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制造如何增加议价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01:51  第一财经日报

  王珍

  对小家电OEM出口企业的关注,让人再次思索中国制造业重新定位的问题。

  我们要不要固守OEM?

  其实,过去两年的“寒冬”并不是灿坤和德豪润达业绩不佳的全部原因,战略失误令它们雪上加霜。灿坤2003年,欲将它在台湾成功的3C(家电、通讯、电脑)连锁模式复制到大陆,却遭遇“滑铁卢”,被迫于2005年将该业务转手给永乐,但也大伤元气。德豪润达则有过在美国经营品牌的惨痛教训。

  在施振荣著名的“微笑曲线”中,研发和品牌销售占据翘起的两头,附加值最高,制造则在附加值最低的底部。不少人谈起制造就不屑。但是,全球产业链的分工目前已经十分明确。国际市场上,欧、美、日企业把控了研发和品牌,中国制造基地的地位也仍然牢固,即使

人民币升值
出口退税
率下调。

  所以,我们不应放弃自己的制造优势,轻易“冒进”;也不该仅仅满足于3%或5%甚至更低的加工费,正确的态度是,逐步向提高附加值的环节去渗透。

  如何提高附加值呢?在中国、东南亚、中东等发展中国家,寻求品牌溢价是出路之一。其实,海尔、TCL、美的等国内知名家电企业已经有诸多尝试。但对于一直以OEM为主业的小家电出口企业而言,却不无难度。比如,东菱在国内推广面包机,并不如设想顺利。中国老百姓对西式小家电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提升

供应链的整合能力是另外一条路。像德豪润达、东菱一年小家电的出货量多达4000万~6000万件。东菱平均一年接到的订单为6000张,每张订单的数量、货期、颜色、功能、包装完全不一样。面对数量众多的个性化订单,必须要建立一个适合的经营体系,拼的是管理、掌控能力。否则一旦某个型号的产品出问题,召回的成本就相当昂贵。现在欧美小家电的品牌商都在“收拢”供应商,并根据产品质量、交货日期保障等能力来划分供应商的等级,谁能坚守到最后,参与的机会就更多。

  设计创新、产品创新是更高层次的出路。现在的OEM已不再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来样、来料加工的模式,客户往往只是在市场调研之后提出一个概念,比如,电动风铃,OEM工厂从设计、出模、生产一条龙服务。现在品牌商来谈生意的人,往往也不再叫“Buyer”(买家)而是“项目经理”。可以说,谁的设计力强,谁的议价能力就更高。

  至于产品创新。小家电只是一个泛称,对比起大家电,它的创意是无限的。比如,西式小家电还出现了宠物屋、洗脚器等花式各异的产品。其实在人们一举手一投足之间的小小需求,假设你能想到用电器来解决,可能就会出现一种新的小家电。而德豪润达曾经把面包机做面包的时间从4小时压缩到1小时,就成就了它当年的爆发性成长。

  所以说,老式的OEM在出口环境风云变幻的今天,已经越发脆弱。但新的OEM模式,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频道精选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