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大屏液晶降价逼宫 等离子成夕阳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 11:24  南方都市报

大屏液晶降价逼宫等离子成夕阳产业?

为了共同做大等离子市场,全球最大等离子生产商松下
正酝酿跟包括长虹在内的中国等离子企业展开合作。 CFP供图


  信产部数据显示,前四月国内液晶产量增长89%,同期等离子产量下降31.1%

  大屏液晶降价逼宫,等离子成“夕阳产业”?
  
  近日,包括松下、长虹、日立、LG、三星、先锋在内的五大巨头在北京宣布联合组建“中国等离子产业集群”,联合对抗液晶产业,也有消息称松下将全面对长虹开放等离子技术,不过随后,松下方面否认了这一消息。种种迹象表示,等离子阵营已经开始酝酿新一轮的反攻,力挽颓势。

  但5月28日,信产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今年前4个月液晶电视发展非常迅猛,总产量已达426.9万台,比去年同期的225.9万台增长89%。相形之下,等离子今年前4月产量仅为15.1万台,比去年同期的21.9万台不升反降,下降幅度为31.1%。这组数据对于正抱团反攻液晶侵蚀的等离子阵营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棍。在2005年底前,这两个平起平坐的产业,经过两年的时间发展,出现了一场大逆转。在全球范围内,等离子销售量出现了首次下滑。在液晶电视的逼近之下,等离子产业真的临近黄昏了吗?
    
  彩电企业不看好等离子

  按照信产部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液晶电视产量为296.9万台,这意味着4月单月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台大关。但是一直以来的对手——等离子电视前四月产量仅为15.1万台,两者竟相差28倍。

  Display Search中国大陆首席代表张兵认为,这个数字是包括出口部分,不能全面反映中国国内销售的情况。不过记者从信产部去年公布的数据中看到,去年上半年,国内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的销售比例为8:2,而今年第一季度液晶和等离子电视销售之比则变为13.4:1。来自国美、苏宁、五星等家电大卖场今年五一黄金周的销售数据是,液晶和等离子电视之比为9:1,而去年,卖场方面液晶电视和等离子之比还为8:2。不可否认,液晶电视无论在产量还是在销量上都在拉大与等离子的距离。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等离子专业委员会有关人士表示,等离子目前在国内发展的态势不占优势有多种原因,一是等离子上下游产业链条发展程度不同。在液晶领域中,无论是上游面板、配套、还是整机上,介入的企业都很多,产业竞争非常充分,价格波动大,不断的降价行为推动了液晶市场份额的扩大。相对来讲等离子进入的企业少,价格还高高在上,价格优势没有完全体现。

  Display Search中国大陆首席代表张兵表示,中国出现这样一种状况,跟国内几大厂商对等离子的观望态度有很大关系。目前,创维、TCL、康佳等均以液晶电视为主,康佳方面表示,基本上已经不做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等离子电视了,主要做一些工程项目。创维等离子电视的比例则仅为10%左右,只有长虹豪赌等离子。有业内人士分析,信产部的数据其实就是企业选择的反映,彩电企业并不看好等离子的前景。
  
  液晶上游扩容引发价格雪崩

  一直以来,等离子技术在大尺寸领域占优,而液晶在小尺寸方面更强,但技术的发展正冲破这种长久以来形成的市场分治局面。

  两年前,40英寸以上电视机市场还是等离子的天下,40英寸级别的液晶面板的价格比等离子面板高出了50%。但目前,40英寸级别液晶面板和等离子面板的价格差距已经消失。随着液晶七八代线的相继量产,以夏普、三星为代表的跨国巨头大屏液晶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如八代线能切割52英寸面板6块,46英寸面板8块,但是七代线相对应的只能切成3块和5块,切分效益大大提高。而大屏液晶价格的雪崩效应使等离子原有的产品优势变得不再明显。

  与此同时,等离子阵营也正试图打破小尺寸的桎梏,朝小屏幕领域进军。LG电子日前宣布准备量产32英寸等离子。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作为等离子阵营老大的松下就曾向本报记者透露,等离子技术已在小尺寸领域取得较大突破。等离子技术甚至可以做到26英寸的全高清产品,但市场对中小屏等离子似乎并不感冒。32英寸领域早已被液晶电视把持,虽然LG率先切入,但是等离子巨头松下与日立都持观望态度。有分析认为,“除非等离子电视能为该尺寸产品提供有压倒性优势的价格”,否则很难有所作为。
  
  等离子阵营欲抱团反扑

  综上所述,平板两大产业是否也会演绎马太效应,液晶越做越大,等离子越做越小呢?创维集团彩电事业部总裁杨东文表示,等离子降价晚了点,技术上开放还不够,主要技术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中。以后发展主要看技术,技术发展有利、营销有力的话,等离子仍有机会。张兵也表示,全球来看等离子和液晶处于一种同步增长的状态,只是等离子的成长速度相对稍慢一点。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等离子面板大概是230万台,同比增长36%以上,而液晶面板增长了一倍。

  5月26日,包括松下、长虹、日立、LG、三星、先锋在内的五大巨头在北京宣布联合组建“中国等离子产业集群”。同时,在本次北京举办的科博会上,有消息称松下为长虹提供等离子屏技术的说法,随后,松下方面否认了这一消息。据悉,目前松下与长虹的合作仅限于屏、模块等的提供,并没有“等离子电视技术正向长虹全面开放”。这是在今年等离子彩电产量不断下滑的情况下,等离子阵营发起的又一次力挽狂澜之举。不过,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尽管平板两大阵营打得天翻地覆,但国内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进入平板时代,由于平板电视的核心技术和相关产业链的缺失,中国电视产业在CRT时代积累的优势不再。平板显示核心技术和产业链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大屏液晶降价逼宫等离子成夕阳产业?

液晶频繁的价格战使等离子招架无力。  邹卫 摄


  ■ 观点
  
  对于等离子产业的发展前景,彩电行业中明显地有两派的意见,有的认为在液晶电视迅速发展的逼近之下,等离子已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呈“日近黄昏”之势,另一派则认为,只要合理规划产业,行业共同托市,等离子的前景还是很广阔的,前景或不可限量。
  
  等离子的黄昏到了吗?
  
  正方
          
  ● 康佳多媒体事业部副总经理林洪藩:等离子市场在萎缩
  
  按市场份额来分,目前有一部分等离子的市场份额逐渐转化成液晶的市场份额了,等离子的市场在萎缩。在大尺寸上,液晶已经可以做到1920×1080了。随着夏普8代线、奇美7.5代线量产,产能上来之后,价格会快速下降。46英寸的液晶目前在价格上已经与等离子没有什么差距了。7.5、8代线量产之后,液晶的价格会进一步下降,尺寸方面也会做大,向50英寸以上发展。
  
  ● 飞利浦消费电子中国区CEO黄瑞仁:消费者选择了液晶
  
  行业观点不是决定发展方向的唯一因素。飞利浦的选择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市场调查告诉我们,假定其他因素都相同,中国的消费者对液晶电视有所偏好。因为消费者认为等离子能耗过大,液晶电视的分辨率则更高,中国的消费者多数认为液晶电视代表着最先进的未来技术。所以选择液晶电视作为行业发展方向,并不是中国企业的一个判断,而是消费者的判断。

  ● 创维彩电事业部总裁杨东文:等离子技术开放得不够
  
  创维作为一个面向终端的整机厂,一直以市场为导向,要是市场有需求,也会考虑做等离子的,技术上没有问题。我认为等离子和液晶各有优势,但从市场上看,等离子降价晚了点,技术上开放做得不够,而且主要技术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中。如果技术进一步公开,市场营销有力的话,等离子还是有机会的。
   
  反方  
  ● 松下中国总裁河野优:松下仍以等离子为核心策略
  
  在电视领域,未来松下以等离子为核心的发展策略不会改变,为扩大产量,松下还和另一家等离子电视制造商日本日立组成了等离子电视战略联盟,各自将对方的等离子面板添加到自己的产品线中。松下在日本的第二家等离子工厂即将开工,明年我们在产量上也会增加更多投资。未来松下会打造以等离子为中心的高清解决方案。
  

  ● 长虹多媒体营销公司总经理胥邦钦:市场对等离子有需求
  
  等离子之前在42英寸以下都没有产品,液晶电视的产品线长,从15-32英寸液晶电视都有,因此液晶量要大一些。但是50英寸以上等离子电视的产销量也在同步增长。实际上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各有优势。等离子在50英寸以上,具有
性价比
的优势,价格上会比液晶低20%左右。目前长虹的生产能力与订单相符,这也说明市场上对等离子是有需求的。
  
  ■ 行业分析

  投资等离子应避免短视行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液晶正在崛起,国产品牌却失去了技术话语权,包括京东方等企业欲进军上游的努力遭遇挫折,面临转型困境。和液晶不同的是,目前的等离子行业关键法宝是中国政府的支持。但是京东方们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政府的支持不是产业成功的保证,一个产业要成功,市场的接受程度才是最重要的。
  
  政府充当产业推手

  2007年伊始,国家启动“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化专项工程”,其中发展等离子显示屏将作为重点工程得到国家大力扶持。这似乎让我们联想起当初京东方率先作为国内第一个进入液晶上游的生产企业时,所获得的广泛赞誉。但几年来,京东方连年亏损,以致不得不抛出与上广电及龙腾光电三方合作的方案以自保。各地盲目上马液晶生产线导致资源浪费之时,产业上被动挨打的局面并没得到改变。

  显然,在液晶领域的努力并不见成效,政府也转而寄望于竞争对手较少、空间更大的等离子领域。虽然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曾经造就了我国CRT产业链条的辉煌,但在平板领域,由于各地寻求GDP效应,重复投资的现象已经相当严重,包括目前正在进行的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广电的整合项目,实际也是对当时各地盲目上马液晶项目的一种修正。
  
  企业应修正短视行为

  国产品牌在液晶产业上已失去了先发之势,目前长虹豪赌等离子,也是希望能在等离子核心领域获得话语权,但会否重蹈京东方们的覆辙,现在还很难说。中国企业的短视也由此可见一斑,在中国企业还在忙于应付液晶与等离子之争的时候,曾经在液晶领域失去先发优势的索尼,已经开始推出超越液晶技术的新型显示技术——OLED,最近,索尼还展示了这种像纸一样薄的新型显示器。

  这对于我国整个电子产业应该有一个借鉴作用,与其在液晶、等离子问题上纠缠不休,还不如从现在开始,加大新技术积累,从而获得先机,而不是永远技术落后受制于国际巨头。
  
  ■ 数据
  
  据Display Search数据显示,在40-44英寸,等离子电视份额从53%降至31%。在50-54英寸,等离子电视份额从16%上升至30%。可以看出,液晶正在侵蚀等离子大屏幕份额,降价主打机型转向40寸以上大屏幕机型。
  
 信产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今年前4个月液晶电视总产量已达426.9万台,比去年同期的225.9万台增长89%。相形之下,等离子今年前4月产量仅为15.1万台,比去年同期的21.9万台不升反降,下降幅度为31.1%。
  
  
  “主流厂家态度决定等离子前景”

  本报记者对话Display Search中国大陆首席代表张兵
    
  从去年年末开始的一场等离子反攻大战是否已经取得有效的成果?是面临新一轮机遇还是走向黄昏?未来中国平板两大力量将如何进行抗衡?针对业界关注的种种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全球著名调研公司Display Search中国大陆首席代表张兵,他认为,未来等离子产品的发展将取决于国内主流厂商的态度,只有大家共同推进、不再观望才有可能进一步拉动等离子产业的发展。
  
  国内五大厂商态度最关键

  南方都市报:最近信产部有统计显示,今年1-4月份,液晶电视的产量是等离子的20倍,从销量而言,目前是否能达到这个比例?

  张兵:这个数字包括出口部分产量的,我认为这并不能全面反映中国国内
平板电视
销售的情况,从销量的比例而言,肯定是远远不会达到这个比例的。

  南方都市报:从去年开始,以长虹、松下等为主的等离子声音开始增多,投入的力度也加大,这种力量表现在市场上,是否使得等离子的销售比去年有所增长,从而对液晶市场产生一定的威胁?

  张兵:如果单从今年一季度的销售情况来看,等离子的销量相对去年同期是处于下降水平的,大概减少了几万台,同比下降幅度超过20%。

  南方都市报:因为信产部的统计数据认为等离子的产量大大不如液晶,所以最近也有言论认为等离子已经是进入黄昏时期,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目前从全球上游产业来看,等离子和液晶各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今年一季度等离子和液晶面板的出货情况是怎样的?

  张兵:所谓黄昏期应该主要是指目前等离子在市场上呈现萎缩,不过从全球来看,目前只有中国市场是这样一种状况,我认为这跟国内几大厂商对等离子持观望、甚至放弃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国内前五大厂商在市场上就已经占据彩电市场70%的份额,他们的态度很重要。从全球来看,等离子和液晶处于一种同步增长的状态,但等离子的成长速度稍慢一点,悬殊远远不如中国的状态。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等离子面板大概是230万台,同比增长36%以上,而液晶面板增长了一倍。
  
  PDP、LCD技术上无优劣之分

  南方都市报:你认为液晶和等离子两个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快慢主要决定因素在哪里?

  张兵:主要还是看国内主要厂商的态度。对于液晶和等离子来说,彼此都有优缺点,所以才会有等离子阵营和液晶阵营的互相攻击,从显示技术上看,我认为并不存在优劣之分的,关键是看消费者喜欢怎样的效果。

  南方都市报:液晶电视降价已向大屏液晶电视挺进,最近,也有消息说包括LG等企业开始推出32英寸的等离子,这种屏幕领域的相互入侵,是否会加大两个产业的恶性竞争?

  张兵:当然有影响,比如42寸平板电视,以前主要是等离子,现在由于液晶电视在成本、价格方面有优势,侵占了这一领域,等离子已经朝着50寸以上发展了。双方的渗透肯定会加大竞争,但不是恶性的,竞争就是竞争,不存在恶性的这种说法。

  南方都市报:最近有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等离子电视的价格同比下降30%,50英寸以上的PDP降幅更是高达40%。你认为等离子电视在价格上今年会有怎样的变化?这种价格的大幅下拉能否保证一定的盈利空间?

  张兵:今年的价格也会往下走,这是由于材料成本下降、规模提升等多方面的原因,平板彩电价格每年都会有20%左右的价格下降幅度,06年就下降了35%,等离子价格走低是很正常的现象。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 王海艳 黄汉英 实习生 郑金芬 陈鸿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