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庞丽静
中国家电巨擎海信集团的白电重组,正面临增发价格缩水的困惑。从25.4亿元到16亿元,同一资产,在不到半年的时间,标的资产评估价格预期缩水近四成。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科龙”,深交所代码000921)副总裁张明5月29日对本报表示,资本市场从去年到今年经历了从6000多点下探至3000多点的过山车行情,企业评估的资产价格肯定也要随行就市。
正是如此,海信拟注入资产大幅削价背后,是评估方法从收益法和成本法的结合,转向了随行就市的市场法。
25.4亿元由来
两个月前,海信科龙定向增发的关联交易方案,没有通过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按照计划,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空调”)将其持有的白色家电资产,以约25亿元出售给海信科龙。方案被否后,4月23日,海信科龙决定与海信空调重新协商修改交易方案。
5月29日,海信科龙宣布,已与海信空调商谈并形成总体交易预案,资产交易价格下调至不超过16亿元,即拟发行A股股票总数不超过28022万股,发行价格为本次董事会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价:每股5.71元。
按照海信科龙提交给中国证监会的第一稿交易方案,北京中威华德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威华德诚)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标的资产评估价值总额约为25.4亿元。
中威华德诚对海信山东公司、海信浙江公司、海信北京电器公司均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截至2007年6月30日,海信山东公司评估结果为14.98亿元,较调整后账面净资产增值219.5%;海信空调持有海信浙江公司51%的股权对应的评估值为1.69亿元,较调整后账面净资产增值216.15%;海信空调持有海信北京公司55%股权对应的评估值为3.66亿元,较调整后账面净资产增值327.41%;对于海信白色家电营销资产,主要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5.09亿元。
中威华德诚称,采用收益法评估的三家公司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值,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有着优质管理流程、较低成本的供应渠道、完善的销售体系、品牌、技术、声誉、优秀的科研队伍和良好的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账面中均没有反映。
中威华德诚称,海信山东公司折合市盈率约为22.10倍,海信浙江公司市盈率约为32.26倍,海信北京电器公司市盈率约为57.36倍,远远低于行业市盈率平均水平。
收益法是通过将企业未来收益折算为现值,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资产评估专家说,使用收益法的最大难度在于:预测技术或方法上还不尽完善;数据采集、处理的客观性、可靠性等,使得评估值易产生某种误差累积或放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但当对未来的收益预测较为客观、折现率的选取较为合理时,其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客观性,易于为市场所接受。
本文导航: | ||
·资产评估法魔术海信科龙注资价值缩水4成 |
·资产评估法魔术海信科龙注资价值缩水4成(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