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陶建幸:等待春兰春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07:17  第一财经日报

  王珍

  立志把春兰打造成世界级公司的陶建幸,下一步将如何出招尚难判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ST春兰及春兰集团将酝酿一场深刻变化

  所有春兰人都在等待,等待一个月后的今天,*ST春兰(600854.SH)预计发布2007年年报——这份年报,将极有可能成为这家上市公司的“生死符”。

  根据*ST春兰1月下旬发布的公告,预计2007年出现重大亏损。由于之前已连续两年报亏,公司将在4月26日发布年报之后停牌,待上证所作出决定后暂停上市。

  十多年前,春兰是中国空调业的老大,如今*ST春兰却面临可能退市的尴尬。刚刚当选全国政协常委的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陶建幸,在“两会”期间明确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我是不会离开春兰的!”那么,一代民族品牌春兰究竟将何去何从,酷爱围棋的陶建幸面临错综复杂的“棋局”,又将如何落子?

  渠道突围

  按有关规定,如果今年上半年*ST春兰扭亏为盈,仍可申请恢复上市。

  也就是说,如果立足于依靠空调主业扭亏,留给*ST春兰“保牌”的时间只剩下两个多月了。为了摆脱困境、重振主业,*ST春兰近年对空调销售渠道进行了重大改革,去年第四季更进一步将“经销制”改为“代理制”。

  其实,*ST春兰去年前三季度仍录得1028万元的净利润,此次预告亏损,*ST春兰的解释是,经销制改为代理制,洽谈周期较长,严重影响了四季度的销售。

  到底对渠道实施“休克疗法”能否救春兰于水火?春兰方面有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现在空调渠道的优势资源大部分被格力、美的整合了,再这样下去,春兰与经销商永远若即若离,永远都没有利益共享的深层次合作关系。”

  一个严峻的事实是,近年随着铜、铝等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激烈的行业竞争又抑制着空调价格上升的势头,“两头”夹击之下,“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行业格局呈现。在这轮空调业的“洗牌”中,春兰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2004年,*ST春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32.26亿元,2005年下降到32.23亿元,2006年更大幅收缩至22.2亿元。而空调占了*ST春兰主营业务收入的98%。据了解,2006冷冻年春兰空调的销量为75万台,2007冷冻年进一步缩小至不到70万台。

  那么,新模式有何好处呢?上述春兰人士说:“比如广东地区,以前只要你愿意跟我春兰做,我就给你经销,双方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合作不稳定。改为代理制之后,春兰把广东市场交给几家有实力的代理商,市场由代理商来运作,双方战略合作,春兰保障其利益,代理商就能与春兰共同把市场做大。”

  对此,春兰空调最大的销售商苏宁电器的空调事业部胡部长说“影响不大”,因为苏宁向来都直接从春兰进货。去年春兰在苏宁的空调销量有一点增长,因为苏宁的门店本身在增长,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品牌则增长迅猛。一位浙江的空调销售大户向本报记者坦言,春兰渠道模式改革方案“吸引力不大”,能赚到钱才是关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导航:
·陶建幸:等待春兰春天
·陶建幸:等待春兰春天(2)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