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时代 > 家电 > 海信科龙资产重组搁浅专题 > 正文
本报讯 记者叶键报道:ST科龙(000921)3月21日公告称,向证监会提交的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方案未获得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通过。
增发方案未获通过
据悉,此次增发方案实质上是指ST科龙向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发行A股购买资产的方案。根据该方案,ST科龙拟以每股6.98元的价格向海信空调定向发行约3.64亿股公司股票,以此收购定价为25.41亿元的标的资产。包括海信空调持有的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100%股权、海信(浙江)空调有限公司51%股权、海信(北京)电器有限公司55%股权以及海信营销公司的白色家电营销资产。
定向增发方案被否,海信集团欲将旗下所有白电资产注入到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方案遭遇失败。因此,海信空调重组ST科龙的计划将不得不推迟。
本次增发方案被否出乎多数人的意料。此前,无论是海信集团高管还是ST科龙均对本次重组前景表示乐观。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先前在北京参加两会时曾对媒体表示,如果不出问题,海信将在本月底完成对科龙的重组。“由于海信空调已将资产注入写入股改承诺,因此本次资产重组事宜不会就此作罢,公司可能会在修改增发方案后再次提交证监会审议。”有业内人士表示。
注资做强白电业务
作为ST科龙的第一大股东,海信空调自入主ST科龙以来,经过两年多的重整,已经使得上市公司初步摆脱了破产清算的境地。但是,ST科龙持续经营能力仍较为脆弱,其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ST科龙2007年11月公布了定向增发方案,原计划向海信电器定向增发约3.64亿股A股股票。通过非公开发行A股,海信电器拟向ST科龙全面注入海信空调、海信冰箱以及白色家电营销三部分资产。
2008年2月17日,ST科龙宣布,向海信电器定向增发方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待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海信电器旗下价值约25亿元的白色家电资产有望注入ST科龙。
ST科龙本对该方案相当乐观,ST科龙称,方案实行后,将“改善公司资产质量、增强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海信集团白色家电资产的整体上市,因此,本次重组有利于ST科龙做大做强白色家电业务。然而随着这一方案遭到证监会否决,ST科龙的计划也随之落空。
ST科龙品牌管理室的韩维凡表示,如果本次发行能够顺利完成,海信集团旗下的空调、冰箱以及相关营销渠道都将注入到ST科龙中。
此次发行方案未获通过颇为突然,韩维凡表示,ST科龙和海信空调还要继续等待证监会的批复,同时,由于该方案涉及到海信空调和ST科龙两家不同的公司,这两家公司下一步还会对该方案的交易条款进一步协商。“作为控股股东海信空调股改承诺的一部分,ST科龙本次增发所收购的资产应不是方案被否的原因。”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
多品牌运作考验企业运营
尽管此次增发未获通过,但从长远来看,如对增发方案进行修改,海信白电资产终将注入ST科龙,届时,海信将完成对其白电业务的整合。
除海信白电资产作价25.4亿元注入科龙之外,2月26日,美的电器已正式用16.8亿元的价格受让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此外,长虹也已派驻高层进入华意压缩,这一系列整合并购事件,意味着白色家电行业进入全面整合期。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秘书长陈刚认为,我国白色家电行业发展了30多年,整合是这一阶段的必然结果。由于白色家电属于微利行业,并且很难短时间内实现技术革新,所以扩大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利用规模优势谋求市场竞争力,成为白电企业的选择。
美的收购小天鹅,将同时拥有美的、荣事达、小天鹅3大洗衣机品牌,在洗衣机市场的份额将占约15%,仅次于海尔。“美的正是通过收购小天鹅,在技术、规模上寻求快速突破。”美的电器总裁方洪波说,“如果不能保证市场份额,企业就很难赢利。”
方洪波认为:“从全球角度来看,白色家电巨头都是多品牌运作。换句话说,中国的家电企业要进入全球前列,必须要进行多品牌运作,这是道必须迈过去的门槛。”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海信科龙营销公司总经理石永昌也曾表示,今年海信科龙将继续坚持“海信”、“科龙”、“容声”三大品牌并举战略。
但如何成功进行多品牌运作,将给整合之后的白电企业带来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