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京东方造屏七年成老亏 明年有望扭亏为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6日 00:14  中国经济周刊

京东方造屏七年成老亏明年有望扭亏为盈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北京报道

  手机、电脑、电视、GPS、PDA、iPod、iTouch、iPhone、iPad、iXXX……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主席尼葛洛庞帝多年前抱着写科幻小说的态度描绘出了“数字化生存”,如今已经真切地成为了普通人生活的写照。而“数字”与“我们”之间最直接的连接载体就是一块块或大或小、或薄或厚的显示屏,它是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更是产业中各家争夺的焦点。

  “屏,无处不在。”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东方”,京东方A:000725;京东方B:200725)副总裁张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坚信我们在做正确的而且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作为国内最早进入液晶显示行业的企业之一,京东方已经造“屏”七年。当年的同路人已所剩无几,京东方也几乎没有摆脱过批评和质疑:究竟何时才能盈利?刚刚量产的“6代线”和明年量产的“8.5代线”能否让寂寞同时也执着多年的京东方“拨开云雾见青天”?

  “淘汰”之虞

  10月11日,作为中国大陆第一条高世代液晶屏生产线,位于合肥的京东方“第6代TFT-LCD生产线”(下称“6代线”)将首批生产出的正式产品交付给联想集团。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所有的32英寸以上的液晶显示屏都要依赖进口,而液晶显示屏要占到液晶电视制造成本的70%以上。”张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京东方6代线的量产填补了国内中大尺寸液晶面板制造的空白。”

  但是,做得出和做得好并不能简单等同,对于“中国大屏”好不好的怀疑,张宇表示了充分的信心:“我们的技术和工艺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各项指标绝不逊色于国际品牌,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要超越他们。更为重要的是,京东方已经全面掌握了TFT-LCD的核心技术。”

  京东方合肥的“6代线”自2009年4月开工建设,今年9月3日试产,总投资175亿元,主要生产37英寸以下液晶电视和电脑显示器用TFT-LCD显示屏,预计达产后,可年产各类液晶面板逾1500万片,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20亿元。

  与此同时,京东方位于北京亦庄的国内第一条“8.5代线”的主体厂房目前已经封顶,最快明年6月试产,可生产26英寸~55英寸液晶显示屏和模组,年产量为9万张,项目投资总额高达280亿元。

  一份8月25日获得证监会核准的定向增发方案显示,京东方将于未来半年之内,以3.03元每股的价格定向增发4.5亿~35亿股,为“8代线”项目募集项目资金100亿元。

  有人质疑:日本夏普的“10代线”都上马了,国内的“8.5代线”岂不是刚上马就要被淘汰?“这种说法其实是因为对液晶显示产业缺乏了解造成的,各世代线之间并没有淘汰关系,只是满足不同尺寸液晶显示产品的需要而已。”张宇说。

  据张宇介绍,液晶显示生产线的“世代”区分的是液晶显示屏的尺寸大小而非质量和核心技术的高低。代线越高,可经济切割的液晶面板尺寸越大。一家企业投资建设“几代线”,主要是根据公司的产品定位和市场需求来决定的。

  价格杀手?

  可能很多人还依稀记得,2003年的时候,买一个液晶显示器最起码也要3000多元。但是到2005年,就只需要1000多块钱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京东方的‘5代线’在2005年实现了量产,这时候中国才有了自己的液晶显示屏,外资品牌才纷纷调整了原来的价格策略,结束了小尺寸液晶显示器的暴利时代。”张宇认为。

  “但是,由于液晶电视使用的大尺寸显示屏在国内还是空白,所以在2006年到2008年,曾经在CRT时代称雄世界的中国彩电业一下子跌入谷底,市场份额从 80%萎缩到30%,整个中国的电视产业只能受制于人。”张宇说。

  “那时候,国内的彩电企业根本拿不到屏,像三星、LG、夏普这样的的液晶显示大佬都是从屏做到品牌,都是优先供自己的企业使用。而台湾的友达、奇美虽然只做屏,但是也基本被韩国、日本的彩电厂商买走了,中国企业不是拿不到就是价格特别高。”张宇表示。

  但是,金融危机却从某种意义上带给了中国彩电业一线生机。国际品牌在很多其他市场销售萎缩严重,他们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将屏大量供给国内品牌。“虽然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国内平板电视品牌又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处于优势,但是,随着经济的好转,如果我们还没有自己的屏,整个产业的发展前景就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张宇说。

  那么,“国产大屏”的出现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搅动液晶市场的价格?张宇并没有明确表示,他说,“至少我们比进口的模组要少了5%的关税,还有物流成本、库存成本等。”

  “合肥‘6代线’加上京东方已经拥有的一条‘4.5代线’(成都)和一条‘5代线’(北京),可以说,到明年‘8.5代线’投产后,我们从规模和产品组合上已经拥有了与国际品牌竞争的规模和实力。”张宇说。

  “老亏”迎来了春天?

  2003年,京东方开始了自己的“造屏”事业,但是至今京东方几乎没有盈利过。作为上市公司,京东方也已经连续5年没有进行过任何分红送配,几度被ST甚至频临摘牌。而另一方面,京东方先后在建设新线上投资了500多亿元。

  张宇表示,公司亏损主要是由于短期内投资太大,“我们已有的代线盈利水平是很不错的,但是近3年500多亿的投资确实太大了。”张宇解释说,“快速盈利可能房地产能够做到,但是我们做基础产业的,想要投资后马上见到收益是不太可能的。”

  “不过,应该说京东方已度过了最困难时期。‘6代线’项目产能满载后,明年下半年公司有望扭亏。”张宇表示。

  巨大的市场需求也给了京东方信心。一方面,中国大陆几乎占到全球液晶显示需求的20%。另一方面,中国大陆又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全球约70%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在中国大陆制造,80%的显示器在中国大陆制造,60%的电视机在中国大陆制造。

  未来几年,中国家庭将逐步完成由CRT彩电到液晶电视的更新换代,这个市场总值最低估计也将超过1万亿元。

  不过,京东方还只能说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国际品牌的“围剿”已经悄然开始。

  2009年8月,京东方宣布投建8.5代线;同年 9月份,三星、LG、奇美、友达纷纷宣布在国内投资建线。

  业内相关人士表示,在技术封锁被打破之后,国际品牌与国内品牌的竞争焦点很有可能转向价格。“液晶面板的生产成本受规模影响很大,京东方形成规模尚需时日。如果这时候国际品牌打价格战,可以短期迅速扩大规模,造成短暂的供大于求,等把京东方等国内品牌挤压出局后,再提价重新获得高额利润。对于京东方,也包括同样在液晶面板生产上发力的TCL,胜利并非唾手可得。”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