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国产彩电业凸显“行业性”生存危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15:59 中华工商时报
主流渠道亟待“修正”“新政”扶持提上日程 在2007年艰难地与外资彩电品牌打成了“平手”后,国产彩电的产业危机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北京国美中外平板电视的销售额比例已经成为1∶9”、“一级市场外资平板销售份额超过70%”等不利于国产品牌的统计数据频频出现。 业内普遍认为,从制造成本优势、庞大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来看,中国绝对比日本和韩国更具备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基地的可能,然而从2003年后,中国的消费电子产业反倒随着技术升级开始陷入产业性危机,先是手机产业,现在彩电产业也出现了类似情状,个中缘由令人深思。 中国彩电行业目前已经处于生死关头。 渠道之殇 与国产手机2003年开始的溃败境况惊人相似的是,国产平板电视的份额下降也是从渠道开始的。 在平板电视刚刚开始放量的2004年,国产平板电视是中国市场“价格战”的主力,价格一年下降40%以上是很平常的事情,这与主张“低价战略”的国美等零售商的经营理念非常默契,因而成为零售商推广的“主角”。然而连续的大幅度降价使国产彩电企业很快就步入了亏损,并逐渐丧失了操纵行业价格杠杆的能力;外资平板则依靠对上游核心部件的价格控制和技术封锁,采取“后发制人”的战术———摈弃CRT时代因为固守高端价格而丧失市场份额的僵化渠道政策,从2005年10月开始,主动挑起一波又一波的价格战;通过给卖场更高返利等本土企业惯用的方式抢夺市场。 2006年,索尼、三星已经成为了国美和苏宁的前五大供应商,外资平板整体而言在国美、苏宁的市场占有率也提高到60%左右,在很多电器连锁店,外资品牌通常都占据着最大最好的销售位置,“新盟友”的关系日渐凸显。 有彩电行业专家指出,中国的零售渠道是异常开放的,“把最好的卖场资源给了外资品牌,反而压榨中国品牌”,这对保护本来就面临核心技术缺失危机的国产平板电视产业是没有好处的,而国内电器连锁巨头之间的恶性竞争,更让国产彩电面临着严重的利润危机。 “国门”之便 在渠道超常开放的同时,有关部门的政策设置也未能发挥出快速壮大国产平板产业的预期效果。 记者了解到,为了迅速建立起国内的平板显示产业,国家发改委、信产部等机构曾于2003年开始对液晶屏上游部件以及生产设备的进口实施免税政策,同时对国外液晶屏进口征收不到3%的关税。这项优惠政策为京东方、上广电NEC和龙腾光电等迅速建立起第5代液晶屏生产线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对于外资依然持封锁态度的6代以上的生产线,即目前平板电视产业更需要的上游生产线的引进则显无力。 目前一度推动的国内现有三条5代液晶屏生产线的整合,随着液晶屏产业的回暖以及各方利益的协调无法完成宣告失败;深圳的聚龙光电项目则因为技术方引进的谈判失败陷入了停滞状态,只有TCL、长虹等几家彩电企业在单打独斗地上马液晶模组或等离子屏。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