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电使用低频化 产品设计需找准用户刚需

2017年01月16日 08:00 新浪综合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家电网

  如今,人们工作越来越忙碌,而家电似乎也越来越被冷落,使用频率越来越低,以下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空调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打开;电视只在下班后无聊时打开,打开声音不见其人;豆浆机和榨汁机买回家使用两天然后就放在角落数月;空气净化器、咖啡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小家电反而更加低频化,五颜六色的灯饰只打开最省电的那一盏……是不再追求新鲜还是新鲜感过了,生活回归了本质。

  除了冰箱之外的其他大多数家居都不具有每天使用的刚需,人们在随着科技和智能发展产生的各种家电产品使用中未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快乐,是人普遍幸福感降低、三分钟热度还是智能家居只是附加价值,而实际价值不如一张回到家就可以休息的床或者依靠的沙发。

  维基百科上对智能家居的定义是:智能家居(smart home, home automation)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是在互联网影响之下物联化的体现。

  智能家居作为智慧城市的微观组成部分,“智慧城市”概念来自于IBM实验室,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引发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继Nest被Google收购后,Google接着收购Dropcam,利益诱惑引来了许多跨界公司。越来越多的企业紧随其后纷纷涉足智能家居领域,且大多为互联网公司。家电品牌在智能家居领域打起保卫战。2014年苹果推出Home Kit智能家居平台,飞利浦、海尔成为苹果的合作厂商,三星收购Smart Things,LG开始行动。家电、互联网、手机如小米等不同类型的企业纷纷看好智能家居,作为负责家居本行的家电厂商最先推出智能家居产品,产品概念很先进,直到现阶段,智能家居仍未褪去“炒作概念”的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智能家居最有利的莫过于传统安防企业,其优势在于长期积累无法超越的技术,缺点在于技术公司并不直接面对用户,面向终端消费者并非是他们的强项。在产品理念上,“工程师文化”的影子过于浓重。其往往更倾向于立足内部思路进行设计,而忽略了客户、合作伙伴与用户的需求。在物联网领域,安防企业面对的受众通常来自复杂庞大的联网设备生态系统。因此,考虑到其差异化需求、目标、服务要求及期待,制定决策需要以了解目标客户为基础。

  安防领域人士认为,工程师如何摒弃“工程师文化”去考虑人性化和用户体验,而不仅仅着眼于“性能”,将智能过的家居附上开发人员的影子,硬塞给渴望因智能给生活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体验的用户。有工程师则认为:“我只是一个工程师,考虑不了那么多,用户体验应该由产品经理去想。”

  实际上,设计是为目标客户服务的,而非为企业自身服务,无论是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安防设计上,还是产品功能的智能理念上,用户的体验始终为王。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提高用户体验感是智能家居的关键所在,以现阶段的智能家居安防监控为例,多充当保安的职能,通常情况下出门在外的用户容易收到“一惊一乍”的惊吓,而非真正的不安全因素,“一有事就求救主人”的安防显得鸡肋,安防系统应有独立的解决方案。

  智能安防的另一个隐患是,在如今信息安全岌岌可危的环境下,倚仗云端数据和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智能家居也不免被要求积极担起比普通家居更为重要的职责:普通家电要求质量安全,而智能家电则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肩负起信息安全的职能,而不仅仅停留在防盗层面。早在去年315晚会,智能家居产品安全漏洞便被曝光,在追求黑科技的同时,硬件系统也应跟上步伐,如摄像头的初衷原本出于保护用户安全的智能家居,反而成为别有用心的人乘虚而入的窗口,因自身存在安全漏洞而被远程攻击。315曝光视频中被远程控制的智能产品,让很多人发现安全漏洞让智能产品变成了隐形杀手,智能产品消费市场曾也一度遇冷。

  据权威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报告称,预计到2020年,全球家庭数将达20亿,其中智能家庭用户将达2.4亿,占比达11%。华为消费者研究所认为,在AI、大数据、物联网多个当下科技界热点综合指向下,智能家居或许正面临着最佳的发展时期。中国目前有15-16亿的人口,约4亿家庭,按照每个家庭有50个联接来计算,未来联接量级将达百亿。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步完善和普及,及人们对家庭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智能家居行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在智能家居进入最佳发展时期,许多家电厂商仍习惯于在智能产品中过度注入冗杂、无价值的功能和大量的旧有代码,借此诠释自己在智能家居上的能力。相反地,智能产品仍脱离不了功能实用性,易用性及体验良好性要比功能数量更重要,而非炫酷。比如三星的一款智能冰箱,既能看电视,又能玩游戏,还会发邮件。实际上,用户在家中并不需要一台能看电视的冰箱。从冰箱本身的属性出发去延伸新功能。

  早前,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对人工智能的未来进行了一番畅想:“假设十年后,人工智能医生已经极其发达,你私人有一部这样的人工智能医生,现在它给你一个建议说,来,把这个药片吃了。你说我为什么要吃啊?我不痛不痒。人工智能医生说,这是我跟踪你的大数据,有几千万页,了解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也读了几千万页,道理你想我讲给你听吗?大概花一万年的时间,你愿意听吗?不愿意花这个时间,来,把药片吃了,对你好。”

  为了智能而智能的产品,实则沦为“智障”笑柄。与现阶段仍停留在远程控制层面的智能化入门产品相比,真正的智能产品意在深度学习人性化,具备智能感应、自适应能力,关注用户的核心需求和痛点。当前智能家居产品的用户使用依赖度偏低,用户反馈的问题集中体现在“部分功能无价值”上。

  分析人士向家电网称,智能家居产品的设计和功能不应凌驾于用户需求和体验之上,无论是何种产品或服务,最重要的是保留必要功能,再考虑可实现功能,产品设计师需要区分两者的区别和实用性价值。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