行,广州药业的SAP项目已经在实现预定目标的基础上,开始向着流程更优化、效率更高的目标迈进。在采购和物料管理方面,实现了降低库存、降低采购成本;在生产控制方面,做到了生产流程的标准化,加强生产计划和控制;在财务和成本控制方面,实现了细化和加速财务运作、增强成本控制和考核;在质量控制方面,实现了严格按照GMP要求加强质量控制程序;在集团化管理方面,通过统一的财务体系和数据,形成了集团内部、跨企业的统一平台。
到2002年上半年,广州药业营业收入已经超过30亿元,同比上升13.4%。广州药业副总经理何舒华认为,“通过实施和推行SAP R/3系统在医药制造和销售中的应用,减少经营成本,提高毛利率,对广州药业的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SAP与中国医药行业
SAP成立于1972年,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多夫市,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全球第三大独立软件供应商。早在八十年代,SAP就开始了同中国企业的合作,并取得了相当多的成功经验,至今已经有350多家中国客户选用了SAP的解决方案。
目前,全球500强中有80%的企业选择了SAP的解决方案,并且在全球医药企业前10强中有8家是SAP的用户。现在,SAP正在将这些成功经验应用到中国的医药企业,其中包括广州药业、太太药业等大型医药集团,为这些企业带来了世界医药行业的“最佳业务实践”。
采用的SAP R/3系统模块:
物料管理(MM)
生产计划(PP)
销售与分销(SD)
质量管理(QM)
财务会计(FI)
管理会计(CO)
固定资产管理(AM)
系统:HP370和N4000
数据库:Oracle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