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业转型咋跃鸿沟(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4日 10:48  人民网-市场报

  成本持续上涨 忧中带喜

  核心提示:成本上涨逼迫家电企业主动寻求转型。由于铜、铝、钢铁等资源性原材料上涨,同时新《劳动法》出台后的企业劳动力成本上扬等种种因素,迫使许多长期徘徊在盈利平衡点边缘的家电企业不得不通过淘汰中低端产品、加大中高端新品更新速度等手段,以实施“高端转型”为契机,化解成本上涨的压力,恢复和确保企业的盈利水平。但在转型手段和方法上,我国企业却面临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尴尬与不足。

  近年来,家电制造成本不断增加,再度加剧了国内生产制造企业的产业升级速度。欧盟及我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相继推出了双绿色指令,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绿色标准也适时推出,造成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原材料成本面临更高要求。此时,过去存在的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在急剧减弱。许多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的OEM、ODM业务利润受到挑战,原本依赖出口业务为生的中小企业挣扎在生死线上。

  种种迹象表明,在高成本、高环保要求、高度成熟市场环境等因素下,我国家电企业必须要实施新一轮的制造向智造的转型,而转型的核心内容就是以技术型、价值型新品和精品,确保企业的合理利润,支撑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的投入力度和比重,从而找到一条持续、循序渐进的发展之路。

  眼下,我国已成为全球家电业制造中心,产业链布局日趋完善,行业发展趋于理性,企业较量步入综合博弈期,一大批外资企业将技术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向中国搬迁、转移。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家电企业对整个产业链的掌控和把握能力较弱,特别是在一些上游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和制造中,仍然为美、日、韩等外资企业所掌控。

  转型面临难点 求策突围

  核心提示:价格战是家电企业转型难的最大祸首和门槛。一直以来,受价格战拖累造成的企业经营利润下滑,给企业在综合实力提升,特别是技术创新、新品开发、市场完善等多方面造成了很大压力。许多企业既缺乏资金投入,又缺乏时间沉淀,因此在一些行业和领域的发展中只能随波逐流。

  企业要想摆脱价格战下的规模化扩张和规模化收益的发展轨道,寻找更为合理、有序的发展模式,难度不小。

  近3年来,一些国内家电企业实施的高端转型、价值革命,从本质上来看,多是缺乏市场认可和配套手段支撑的一种单边行为。不少企业将制造向智造的转型简单理解成为“涨价”。有的直接加大高端产品的出货,将一些特价、低端产品直接停止销售。有的则是通过更新产品外观和增加附加功能,包装出新概念产品进行销售。

  远离价格战之后,我国家电企业究竟能拿什么参与到与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与布局中,又应该如何凸显中国家电的竞争优势?笔者以为,必须跳出现有市场竞争的思维怪圈,找到更为丰富,更为多元化的竞争手段,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眼下,对于国内家电企业而言,一方面可以运用资本并购等手段,实现对一些上游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企业的兼并与合作,实现短期内的快速介入。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合作与合资的方式,与部分拥有核心技术和垄断资源的企业共同组建新公司拓展市场。此外,一些专业型企业完全可通过自身的积累,逐步建立和形成一套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和队伍。

  我国家电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大幕才刚刚拉开,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外市场,面对日趋强大的中外巨头,国内家电企业必须要主动出击、积极应对,坚持“差异化、灵活化、专业化”等特色,创造新模式,实现新发展。

[上一页] [1] [2]

本文导航:
·家电业转型咋跃鸿沟
·家电业转型咋跃鸿沟(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