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空调内销出口两旺 节能步伐加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6日 13:44  中国电子报

  本报记者 刘超

  2007冷冻年度空调内销共2885.79万台,同比增长16.36%;出口共3735.4万台,同比增长12.2%,空调行业一扫2006年销量下滑的阴霾,迎来了内销出口双丰收的局面。海尔、格力、美的前三强的垄断地位越来越突出,三者零售额已占到了46.84%,这一增长趋势还将延续。

  节能减排步伐的大幅推进,使得节能空调销量今年飙升了70%,不过颇令业界大跌眼镜的是以节能而著称的变频空调今年销量却逆势下滑了3.7%。不过,随着变频空调能效等级即将出台,节能产品日益受政府和消费者青睐,预计今明两年节能和变频空调将迎来大增长。

  内销出口两旺

  据中华商务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冷冻年度(2006年8月~2007年7月),空调内销共2885.79万台,同比增长16.36%,一扫2006冷冻年度销量下滑的阴霾。同时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07冷冻年度空调出口共3735.4万台,同比增长12.2%,内销出口均出现了不错的增长局面。

  大多厂家都向记者表示,他们均提前完成了冷冻年度销售计划。奥克斯空调内销总经理郑宏伟表示,奥克斯空调已于今年5月底完成了冷冻年度销售计划。志高空调公共关系部部长黄通华也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志高海外营销本部于6月下旬提前完成冷冻年度销售计划,国内家用营销本部于7月上旬也提前完成了冷冻年度销售计划。

  资深家电观察家沈闻涧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今年空调销售良好,其一得益于国内经济形式整体上涨,房地产等边缘性产业的发展一度刺激并带动了空调行业的上涨;其二,企业现有市场格局相对稳定,且数量有限,由此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步入了相对理性而稳定增长的轨道,价格战减少,企业竞争更关注利润与赢利;其三,整个行业的新购买率、淘汰更新率,都出现了新的高潮。

  据悉,目前城市中空调占有率仅为40%,但冰箱、洗衣机的占有率已达90%;在农村地区,空调占有率则更低。相对冰箱、洗衣机而言,空调销量上升的空间仍然很大。此外,随着“建设新农村”步伐的加快,农村的经济条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三、四级市场的潜力将得到极大释放。

  国内品牌纷纷在海外建厂,组建海外销售公司,空调出口将进一步扩大,一、二级市场空调更新换代也将进入高峰期。据此,GFK白电研究部经理代金峰预测,今后五年内,空调销量将稳中有升,预计年均增长率在5%~6%。

  不过,未来空调市场并不会出现2004年之前大幅上升情况。2002年~2004年,空调厂家大打价格战,致使空调价格大幅下滑,直接刺激了空调销量大幅增长。GFK数据显示,2004年空调销量比2003年增长13%;2003年空调销量比2002年增长19%。大规模价格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空调厂家渐趋理性。

  品牌集中度再提升

  从中怡康发布的数据来看,2006年9月~2007年7月,空调零售额市场占有率前十名品牌的市场份额总计为79.15%,而去年同期为75.78%;零售量市场占有率前十名品牌的市场份额总计为78.74%,而去年同期为75.24%。空调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空调市场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品牌中,小品牌的市场空间越来越狭小。

  其实,从2000年以来,空调品牌集中度就不断提升,空调品牌已从当年的400多家整合到现在的20多家。尤其在一、二级市场,不少小品牌基本无法生存,不得不退居三、四级市场。

  据悉,国家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提升空调的能效标准,到2009年3月,定速空调入市门槛将由现行的五级提高到二级,这对于某些实力不过硬,以低价格索取市场份额的空调企业来说,无疑将遭受致命一击。

  从中怡康发布的数据来看,空调品牌前三强海尔、格力、美的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海尔以16.04%的零售额市场份额高居榜首,格力以15.47%次之,美的以14.61%居第三。而第四名的海信市场份额只有5.85%,只占到第三名美的的40%。

  中怡康数据显示,空调零售前三强占据着空调市场零售量的46.12%、零售额的46.84%,几乎是空调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去年同期分别为42.26%和42.35%。由此可见,前三强的地位越来越稳固,马太效应凸显。

  代金峰认为,空调行业之所以出现了异于冰箱、洗衣机的多强并存,呈现三强垄断行业半壁江山的局面,这主要在于2002年~2004年的价格战,使得空调行业利润大幅缩水,不少外资品牌纷纷撤退。从中怡康发布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空调零售额前五名中并没有外资品牌,前十名中也只有松下、三菱电机、三星,外资品牌总共占了不到15%的空调市场份额,这一点远远异于冰箱和洗衣机市场,冰洗市场中外资品牌占据着约四成市场份额。

  微波炉、电磁炉等小家电也出现了寡头垄断的局面,并且集中度远高于空调行业。目前,微波炉市场仅格兰仕一家就占据了约一半的市场份额,美的也占据了约三成的市场份额。代金峰表示,由于缺乏外资品牌的介入,空调行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加大,未来有可能会形成类似于微波炉的两三家垄断80%市场份额的局面。

  格局稳中生变

  从空调市场前十名来看,2006冷冻年度空调市场零售额前十名中,LG由第十名滑至十二名;而三星由第十一名升至第十名,前九名的品牌仍然是海尔、格力、美的、海信、奥克斯、松下、三菱电机、志高、春兰。

  值得注意的是,春兰在2006冷冻年度零售额中排名第五,到2007冷冻年度则大幅滑落至第九,市场份额下降了1.31%,其他品牌的排名并未有太大变化。

  不过,前三强的竞争趋白热化。中怡康数据显示格力空调零售量同比出现18.8%的增长,美的空调零售量同比也增长了17.7%。在零售额市场排名中,海尔今年仍居第一,不过与格力、美的的差距越来越小,仅比格力高出0.57%。

  “海尔今年销量的变动,并不在于其他企业采取了何种措施挤压海尔,而是与海尔今年调整内部事业部有关。”代金峰表示。海尔于今年6月份将原先的冰箱、空调、洗衣机事业部统一调整为白电事业部,原空调事业部降级为白电事业部的下级单位,这对企业内部编制机构和管理都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海尔自今年初收购了三洋之后,8月份又收购了印度冰箱工厂,企业全球化进程加快,海尔将更多的重点放在海外市场上,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难免会受到影响。

  从前十五名来看,三菱电机、三菱重工、志高、科龙均有了较大幅度的销量上升。其中,三菱重工的增幅最大,达33.15%,科龙以26.8%的增幅次之。海信、春兰、LG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LG的销量更是大幅下滑了28.9%,日立也下滑了18.8%,海信下滑了10.3%。

  空调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守住并开拓自己的“疆场”,从各企业今年的动作来看,也是颇费苦心,节能牌、健康牌纷纷成为企业宣传的重点。

  美的8月份推出了专为睡眠打造的卧室空调——超静星,这款空调挂机的噪音为24分贝,而柜机运行噪音为31分贝,远低于人体的感知范围。格力不久前也推出了“睡梦宝”空调,该空调拥有三种科学睡眠模式,超静音和独立换气功能,“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在节能上,主打变频的海信“鼎”系列变频空调创造出7.0(SEER)的能效等级;不过这一记录将被志高刷新,记者独家获悉,志高将在12月份上市“数码三超王”空调,该款空调能效比更是达到了7.2(SEER)。

  价格持续走高

  去年,国内空调价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集体涨价,各个厂家涨价幅度大约在5%-15%之间,今年延续了去年的上涨趋势。GFK数据显示,2007冷冻年度空调平均价格为2963元,同比增长约10%。

  空调价格上涨,主要在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据悉,今年3~5月,铜价从年初的5.5万元/吨上升到最高7.6万元/吨,主要钢厂的钢材出厂价每吨也纷纷上调200至300元,钢和铜作为空调的重要生产原料,它们价格的上涨势必引发空调涨价。此外,空调产品结构升级,高端产品越来越为消费者所青睐,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间接地带来了空调整体均价的上涨。从中怡康发布的数据来看,价位在3600元以上的高端空调2007年7月零售量市场份额为15.89%,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39%。

  空调整体均价在上涨,但是就月份来看,进入旺季的5~7月份,厂家为了促销,纷纷拉低价格,直接导致了这几个月价格大幅度下滑。以海尔空调为例,5月份海尔空调的平均价格为3092元,6月份为3061元,7月份只有2886元。

  空调大规模价格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各厂家的竞争也日趋理性。黄通华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目前空调厂家都主打价值战,如何寻求差异化的产品,如何加强售后服务,成了众多厂家发力的目标。价格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8月8日,海尔’08奥运风空调上市,将空调的自动清扫功能提上日程;志高日前也推出了待机能耗仅一瓦的“北奥之光”空调,“开机节能,待机也节能”。这些无疑都彰显了企业走差异化之路,追求产品的价值,走“价值战”。

  近几年,空调产品价格上涨已是一种趋势,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仍然存在,记者认为,2008冷冻年度空调价格仍将上涨10%~15%。

  节能产品飙升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步伐的推进,企业纷纷加大了节能产品的研发力度。GFK数据显示,2007冷冻年度节能空调销量市场份额约为5%,销售额市场份额约为7%;同比销量增加约70%,销售额增加约90%。

  节能产品是指达到国家规定的空调能效等级二级的空调产品。节能空调之所以销量攀升,其一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中国万元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并将其列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8月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通知,指出将选择部分节能效果显著、性能比较成熟的产品予以强制采购。这也足以显示了国家对节能产品的重视。

  其二,厂家从几年前的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倡导节能,寻求差异性的产品成为各厂家角逐的重点;其三,部分消费者对节能产品的认知度提高,节能产品渐被部分消费者认可。

  虽然节能产品销量大幅提升,但是目前节能产品所占的比重仍然很低,这主要在于节能产品的价格比普通空调产品要高出八九百元。大多厂家并不主推节能产品,不少消费者也不愿选择高价的节能空调。不过,随着“节能减排”号角的吹响,2009年新能效等级的实施,这几年节能产品的比例必将大幅飙升。

  GFK数据同时显示,2007冷冻年度变频空调销量市场份额约为7%;销售额市场份额约为9%。变频空调同比销量降低约3.7%;销售额增加约7.4%。变频空调以“节能”著称,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其销量竟出现了逆势下滑的现象。对此,北京工业大学制冷学科部教授李红旗认为,变频空调能效标准的缺失,致使变频空调市场过于混乱,不少厂家过度宣传,给消费者带来了不良影响,这无疑影响了变频空调的销售。

  变频空调价格太高,也是影响变频空调销售的重要原因。中怡康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7月,变频空调的平均价格为3894元,而定频空调的平均价格为2737元,变频空调比定频空调高出了1157元。

  虽然变频空调销量下滑,但单就变频来说,海信仍占据着绝对优势,2007年以51.07%的市场份额占据着变频空调的半壁江山,其次是大金和海尔,分别占据了15.95%和13.96%的市场份额。在变频空调市场前十名中,国产品牌只有海尔和海信,其他主要是日资品牌。

  作为国内空调前三强的格力和美的,在变频市场上表现并不佳。美的变频空调仅位居十四名,只有0.16%的市场份额,而格力远在十五名之外。据悉,在日本这样的能源短缺国家,变频空调比例已经达到了99%以上,随着能源形势的紧张,我国变频空调的市场也将非常可观。尤其是变频空调能效等级即将出台,变频空调“是否节能无定论”的尴尬局面将改变。对于格力、美的等国内大品牌来说,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加大变频空调的研发力度。

  日前,不少企业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他们非常看重变频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将加大推广力度。新科营销中心副总经理许意强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新科将主动淘汰低能效产品,加大节能和变频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比例,到2009年初,要将变频和节能产品的比例从40%提高到60%。”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必将带来变频技术的成熟和变频空调的大幅量产,记者判断,明后年变频空调的春天将到来。

  自建渠道抢眼

  “得渠道者得天下”。随着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大卖场在国内家电零售市场地位越来越强势,家电厂家的利润也被压缩得越来越少。据某位厂家的内部人士透露,除了进场费、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等惯例收费之外,甚至在各城市当地平面媒体上的周末促销广告,也时常让家电企业来买单。

  不堪重负的家电企业近年纷纷开始自建渠道。先是格力于2004年自建销售公司,力图摆脱大连锁的重压,到现在的TCL、美的、格兰仕、志高、奥克斯等,纷纷尝试建立专卖店或者成立销售公司。

  志高空调从2006年11月开始成立销售公司,志高的渠道模式已由原来的“双轨制”开始向“多元化”转型,厂商战略联合得以实现。美的也在今年与经销商合资成立销售公司,计划今年在全国开3000家专卖店。格兰仕也宣布在部分地区与经销商成立合资销售公司,并将在今年建成1000家品牌专营店,强化发展三、四级市场。

  记者最新获悉,前几天长虹也成立了乐家易连锁管理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进军零售业。据悉,除了“长虹系”产品之外,乐家易还销售其他家电厂家的产品,甚至包括橱柜厂家的产品,“乐家易是一个品类开放、服务厂家开放的零售企业”。

  目前以大中城市为代表的一、二级空调市场将逐步达到饱和,相比较而言,以县、乡、镇为代表的三、四级市场的增长幅度明显提高。家电大连锁的门店仍仅集中在一、二级市场,三、四级市场需要借助经销商。与经销商合资成立销售公司、自建渠道,是加强与经销商合作的一种方式,对于企业开拓三、四级市场,提高空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沈闻涧认为,随着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卖场扩张步伐的加快,连锁卖场必将进军三、四级市场,届时企业自建的渠道必将受到大幅冲击,“厂家自建渠道是带有过渡性质的产物,最终将被连锁卖场代替”。

  自建渠道的专卖店模式也并不是适合每个企业。企业是否具备相当的资金实力、产品线是否齐全、品牌知名度是否足够高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渠道建设。就目前来看,格力自建渠道模式的成功,也并没有被哪家企业所成功复制。

  自建压缩机工厂

  在空调行业,对核心部件的掌控非常重要,而压缩机被比喻为空调器的心脏,是空调成本最高的部件,占空调整机材料成本的30%至40%。压缩机的价格走势一定程度决定空调整机的价格走势,甚至直接影响空调整机的供求关系。

  长虹于今年4月份成立了长虹东元空调压缩机公司并正式开工,计划于今年12月量产,年产能达280万台。格力、美的、格兰仕、春兰等不少国内厂家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压缩机公司。

  “对一个空调企业来说,建立自己的压缩机公司,对于保证压缩机及时供应和调配灵活,控制企业成本,增强企业抵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压缩机供应紧张,价格上涨时,自建压缩机的企业无疑具有更强的优势。”《空调编辑》副主编、资深家电观察家张彦斌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目前国内空调压缩机生产企业主要有8家,全国压缩机总产量约2000万台,但是去年的需求量才1700万台。供求不平衡已导致近年压缩机市场价格不断下滑,从1995年的1600多元一台下降到了现在的1000元左右一台,压缩机市场的竞争已经不亚于空调业了。不过,就目前来说,压缩机整体供过于求,企业进军压缩机行业,无疑会加剧压缩机生产过剩的矛盾,甚至会引发压缩机行业的价格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空调厂家介入压缩机的生产,并不符合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发展趋势。”张彦斌表示,“尤其是不少空调企业自己生产的压缩机,品牌认知度也不够。所以这些企业往往并不愿意对外宣称所产空调采用的是自己的压缩机。”

  压缩机属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门槛很高,没有一定资金和实力的企业很难介入。张彦斌认为,如果空调企业自建的压缩机工厂产能规模达不到两百万台,很难形成规模效应,这也就面临成本过高,销售不出去的风险。

  “空调企业进军压缩机或者自建渠道,其根本问题仍然是企业多元化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做后盾,对于企业来说,盲目多元化往往带来的是分散主业,业绩下滑的危险。”沈闻涧表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