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周威
一家是国内销售额排第二位的电商网站,一家是国内最大的家电连锁卖场。两家巨头互相死磕拼谁的家电商品售价最低,搅动中国家电零售不得安宁。
15日晚7点,在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刮起价格战风暴1天之后,苏宁易购(微博)执行副总裁李斌即发布“首日战报”,宣布苏宁易购“截止到18:00网站访客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0倍,PV数增长了近12倍,整体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0倍多,各项运营数值再创新纪录”。
同日晚近8点,国美电器(微博)也通过其官方微博宣布“815比价,国美完胜!”。
在这场价格战厮杀中,渠道商赚足眼球、吸走足够流量,或许还赚得盘满钵满,而家电产品制造商(供应商)却被晒在一边,鲜于发声。
供应商鲜于发声
在此轮价格战风波中,供应商目前唯一“雄起”的声音是海信(微博)。在今晚的央视《东方时空》节目中,海信一位营销负责人表示,如果京东等渠道商继续执行超低价格战,海信考虑退出这些销售渠道。
此前,在今天下午,市场上也传出过海尔因京东将产品价格压得过低,将停止与京东合作的声音,不过海尔方面随后又声明否认该声音来自海尔官方。
除此之外,其他家电供应商要么表示“价格战无影响”,要么不作评论,要么表达的都是一些原则性的观点。
供应商弱势地位凸显
家电专家刘步尘表示,渠道商之所以敢于把供应商晒在一边搞起价格肉搏战,且供应商鲜于发声,反映出了供应商在与渠道商的合作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
一直以来,供应商面对大渠道商的态度可谓是爱恨交织。一方面,家电制造企业的销售通路过分依赖渠道商,特别是大的家电连锁企业,一旦离开大渠道商,供应商的销售收入便会出现大幅下降。尤其在一二级市场,这种依赖更明显。
另一方面,供应商常常受到大的渠道商的“欺负”,如渠道商经常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压着供应商的货款,随意压低产品售价等。供应商与渠道商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竞合关系”,供应商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且这种关系越密切就越容易被“欺负”。
曾经格力的“骨气”
其实,在家电零售历史上,供应商并非都是忍气吞声。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发生在2004年的格力国美大战,此战也奠定了格力自建销售渠道的策略基础。
事件回溯到2004年2月17日,成都国美单方面宣布执行“空调大战”计划, 2月24日其对所有品牌空调进行大幅度促销,其中有一款格力空调降幅高达40%,为所有品牌空调降价之首。随后格力向成都国美发函要求终止低价销售,但成都国美坚持继续降价。交涉未果,格力决定正式停止向成都国美供货。
04年3月9日,国美向各地分公司下发“关于清理格力空调库存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分公司将格力空调的库存及业务清理完毕。格力总部则反击,如果国美不按照格力的游戏规则处事,格力将把国美清除出自己的销售体系。
05年3月11日,国美在全国卖场清理格力空调,格力的讲法是退出国美,双方决裂。此后,格力便下功夫自建销售渠道。不再完全依赖国美苏宁等大连锁卖场。通过在自建渠道上进行十几年耕耘,格力终于在大家电连锁面前争取到话语权。
格力电器的掌舵者董明珠曾经如此表示:“我要定一个我合理的价位。我用这价位跟你进行营销,你不销我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卖。”
供应商或不再沉默
由于过分依赖大渠道商,供应商被渠道商“掐着咽喉”,直至目前,供应商面对强势的渠道商依然没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首先,像格力那样主要靠自建销售渠道已不可能。格力在自建销售渠道之时,家电大连锁的发展还不像现在这样庞大,因此格力有空间去自建销售网络;其次,并非所有的家电生产企业都有精力去自建销售网络,业内人士直言“像董明珠那样有骨气的能有几个?”。
业内人士透露,供应商为防止被大渠道商掐住咽喉,一般是守住35%的底线,即产品通过大渠道的产品销售收入不能占到其产品总收入的35%,如果达到35%,就会受制于人。
家电制造商通常会去尝试自建销售渠道、与小连锁合作,或是与百货商场合作,尽量分散渠道销售网络。
刘步尘表示,在此次价格战中,受伤最大的其实应该是供应商。他预计,如果价格战长期这样进行下去,会有越来越多的供应商不再沉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