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彩电业:“红色”密集与“蓝色”密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 18:05  《中国企业家》杂志

  在中国彩电升级的危险时刻,以“红色”的政策密集来对抗“蓝色”的技术密集可能是最好的出路

  作者:王政

  “中国彩电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作为第三方资讯机构,赛诺资讯的研究人员这样说。

  “我们错过了液晶电视最好的发展时机,但现在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机会。欲取欲夺已经开始倒计时。”4月26日,在《2007中国彩电行业研究蓝皮书》的发布的同时,中国视像产业协会这样表态。

  中国彩电业的“平板时代”正在进入新的转折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CRT电视销量比重跌破80%,

液晶电视销售额比重首度过半,达52%。

  GfK最新的市场预测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彩电零售市场销量将达3385万台,其中平板彩电销量将达到770万台,比2006年预计增长63%。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的预测是:2007年液晶电视的总产量将接近4000万台,占彩电总产量的比率超过40%。国内市场需求量会在700万台的水平,总出口量预计超过800万台。

  “平板”蛋糕虽大,吃到很难。电视制造业的三大器件“脸面、大脑、心脏”——显示器件、集成电路、电源,有多少中国自己的核心技术,恐怕连视像行业协会这样的组织也羞于出口。这里面核心技术的差距先不说,光是工业设计理念,我们比索尼、三星差不少。液晶技术诞生于美国,却为何在东亚形成了产业?答案是政府支持,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这次又到了政府支持的关键点上了。在人才劳动力密集,到资本密集,或者加上渠道密集都挺不过去的时候,政策密集并不是什么难堪的事。

  “红色”有着更为独特的语境。发红头文件支持企业的时代虽然已经成为绝响,但国家对显象管和集成电路的鼓励支持一直是以“红色”开头的。这里说的政策密集并不是说要倒退到CRT时代,因为彩电行业是最早进入开放市场,也是最早与国际接轨的。但不能忽略当时的CRT企业在上市前受到密集的政策扶植。比如说今天的信息产业部的前身之一的电子工业部是怎么把几个研究所合并在一起共同开发装配技术的,更不用说,当长虹从绵阳飞跃的时候,是被当作军工产业的。彩电行业的地位在中国很特殊,它除了超过上千亿元销售收入和巨额税收,它背后还有几百万个就业岗位,并对元器件生产、零售与物流等相关产业有非常明显的带动作用,如果加上军工领域的应用,它可以算是“中国制造”最后的底线了。

  平板已经成了整个彩电行业的最后一击。信产部的十一五规划也提出将加强平板电视产业链的建设,推动我国电视整机产业实现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发展,从以单机制造为主向全面提供系统装备和系统服务方向发展。但事实是,整个平板电视产业链几乎是各自为营,上游找不到下游,技术找不到市场,市场反馈往往聚焦在液晶还是

等离子的终端产品层面,没有密集政策的出台,靠企业的力量无法整合整个产业链。目前,国内光是研究高清(包括打着研究高清旗号)的科研院所和机构就有几十家,这些外挂企业、内托高校的组织自己都不“高清”,怎么能拿出标准和专利让企业得利?

  “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责哪里去了?政策何在?”彩电业这样发出“红色”疑问。

  作为企业行为,长虹高调宣布了建立等离子生产线项目,但钱呢?能否收回成本?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的合作项目几经周折。海尔推出的INNOV品牌,还是从营销的角度作品牌。“中彩联”的淡出,创维等企业推出更长时间“保修期”恐怕都难以挽救整个行业的危机

  在CRT时代,彩电是中国制造业中最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产业——全球产量最大、市场份额最多、产业链最完整。但在今天的平板时代,由于核心技术缺失,产业配套不完整,中国彩电行业陷入了同质化现象泛滥和低价竞争的不利局面,其结果必然是国产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下降,利润下滑。与此同时,外资家电企业依托大型连锁家电渠道商,携品牌、产业整合的优势,并大幅地调低价格,与国产品牌短兵相接。国产平板电视是否在外资品牌动用价格手段后重蹈手机行业的覆辙呢?

  彩电行业已经是个“高危行业”了,除了企业行为、行业联盟,政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技术“池”的组织建造,

出口退税以及标准推广。用“红色”的政策密集抵抗技术密集可能是最好的出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