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CH-DVD明年三月量产难实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4日 13:05 南方都市报
东芝作为HD DVD的重要企业,也是中国版HD DVD的重要推动者。资料图片 相关生产企业代表透露:生产线尚未改造,高清芯片仍依赖进口CH-DVD明年三月量产难实现? 近日,在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成立当天展示中国版HD-DVD(简称CH-DVD)样机后,日前,EVD联盟秘书长张宝全发挥一贯的“炮轰”风格,称“在联盟大会上展示的CH DVD样机都是假的”,高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版CH DVD样机只是东芝产HD DVD碟机换了一个外壳。 “从外形来看,和国外的碟机完全不同,遥控装置和面板都改了。”对于这一质疑,中国版HD DVD发起人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陆达回应。在蓝光、HD DVD大兵压境之下,两大均自称要打造“自主知识产权”阵营的内讧,显得尤其另类。 张宝全炮轰CH-DVD 经过几年的酝酿,中国版HD-DVD样机终于在上周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同时亮相的还有“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记者获悉,这个联盟涉及高清DVD产业链的软硬件厂商、内容商。会上,联盟展示了5台国产HD DVD样机(简称CH-DVD),分别由TCL、海尔、步步高、清华同方以及创亚科技制作。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陆达透露,CH-DVD碟机将于明年3月份在国内批量上市,采用其格式的光盘也将同步上市,CH-DVD光盘会有自己的标识,并将兼容各种现有格式的光盘。 这一消息出来后,就受到了EVD联盟秘书长张宝全的驳斥,他透露,在此次联盟大会展出的CH-DVD样机都是假,“制造”这5台CH-DVD样机的企业都没有见过这几台CH-DVD,就被贴上各厂家的商标进入展厅。此外,针对CH-DVD碟机以及光盘即将上市,CH-DVD碟机将兼容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光盘格式的消息,张宝全驳斥称,由于CH-DVD碟机的前端还没有实现芯片化,最后的解码芯片也没有确定。 “CH-DVD不可能兼容EVD。”张宝全断然否认上述说法。他表示,EVD专利惟一拥有者的今典环球没有向CH-DVD进行技术授权,如CH-DVD碟机播放EVD碟片就属侵权行为。此外CH-DVD的激光光头为短波的蓝光格式,而EVD的激光光头为长波的红光格式,蓝光光头无法读出红光光盘的编码数据。 三大标准争夺中国市场 市场是绝对的试金石,下一代高清碟机标准的确定最终也将验证这一真理。“不管是CH-DVD、EVD,还是BD,这场纷争其实就是一场炒作,而厂家的选择最终也要看消费者的态度。”昨日,在CH DVD亮相并引起各方的质疑时,国内某主要碟机生产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坦称,高清是一种发展趋势,但要明确具体产业化方向言之尚早。 实际上,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在国外消费者已经享受了高清碟机的视觉盛宴时,因专利授权和盗版等问题,蓝光高清在华尚难走进消费者家庭。“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实际上,蓝光BD早在去年就专门成立了针对中国市场的工作组,今年7月又高调在中国青岛消费电子展亮相,近日,主力成员的松下,将技术输入给中国华录集团,华录集团和中国电影公司还宣布,将于明年初生产国产蓝光BD碟片和碟机。不过,国内某碟机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国内碟机的主要生产企业都没有明确表态,市场还没有发展成熟,最终要看消费者如何决定。” 据悉,中国碟机市场每年的市场容量在2000万台左右,特别是高清碟机市场规模高达数十亿美元,这块蛋糕委实让人动心,红光高清EVD、中国版HD-DVD和蓝光BD在华对决在所难免。据了解,目前在华只有百思买卖场在销售先锋品牌的BD碟机,价格在万元左右。百思买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这种价格意味着只有发烧友等对生活品质要求比较高的人群会接受,销量有限。 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国际两大标准阵营BD、HD尚难以在中国市场立足的情况下,EVD虽叫嚣多年但难成气候,中国版HD-DVD的“批量上市”显然不可能。 CH-DVD:芯片进口不代表造假 实际上,宣告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EVD、CH-DVD两大阵营的口水战由来已久,和国际蓝光、HD-DVD在技术、内容、片源支持者的争夺不一样的是,这两大阵营在技术上并未看到实质性的突破,而一直以来,双方多处于“相互拆台”的格局。无论是EVD、还是CH-DVD,都难以逃过国外的专利“大捧”。 昨日,针对“造假”的说法,陆达回应,展出的样机芯片和主板的确都是国外企业提供的,但是样机中体现了中国版专利,也可以解决部分知识产权的问题,而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将单个芯片和碟机生产相结合。对于造假的指责,陆达认为,“这件事不必过多关注,我也不想多做解释,从外形来看,和国外的碟机完全不同,遥控装置和面板都改了。”陆达表示,生产线改造难度并不大,目前主要是关键零配件的制造,如光头,国内还没有产业化。同时,陆达强调,目前国内高清碟机的生产,都没有自己的高清芯片,都是进口的,不能因为样机的芯片是进口的,就认为造假。 此外,陆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3月份实现的是小批量上市,并坦诚批量上市确实困难重重,“产业确实没有形成,这仍需要一个过程。”有知情人士透露,现有的碟机生产线要生产CH-DVD,需要改造升级60%的软硬件设备,要生产蓝光BD则要改造升级80%左右,如此大的投入,也造成了企业不会轻易做出选择。 ■最新动态 BD、HD两阵营格式之争再升温 索尼推四款蓝光录像机 索尼日前表示,将于11月在日本推出四款新型蓝光高清光碟录像机。这将使蓝光与HD-DVD之间的格式之争进一步升温。 索尼和松下支持的蓝光格式与东芝和微软支持的HD-DVD格式一直为争夺市场主导地位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索尼的这些新型产品将于11月8日在日本上市销售,可以在一个双面50GB蓝光光碟上存储16个小时的高清节目。索尼于去年发布的产品无法在双面光碟上记录内容。这四款新型录像机配置了500GB的硬盘,预计售价约为20万日元(合1752美元),这与东芝主要的HD-DVD录像机价格相当。 索尼执行副总裁Katsumi Ihara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随着高清电视的快速普及,以及更多数码相机及便携式录像机具备了高清特性,发布下一代家用录像机的时机已经成熟。”他说:“我们将让我们在国内市场上的所有录像机都兼容蓝光技术。”蓝光录像机仍可以使用普通的DVD光碟。 美国家庭电影娱乐提供商Blockbuster也在7月表示支持蓝光格式。此外,维亚康姆旗下的派拉蒙影业公司与DreamWorks Animation SKG上月签署独家协议,未来一年半发布它们采用东芝HD-DVD格式的下一代光碟,此举使得这两种格式之争变得势均力敌。 ■记者观察 市场才是真正试金石 碟机行业发展到高清碟机阶段之时,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国外有基于蓝光基础的BD和HD两大标准,国内有获得信产部认可基于红光标准的EVD标准,但无论是哪种标准,市场的认可才是试金石。 在国内DVD产业由于遭遇国外巨头专利大棒打击的背景下,下一代高清标准的争夺权,被多数业内人士渲染成为“自主知识产权”,带有强烈的民族情感。但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宣传战外,片源的争夺是其中焦点中的焦点,谁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更多的片源,谁就能获得市场。 用张宝全自己的话来说,武器都造好了但没有子弹那也不行呀! 对比国内外三大标准,可以看到,BD和HD在片源的争夺上已明显占据了上风,除了财雄势大之外,拉拢更多的产业同盟也是一个方面。而EVD在忙于给自己标上行业标准标签的同时,却显然在片源争夺上远远落后,以致出现买了EVD碟机后没有EVD碟片可看的情况,与购买普通一台DVD机无异。 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市场,更多老百姓倾向于物美价廉的普通DVD碟机,而介乎DVD机和蓝光机之间的EVD机,处境就显得格外尴尬。如果说高清蓝光机主打高端路线,仍有利润可言,而对EVD而言,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保证自主研发的成本),其未来的前景该如何发展,也许张宝全也未必有一个万全之计。EVD从诞生之初就没有好好地规划自己的市场定位,基于振兴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一腔热情,或值得赞许,但市场是残酷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定位,最终也是难有收获。 中国版HD-DVD创立时间表 中国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国电子科技 2005年7月 集团向DVD 论坛蓝光工作组提交建议,希望能基于 HD-DVD 标准开发一种只面向中国的DVD 格式; 2005年9月 中国版HD-DVD 获得DVD 论坛蓝光工作组的批准; 2006年10月 DVD 论坛第35届指导委员会大会通过中国的 HD DVD-ROM 物理规范,当时的版本为9.9,尚为 初步版本; 2007年2月 第34届DVD 论坛通过中国版HD DVD物理格式,10.0版本。 HD DVD从推出以来价格已经历了几级跳水。 片源瓶颈仍是约束高清碟机发展的重要因素。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